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论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他们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本国劳动的直接产物或用这类产物从外国交换的物品是这些必需品和便利品的组成部分,它们占消费者总消费量的一定比例,全体国民所需的一切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供给情况视这一比例的大小而定。

任何国家,无论其国土面积、土壤肥沃程度以及气候条件如何,这一比例必然受下述两种情况支配,而且多取决于第一种情况。第一,该国国民掌握的劳动技能及其熟练程度和他们所具备的思维判断力;第二,从事有用劳动者所占的比例。在食物十分匮乏的蛮荒时代,人类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将老弱病残者遗弃,任其饿死或被野兽所食。在社会繁盛时期,许多人完全不从事劳动,但他们所消费的生产物品却比大多数劳动者多出十倍乃至百倍。即便是最下等、最贫穷的劳动者,只要做到勤勉节俭,他们就能比蛮荒时代的人类享受到更充裕的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

本书第一卷的主题是:劳动生产力得以改进的根源,以及劳动生产物以什么顺序自然分配给社会各阶层。无论一国国民的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如何,其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供给状况必定取决于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所占的比例 (从事有用劳动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之比) 。任何条件下,从事有用的生产性劳动人数都与推动劳动生产力发展的资本量大小及资本用途成一定比例,我将在书中对此具体说明。所以,我们在本书第二卷讨论资本的性质、逐渐累积资本的方法,以及因资本用途不同推动的劳动量也不同等问题。

某些国民的劳动技能和思维判断力已达到相当水平,他们为国家的管理提出了很多措施,这些措施对增加该国生产力水平的影响并不相同,有些鼓励农业,有些鼓励城市产业。目前,恐怕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各种产业是均衡发展的。自罗马帝国崩溃以来,欧洲各国的政策都比较有利于城市产业,即工艺、制造业和商业等,但这些政策大多不利于农业。我们将在本书第三卷说明什么情况使人们规定并采用这种政策。

这些措施的实施最初也许起因于特殊阶级的利益与偏见,对于这些措施将如何影响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等问题,他们并没有远见,也没有加以考虑。可是,这些措施最终却引出了诸多不同派别的经济学说。有人认为城市产业重要,有人认为农业重要。这些不同派别的学说不仅对学者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还左右着君王和国家的政策。我将尽我所能在本书第四卷详细阐述这些学说,并论述它们在各时代对各国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总之,本书前四卷的目的在于说明广大人民的收入构成情况,并说明各时代各国国民每年消费的资源究竟有些什么性质。第五卷讨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在这一卷中,我将努力说明以下问题:第一,什么是君主或国家的必要费用,其中哪些部分应该出自全体社会成员担负的赋税,哪些部分应该出自特殊阶级或成员所担负的特殊赋税。第二,全社会所有纳税人的经费是怎样募集的,而各种募集方法大抵有什么利弊。第三,使近代各国政府都把收入的一部分作为担保来举债的原因是什么,这种债务对于国家的真实财富有什么影响。 fzdzSZlCFn5lsou682q2l6yz4H2LKCIBKI4lljvDYGn7CEwepkD6E4SjoEaEY2E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