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第一章先讲天命,特指个人的禀赋,因为每个人的禀赋是自然形成的,因此这里是指包含道德内容的性。如果每个人都遵守各自的性,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有了常规,就是所谓的道。从道入手,修饰品行节操,就是教化。因此要求人们自觉加强道德,谨慎地修养自己。

个人修养尤其提出“中和”这一概念,引入主题。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就是“中和”,理解因人而异。本章从情的角度切入,对中和做出基本的阐述。

本章总领全篇,后续十章,基本都围绕本章内容展开。

天命之谓性 [1] ,率性之谓道 [2] ,修道之谓教 [3]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4]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5]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6] ;发而皆中节 [7] ,谓之和 [8]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 [9] ,万物育焉。

【注释】

[1]命:赋予。性:人性。

[2]率:遵循。

[3]修:节制。教:教化。

[4]不闻:听不到的事情。

[5]独:独处。

[6]中:不偏不倚的状态。

[7]中节:指符合法度。

[8]和:和谐。

[9]位:位置。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称之为“性”,顺着本性行事称之为“道”,而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教”。“道”片刻都不可以离开,一旦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无论在是否有人看见的地方都很谨慎,无论在是否有人听见的地方都是很戒惧。越隐蔽的地方越明显,越细微的地方越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独处时很谨慎。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时,叫“中”;表现出来符合节度,叫“和”。“中”,是每个人都有的本性;“和”,是每个人必须遵循的原则。一旦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就其位,万物便繁育繁育生长。 42UiZwv8ZL/nmFKc3Kn789QGGJoZ+KRK9QjUSvz3QBqXzpakqenzPdUbs3OErr4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