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4
琴棋书画不只是琴棋书画

近世历史中的文人文化与科举和儒学有很密切的关系。文人文化的基本价值来自儒学,可以说其头脑是儒家的。不过这个头脑里的儒家,和孔子、孟子的原始儒家不一样,也和从魏晋南北朝延续到唐朝主要以“礼”为核心的经学不一样。那是受到佛教挑战冲击,因而在宋代特别发展出来的“理学”,其道德实践的一面承袭孔子、孟子,然而其扩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乃至论理的逻辑则来自佛教。

最特别的是文人文化不只有头脑,还有由此延伸的全面生活方式。那样的生活方式,更是之前中古时期绝对未曾有过甚至难以想象的。

1999年,响应当时即将到来的新世纪和千禧年,美国的《纽约时报》做了一个大型专辑,找了多位历史学家请他们回答:“如果可以选择,在过去的一千年中,你希望自己活在哪个时代、什么地方?”问到了耶鲁大学的史景迁教授,他的答案是“十六世纪的明代中国”。

那是史景迁认为整个一千年世界史中最美好的生活环境。这当然不是任意选的,史景迁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由文人文化衍化创造出来的生活,在那里有一种独特的中国气质,不只表现在文人的生活中,而且塑造了一套生活的理想,或者说理想的生活。

文人文化的传统分类是“琴棋书画”。但当他们说“琴”时,指的当然不只是具体的琴或琴所演奏出来的音乐。以“琴”来代表音乐,就是为了凸显那不是一种演奏的技术,背后牵涉到更复杂的音乐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其他乐器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琴”不是属于专业匠师的。文人弹琴,重点不在表现熟练乃至困难的技巧,毋宁保有业余的生涩,为表现自己、为体会声音的本质而弹奏。

“棋”指的是围棋,那也不是单纯的娱乐或对弈竞争。围棋最特别之处就在其高度的抽象性。只有黑白两种棋子,只有横竖交错的直线,那么简单的形式,却能产生近乎无穷的变化。因而围棋就取得了高度的象征意义,连带地下围棋成了一种接近“道”、接近抽象真理的体验。

类似的抽象精神也贯彻在书法中。书法的线条和围棋一样抽象,一样只以白纸和黑墨的简单结合来表现,不过书法比围棋多了字的意义。如何适当安排那些简单却又变化无穷的点线笔画,使其不只呈现出空间的美感,更进一步和文字的意义相配合,有其轻重浓淡,是书法的内在精深追求。

绘画比书法更具象,但近世中国绘画的主流是“文人画”,重视的不是如何画得像,甚至也不是如何画得美。画得像、画得美,那是工匠的本事,而之所以要由文人来画,那就要表现出一种主观的意境,将客观具体的形象经过改造,用来反映主观的超越现实的领悟。没有这种领悟,那就只是“画”,不是合格的“文人画”。 lz0qVOANFyWn+1z05ctclNNfrlQbVfu3Gz6b17kGRuhcxI6SnMxfbH/2yK2QZv+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