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人力资源底层逻辑怎样限制华为的战略

原文:第一章第一节第一条(追求)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

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

1998年3月26日,《华为基本法》发布前,深圳明华国际会议中心的二楼会议室,这一条内容引起了长时间的激烈讨论。

不少华为高层管理者不理解为什么华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他们认为信息服务业是一个很有前途的领域,没有必要在战略上限制潜在的发展机会。他们还提出证据,说世界上很多著名的跨国企业,都是兼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比如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简称IBM)就有网络硬件业务和各种信息咨询服务,这样IBM就可以通过服务来促进硬件产品的销售。

在当时看来,这种“硬件+服务”的业务模式是很不错的,可是华为为什么放弃学习先进经验,并且非要给自己划定一个禁区呢?

任正非亲自对这一点进行了解释,他说:“我们决心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把自己定位成一个设备供应商,就是要破釜沉舟,把危机意识和压力传递给每一个员工。通过无依赖的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进入信息服务业有什么坏处呢?自己运营的网络,卖自己的产品时内部就没有压力,对优良服务是企业生命的理解也会淡化,有问题也会推诿,这样是必死无疑的。在国外,我们经常碰到参与电信私营化的机会,但均没有参加。当然,我们不参加,以后卖设备会比现在还困难得多,这迫使我们必须把产品的性能做到最好,质量做到最高,成本降到最低,服务做到最优,否则就很难销售。这是欲生先置于死地,这样也许会把我们逼成一流的设备供应商。”

任正非的这一番话,让人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不进入信息服务业并不是这个市场领域本身不好,而是它会妨碍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也就是会妨碍华为的人力资源底层逻辑发挥作用。

我们一直认为人力资源是服务于战略的,很少考虑到人力资源管理逻辑反过来也会对企业战略产生制约,甚至想象不到战略还要因为人力资源管理拐个弯。

把人力资源管理放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任正非的这个思想,20多年来几乎没有变化。2017年6月2日—4日,任正非在上海召开战略务虚会时说:“一个公司取得成功有两个关键,方向要大致正确,组织要充满活力。”这话与20年前的《华为基本法》第一条遥相呼应,揭示了华为二次创业硕果累累的最大秘诀——组织活力。其实,《华为基本法》涉及的人力资源相关条款都在围绕如何让组织充满活力而展开。

“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是蕴含在基本法中的人力资源管理最底层的逻辑。每家企业都可以对照这个逻辑,看看自己公司有没有未被激活的领域。

比如有些企业,销售过程中需要客户经理与售前技术支持团队共同开展工作。但是公司机制中只有客户经理考核销售指标,售前技术团队只评价其技术水平,不承担销售指标。这时候,售前技术团队就是未被激活的状态,客户经理就会感受到与售前技术团队配合工作很困难,客户的需求总是得不到有效回应,方案设计总是非常缓慢,售前工程师总是抱怨加班太多,等等。

任何企业,只要有某些领域的部门或人员未被激活,就会表现出类似的工作疲态。这些问题就是人力资源管理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们将从《华为基本法》之后关于人力资源主题的条款里,探寻到解决思路。 uu54uVSIas0Q6ZfFmmajrvC3DWWEOPVe5taBmw5b2SM8RZeSU7O/1wXs+1/3aKf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