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致吕思勉(5通)

(1940年3月21日)

诚之吾师:

大教拜悉,传世古量,唯有商鞅量与新莽嘉量,二者尺度相当,嘉量前刘复尝作精密之实测,著《新嘉量之实测及其推算》一文,刊日本《考古学论丛》,据彼实测推算之结果:

新莽量一升为二〇〇·六三四九二公撮。即新莽一石等于二·〇〇六三四九二公斗(营造斗等于一·〇三五五公斗)。简言之,新莽一石等于通行之营造斗或市斗二斗而已。后汉度量制度承莽之制,《汉书·律历志》称晋荀勖造尺,所校古物,五曰铜斛(即新嘉量),七曰建武铜尺,可证。不但后汉承莽之制,即莽与前汉之制,当亦不甚远。据莽量以推论汉代之量,似甚可信也。因吾师询及,随笔推算呈上,不知吾师以为然否?敬乞明教。柳君存仁不知何日有暇可以一晤,乞便中示知。专颂

铎安。

学生杨宽叩
三月二十一日

(1941年2月15日)

诚之吾师:

生旧作《中国古史导论》,于任教粤西时半年内仓卒写成,论据既未能广为搜罗,行文亦欠畅达,蒙吾师为之校订一过,多所匡正,铭感无既。今又得数事,颇足增补旧作,谨誊录呈上,未知亦有当于师门之旨乎?……

以上七事,皆最近所得,未知吾师以为有当否?生论古史神话,多据诸子及《楚辞》《山海经》诸书以为说;前蒙吾师指示,谓尚可推而搜索之于《神异经》《博物志》等书,以穷其流变。此诚巨眼卓识,生甚愧犹无以报命也。

生于古史研究工作,本拟先成《古史集证》一书,其体例拟于古史上每一问题(由太古传说以迄战国为止),先列举古籍中材料,次则搜录前人之考证,最后更附以个人之案断。古籍中之材料,必使一字一句搜罗无遗;前人之考证,拟不特搜之于专著中,即笔记文集中亦必广为搜集,使成一古史研究的总结账。奈何为人事所牵,又苦无如许书籍足供搜考,致终无所成。《导论》一书,仅凭思虑所及,随笔写成,宜其无当矣。生意当前古史之研究,最大之难题,为殷墟卜辞之学犹未能建立成一体系,其章句训诂固在在成问题,其所识之字,亦多以意为之,未能坚人之信也。王国维于“ ”字,初释为“夋”,谓即帝俊。既而因证帝俊之即帝喾,乃又改释为“夔”,谓与“喾”音同,又与“夋”相近,究何所见而云然耶?王氏为学尚称审慎,其末流乃举古史上之问题,一一以卜辞穿凿附会之。地下之新史料诚较纸上之旧史料为可贵,实物之史料诚较传说之史料为可信,但考释必须观其会通,然后能增高新史料之价值。若任情附会穿凿,其与伪造新史料,相去仅一间耳。

草草上达,不尽一一。得暇尚乞有以教益之。专此,即颂

教安!

学生杨宽叩首
三十年二月十五日

(1943年)

【上缺】《参同契》《抱朴子》中摘出,且曾稍加研求,已略有头绪。但《道藏》一书,至今未借得,尚无法续成之。(美人约翰生《中国炼丹术考》一书,本由素封兄译出,由商务出版,但其书幼稚肤浅,错误处颇多。)前在南洋中学曾见《道藏》影印本,问之该校校长王培孙先生,据云迁入市区后,书籍已装箱,堆积如山,找寻不易。生为此事访商务张菊生先生,据云此书原本藏北平白云观,此外河南南阳之道观中有一部,山西某山有半部,商务以徐世昌之力借印白云观藏本,仅印二百部,为世界各大图书馆分购而去。沪上除南洋中学外,仅商务本身存一部,亦装箱未易找寻也。又据云:闻沪上南市白云观亦有明版《道藏》一部,但主持人视同拱璧,不容他人借读,且屡经兵燹,今亦不知存否。处此乱世,寻书阅读之难有如此者。竹庄师、农山先生前在沪时,均曾趋访,精神均甚健。农山先生仍在家从事其生物学之研求与著述。迩来物价涨声尤劲,此间米价已出万元之关(或不久可稍小),好在为时想恐不久矣。草草上达。

