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一
“一带一路”视域下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中华文明是大陆和海洋共同孕育出的世界最古老的伟大文明之一,中华民族以勤劳勇敢和开拓进取的精神铸就了中国的文明业绩。“一带一路”倡议植根于历史的深厚积淀,为促进东西方文明互鉴,推动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此次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与浙江大学、学会中日关系史专业委员会、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浙江工商大学东亚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故事国际学术研讨会暨2018年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年会在杭州隆重开幕。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Chinese Society for Historians of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是民政部一级学会,简称CSHCFR,成立于1981年5月,是中国中外关系史研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学会成立至今已经37年,举办学术研究会超过50次,搭建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平台,聚集了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的专家学者,宗旨是从事中国中外关系史学科的科研、教学和出版工作。

“一带一路”倡议借助于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所遗留下的丰富资源,建设性地回应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主题,自提出以来,引发了中外各界的热烈关注。中国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中国的对外关系源远流长,古代中外文明的接触与交流,如生生不息的河流,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德国学者提出丝绸之路概念后,中外学术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天“一带一路”倡议赋予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古代丝绸之路不仅是东西方商业贸易之路,而且是中国和所知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往来、文明互鉴的通道;不仅是一条条交通道路,而且是四通八达、辐射广泛的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网络,沉淀了东西方文明相互交往几千年的历史,影响极为深远。更重要的是,今天的丝绸之路已经不仅是一个地理的概念,而且扩展为一种文化象征符号。

“一带一路”为中外关系史研究带来新的历史机遇。中外关系史,一半是中国史,一半是世界史,融合中外,贯通东西,是跨学科综合研究的一门学科,从中西交通史至中外关系史,都涵盖着丝绸之路研究,形成了诸多专门研究领域。“一带一路”倡议发表以后,“一带一路”视域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研究凸显出重要的现实意义,呈现出中外关系史跨学科综合研究的基本特点,推动近年中外关系史研究发展进入“井喷”期,同时也显露出中外关系史发展进入话语体系创新的阶段。“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时代对中外关系史研究者提出的更高要求。伴随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整体丝绸之路的综合性研究已提上了日程。绚烂多彩的中外交往故事具有强大的魅力,以学术话语阐释丝路精神,展现历史风貌及其对现实和未来的深刻启示,让中国更好地融入世界,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新时代促使我们加强中国对外关系学术体系的建构,在新起点上推进中外关系史研究和学科建设,进一步深化研究,重新“在路上”。

今天,各位专家学者带来的近期研究成果,展现2000多年来古代丝绸之路跨文明对话与交流的丰富故事,焕发古老丝绸之路的勃勃生机,呈现中外关系发展的历史脉络。本次年会在这一为中外关系史学者搭建学术交流合作的国际化平台上,特别增加了专题论坛,诸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将实现多学科的交叉探索,互相启发,深入思考,必将推动中外关系史诸多领域的研究进一步向前发展。

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
万明
2018年10月27日 tKC+/p9504Cm6jrrIIt/0GnOrp8876WoEUfb+1N2gHVX5yZ7Vb5kSWittJM3rMQ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