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刺天下不识人者”

咏史

高适

尚有绨袍赠,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史载,战国时,魏国派须贾、范雎(即范叔,范雎字叔)出使齐国,齐王重范雎之才,赐给他银子,而他并没有收取。回国后,须贾诬告范雎暗通齐国,使他惨遭毒打,受到百般污辱。范雎遂逃往秦国避难,改名张禄,游说秦昭襄王,拜为丞相,使秦国称霸天下。魏国慑于其威势,使须贾出使秦国,范雎穿着破旧衣服前往面见。须贾见而怜之,曰:“范叔尚在乎?何一寒(这里的‘寒’兼有寒冷、贫寒、潦倒之意)至此哉?”遂取出自己的一件质地粗厚、平滑而有光泽的绨袍相赠。待到须贾得知秦国丞相张禄原来就是范雎时,大惊失色,伏地谢罪。范雎说:“汝罪当死,之所以得免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遂放还。

诗的前两句,叙述的就是这件事。说明须贾虽有恶行,险置范雎于死地,但他过后,对故人尚有同情、怜悯之心,这还是可取的。也正是这样的恻隐之心,挽救了他一条性命。

诗的后两句,把话题引向深入,借咏叹须贾虽有怜悯故人之意,却毫无知人之明的故实,抒发了世间识贤无人、英俊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说,范雎这样治理天下的奇才,却不见重于世,还把他当成普通人看待,实在令人感伤、惋惜。

葛晓音教授指出,那些对布衣尚有怜悯之心的人固然应当感激,但布衣所需要的不是绨袍之类的恩惠和怜悯,而是对自己抱负和才能的理解与支持。可惜天下之士,只能以平常的布衣相待,当面错过了多少英雄贤才!但这层言外之意,诗中并未明白说出,而是通过“尚有”、“应怜”、“不知”、“犹作”这几层语气的转折,对史实稍作剪裁、处理,使寄托在客观叙事中自然流露出来。

诗中的“天下士”与“布衣”,似乎并不相互照应,因为不见得“布衣”之中就没有“天下士”。单是从故事情节看,倒是“天下宰”(秦国已经称霸天下)与“布衣”相对衬。可是,诗人却偏要这么说,明显地看出他是有感而发,意有专注,所谓“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晚明唐汝询《唐诗解》中有言:“达夫(高适字)晚贵,疑当时必有轻之者,故借古人以发之。”清人王尧衢也说:“‘犹’字是刺须贾之不识人,亦所以刺天下不识人者。”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也极有特点。一是,题曰咏史,实是咏怀,显然是借古讽今;二是,诗史结合,古今杂糅,叙议兼备,借题发挥;三是,识才、用才的重大主题,以“绨袍赠”这一细事出之,颇见匠心;四是,用意隐然,含蓄蕴藉,在叙述史实的过程中,诗人的深意自现。这些,也是所有优秀的咏史诗所共同具备的。 cRgNSDV1mNc/h868kvLDcAFaC5avnyf0mW6iCjTY3v3CWgKphqfsbQS1+RuJOiP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