专颂 撰安

学生杨宽叩
十月卅一日

(1943年)

诚之吾师:

生日前来沪,寓素封兄处,为素封兄搜罗中国化学史材料,费数日之力,已将两汉魏晋之炼丹术整理出一头绪,《淮南万毕术》(辑本)、《周易参同契》及《抱朴子》均发现有可宝之材料,大概所用原料以丹砂(硫化汞)、胡粉(碳酸铅)、雄黄雌黄(硫化砷)、硝石(硝酸钾)、曾青(硫酸铜)、白矾(硫酸钾、硫酸铅)、磁石(氧化铁)为最主要,其流变亦已有线索可寻,其色或黄或白,古人即据以为金丹或黄金白银。在药理学上,亦颇有依据,非绝无效验者。砒能使人发热,加速血之流行。西洋古代亦用以为长生不老之药。砒与汞化物皆剧毒,食少量固有益,多量则中毒而死。《抱朴子》谓雄黄丸、雌黄丸能使人“堪一日一夕之寒”,此即砒之作用,所谓“五石散”“寒食散”其所用原料与雄黄丸、雌黄丸等同,亦含有砒,固能散寒而使血液畅行,可使面色红润,一若有“返老还童”之效果也。若食多量,不免于死,此所以魏唐帝王有食之而死者。生已将所有丹方和原料加以分析,其中不可考之原料仅一二种。拟即请素封兄请人加以实验,先观察其化学变化,而后细探其药理。生于此虽门外汉,颇觉有意味。中国炼丹术早于西洋七百年,西洋今日之化学即出于炼丹术,亦由阿剌伯人输入西洋者乎?惟无确证可寻。汉魏方士虽无今日之化学之知识,但已能辨别药物,《周易参同契》即认为炼丹术最要者为辨别原料是否正确与所用分量是否确当,彼以为如不正确不确当,即虔诚祷祝鬼神亦无用,此点颇有科学思想在也。隋唐以后之炼丹术,须从《道藏》中求之,奈何一时沪上借不到此书,当俟之异日。两汉魏晋之炼丹术,生费数日之力已撰成一小册,共三万字。惟其化学变化与药理学上根据尚须加以实验。吾国炼丹术之历史已有千年,西汉之李少君及淮南王所用之方士,皆已能之。魏晋以后,此道更盛,丹方可考者亦甚多,独惜始终在道士之手,学生未尝问津。道人都迷于五行说,往往以五行说勉强加以解释,不能就药理本身加以检讨,致不能产生“现代化学”与“现代药学”。若西洋炼丹术果由吾国传往,则中国炼丹术在世界化学史上世界药学史上之价值亦已足重视。美人约翰生近著《中国炼丹术考》一书驰名世界,然其人于我国古书多不了解,应用之史料殊为贫乏,既不知据我国古书以考证其所用之原料为何物,于丹方之成分及药理,均未加检讨,仅敷衍以成文,其中大谈老庄哲学,竟不知老庄与炼丹术无关也。其书既陋又妄,而西人作化学史者乃大多据此以为说。生今治之,颇觉兴味,然战国史未成,终不克分身从事于此。生数日后拟离沪回家,实验工作只得待素封兄为之,且生于此亦门外汉也。【下缺】

(1955年8月)

诚之吾师:

覆示敬悉。关于中国社会分期问题,最近未有新出的书籍,丕绳兄提及的阿夫箕耶夫《东方古代史》恐是东北某一大学的译本,学生未看到。目前各大学出了一些交换的读物和讲义,均未看到,想大学历史系都有,学生想向复旦大学历史系一问。

