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严密的监管体系

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那就要加强对马匹的监管和鞭策。朱元璋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思维却非常缜密,这在他的反腐、防腐措施中也能体现出来。

朱元璋特别重视监察系统的建设,他设计了一套非常复杂的监察系统。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确定都察院为最高监察机关,负责对中央包括六部的监察。

六部之内,朱元璋设置了六科给事中,负责六部内部的廉政工作,相当于六部的“纪委”。朱元璋规定,六科给事中级别虽低,但有事可直接上奏皇帝,只对皇帝负责,只由都察院监督。

在地方上,朱元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监察所辖各道,并且可以监督中央的都察院的官员。他还定期从中央派出御史巡察各道,称为“巡按御史”。另外,各省行政长官对本地方、本部门的官员同样具有监察责任。

这样,大明王朝在中央就形成了都察院、六科给事中、十三道监察御史相互监督制约的三重监察网络;在地方则形成了监察御史、巡按御史和地方长官构成的三重立体反贪网络。古代监察系统在明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密程度。

除此之外,朱元璋还规定了“风闻奏事”制度。明代监察官员职权很大,特别是拥有“风闻奏事”的特权。就是说,他们可以根据传闻进行举报而不用负任何责任,被举报者则需拿出证据证明自己清白。朱元璋时代还是著名的特务政治时代,这些特务的任务之一就是专门监视在京大小衙门官吏的不公、不法及风闻之事,并一一向上奏闻。朱元璋特别爱听官员们的花边新闻,所以大小官员们的生活琐事,无不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除了严密的监察体系,朱元璋还制定了历史上最为严厉、繁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官员们的行为,令他们只能在严格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他生怕地方官们办事不细心或者不尽心,亲自撰写了《授职到任须知》,对每一级地方官吏的职责都做出详细的规定。他把地方公务分为“发布公告”“征收田粮”“管理仓库”“会计核算”“受理诉讼”“管理囚犯”“管理官署房产”“管理辖内读书人”“管理地方渔业”“管理地方窑冶”等三十一项,并且逐项列出地方官工作职责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对这些注意事项往往还列出许多具体的要求。比如对“管理囚犯”一项,不但要了解已经结案的案件有多少、在押犯人有多少,还要“知入禁年月久近,事体重轻,何者事证明白,何者取法涉疑,明白者,即须归结,涉疑者,更宜详审,期在事理狱平,不致冤抑” 。如此谆谆嘱咐,像个碎嘴婆婆,只恨不得手把手教他们干,一身化为千万,在官员身旁严密监视着他们。对于京官,他则制定了《六部职掌》,把各部、司、科所有大小官员的岗位职责都制定得明明白白,连每个月用多少墨水钱都算得清清楚楚,这种管理可以说是非常精细化了。

与现在鼓励官员深入基层体察民情相反,朱元璋不许官员们下乡。曾经的农民经历,使朱元璋产生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印象:那些下乡的官员,都是去大吃大喝、搜刮扰民的。当上皇帝后,他说:“朕昔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实怒之。” 所以他规定,官员只能老老实实待在官衙里,不许去体察什么民情。如果官员胆敢下乡,百姓见了可以捉了送到京师,由他亲自处死。

这些极为严密的反腐规章和对官员们的限制性规定,有些甚至到了让人无法忍受的地步。比如官员出差时,不能用公车运送私人财物:“凡因公差,应乘官马、牛、驼、骡、驴者,除随身衣仗外,私驮物不得过十斤。违者,五斤笞一十,每十斤加一等,罪止杖六十。(不在乘驿马之条)其乘船车者,私载物不得过三十斤。违者,十斤笞一十,每二十斤加一等。罪止杖七十。家人随从者,皆不坐。若受寄私载他人物者,寄物之人同罪。其物并入官。” 他希望设置这些规章制度,可以使百官“犹行荆棘中,寸步不可移,纵得出,体无完肤矣” 。对于官员犯的一般性错误,朱元璋处罚并不算太严厉,很少刑戮,但是事涉贪污,则决不放过。他说:“故朕于廉能之官,虽或有过,常加宥免;若贪官之徒,虽小罪,不赦也。” xQMBHhvIvrCICm+CrNgD0I27dk9rR61tCnSSmY3zAghIJ6ljOEUUMhpmMF2OHpA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