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景中寓理的哲理诗,是诗人早春时节写给张籍的。因为张籍任水部员外郎,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水部张十八员外”。
前两句,讲诗人深刻的感受与独到的发现,进而孕育出审美意识与诗性情怀。皇城街道(“天街”)上,飘洒着润泽如酥的纤纤细雨,透过雨丝,远远望着早春草色,满眼一片青痕翠意。朦朦胧胧,淡雅无比,心头顿时产生欣欣然的快感。可是,当你一步步走近了,倒反而看不出来了。这种生活体验,人们都会有的;但又有几人能够以传神的妙笔写得出来?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表现力,令人叹服。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一千秋隽句,堪称全诗的眼目与灵魂;而第三句则为全诗的锁钥,起到承前启后作用,既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又引领出最后一句结论:初春草色与那满城“杨柳堆烟”的景象比较起来,不知要胜过多少倍。
诗中有情,有景,有形象,有议论,容华隽美,清丽喜人,尤其是在审美方面,富有哲思理趣,耐人寻味。
首先,是远与近的关系。“草色遥看近却无”,说明审美需要一定的距离。这使人联想到英国首相丘吉尔。他有一次遇到好莱坞一号女星费雯丽,不禁被她迷人的美貌所吸引,出神地看她。此时,有人提示:与费雯丽更靠近一些。他却说:我在欣赏上帝的艺术品,需要保持距离。看来,丘吉尔不仅是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审美方面同样是行家里手。
其次,是虚与实的关系。草色之美,有个设色的背景,就是那落在天街上的如烟如雾的纤纤细雨。透过雨丝遥望草色,所谓“虚中鉴美,空处传神”,更增添了一层朦胧美、模糊美。
再次,是整体与个体的关系。走近了,固然可以更清晰地看清一棵棵草的形态,但个体却是微弱而渺小的,显得枯黄暗淡;而当它们聚在一起,就汇成了盈盈绿意,美丽、壮观。这也符合审美直觉的原理。所谓审美直觉,除了对美的形态的直接感知,还有重要一条,是对审美对象从全局整体上而不是支离破碎地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