关于中国历史的分期问题,目前议论纷纭,共有四说:(一)商为奴隶社会,西周以后为封建社会,此为范文澜等所主张;(二)从商到春秋为奴隶社会,战国以后入封建社会,此为郭沫若等所主张,见郭著《奴隶时代》;(三)从商到东汉为奴隶社会,魏晋以后入封建社会,此为苏联友人所主张;(四)从商到春秋为氏族社会末期,实行家长奴役制,战国到东汉为奴隶社会,此为中国人民大学尚钺等所主张。他们最大的毛病,是要把世界史切齐,把所有文明国家发展的历史统一划分阶段,同时认为中国古代属于东方系统,与埃及、巴比伦、印度同一类型。由于生产力的较低,奴隶制未发展到典型阶段,学生对于这点很不同意。学生认为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近三百年是落后了,特别是在鸦片战争以后是更落后了,在这以前是超越欧洲各国的,他们认为中国古代生产不如希腊罗马,文化学术也不如,因此创出了古代东方社会的说法,把东方看得老是发展迟缓的。

学生想要从各方面的生产水平,和欧洲同时的情况作一比较,以说明中国古代生产力并非不如人,而且超越人家,一则苦无时间多读从苏联译过来世界史(大学中有交换用的,译出来的世界中世纪史,学生未读到),二则对各种生产技术发展的历史和发展规律,还没有摸清楚。(例如农业生产的水平,在欧洲发展的情况,亦有规律可寻,如能以此与中国古代发展情形作一比较,一定能解决不少问题。)最近写冶铁之文,还是从日人所译的德人冶铁史得到一些知识,才动笔的。

近年英国剑桥出了一本李约瑟(Joseph Needham)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共有七大卷,到中国的只有绪论一大卷,学生英文程度不好,只约略读了一下,据他说铸铁技术是十至十二世纪由中国传入欧洲的,水力鼓风炉是十一世纪由中国传入欧洲的,运河水闸是七至十七世纪传入欧洲的,探矿的深井钻掘器(即四川凿盐井所用的)是十一世纪传入欧洲的,有活塞的风箱,约在十四世纪传入欧洲,抽水机是十五世纪传入欧洲的,水力辗碎机是九世纪传入欧洲,中国古代生产技术的卓越,就是这些资产阶级学者也是不得不承认的,因此学生认为毫无理由把中国的生产力说成向来是落后的。

这学期在复旦教古代史的史料学,想用力研究一下铜器铭文,想把《尚书》和金文互证,近年来治学的多偏重金文而忽视文献,实际上文献材料远比金文为丰富,在解释金文时应运用前人对于文献研究上的成就,否则的话,等于凭空瞎说。近人论西周史的,引《尚书·无逸篇》:“文王卑服,即康功田功,……”一段,不顾前人研究的成绩,硬说文王在这时还自身参加劳动,因此断为家长奴隶制,在氏族社会末期,又引《管子·法禁》篇所引《太誓》“周(囿)有臣三千”,不知此即《左传》《论语》所引《太誓》之“有乱十人”,而解释为周有奴隶三千人,把《尚书·大诰》的“民献有十夫”,解释为盂鼎的“人鬲”,认为即是奴隶,不顾如此解释,金文不可通也。在近人的研究中,断章取义,穿凿附会,在所不免,这样就不可能正确地详细占有材料,正确解释史料,从而作马列主义的分析。

学生在《文史哲》发表之文,近得丕绳兄函,谓有一冶金学家,已写成一文,根据冶金技术来证明此说之正确,但也有人反对的,据说将作文加以驳斥,主张西周为奴隶制。学生想,如能读一些比较详细的苏联所出的世界史,我们一定能够正确解释中国历史,大概苏联对于欧洲历史的分析,既详又确,而对中国,由于史料不熟悉,一时尚不可能得到正确结论,惟有我们自己来搞,而且也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搞的,最好能找到一本论述欧洲较详的中世纪史,一定有助于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解决。(大学中有世界中世纪史的译本的,学生尚未看到。)

拉杂写下,务恳多多指教,并望多多保养身体,很希望吾师在恢复健康后,对目前纷争的问题作一判断。敬祝

康健

学生杨宽敬上 4hDkUOzb5/BFXctnNYbwrYwllO55h5TqgqpVO/URz8a5K3Ra1eBSpJU3YjanqP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