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衰落

一部罗马帝国衰亡史必然会吸引每一位读者的注意:罗马帝国的衰亡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或许也是最可怕的一个场面。

——爱德华·吉本
1788年

爱德华·吉本的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的最后一段就是这样开头的。该书第一卷问世于1776年,正值北美殖民地宣布脱离英国独立并建立共和国。最后的第六卷出版于1788年,次年法国的旧制度就淹没在了革命的洪流中,其同胞相残的混乱局面催生了拿破仑的欧陆帝国。

19世纪,英国击退了拿破仑的挑战,发展成为一个从印度到非洲、从近东到澳大拉西亚 的全球性强国,吉本这部有关“罗马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的编年体史书也成了文学经典。到19世纪末,“不列颠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就已经是街谈巷议的用语了。但也有人为帝国必将灭亡而忧心忡忡,帝国诗人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在他世纪末的诗歌《曲终人散》(Recessional)中就刻画出这样的情绪:

远去了,我们的军舰消隐;

海隅和沙丘上的烟火低沉;

啊,我们昨天所有的烜赫

与尼尼微和推罗一同消尽!

英国维多利亚及爱德华七世时期的领导人试图想出一些策略,以避免他们摇摇欲坠的帝国重蹈罗马人的覆辙。怎样对付虎视眈眈的对手最好?是在军事上硬碰硬,还是选择性地做出让步?前者会耗尽国家的财富和实力,后者又有开门揖盗的危险。他们也感受到了罗马人在自由权和统治权之间的张力,以及公民道德被穷兵黩武和锦衣玉食腐蚀的矛盾。英国的帝国扩张会损害国内的政治自由吗?反过来说,一个爱好自由的民族能敌得过世界丛林里的那些豺狼虎豹吗?这些两难局面在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变得越发严重。

一个大帝国崛起、衰落并灭亡,吉本笔下的罗马在大的层面上为讲述英国在过去5个世纪里世界地位的变化提供了模板。这对一个自比于罗马帝国的统治阶层有着经久不息、近乎催眠的吸引力。不过潜藏在这种叙事背后的,是对帝国一些值得玩味的理解。它是否应该被看成一个可以清楚界定的所有物——最终“失去”或被“交出”的所有物?还是说它像越来越过时、越来越不合身的衣服,最后被束之高阁?本章将详细考察英国全球地位的变化以及国家财富实力的此消彼长,并指出吉本那种“衰落”的概念是非常具有误导性的。在这一过程中,本章也将突出从19世纪末至今在英国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的一个规律。政治家在试图改变国家政策的时候,常常会慷慨激昂地诉说国家近来如何如何“衰落”了。以下就是一些例子。 8H8bSSePRkOEXsu5DSOBFuZmb1KUkmZJz5iUsy96FstmOOzPmzJZzSevnZ4FV8J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