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即便是寻常生活,其中的许多问题也难以说清道明。有的是因为被明确限制,比如某些宗教、种族、群体权利议题;有的是源于文化传统或集体无意识的回避而不愿说,比如衰老、死亡;还有的则不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经年累月、随时随地被谈论着,但是从哲人到凡夫,却都依然感觉说不清道不明,甚至一说便错,比如爱情,比如幸福。

这类问题往往开始得很简单——我怎样做才能获得幸福?但它经常发展到很复杂——幸福究竟是什么?好比一个男孩只想知道怎样能找到女朋友,希望有个人简洁地告诉他,面对喜欢的女孩,第一句话该怎么说,可一大群人非要来跟他聊什么是真正的爱情。男孩说:“不用聊那么多,我就喜欢好看的。”这时就有人教导他了:“好看的未必适合你,你觉得好看的未必真的好看,还有更重要的,你未必真的喜欢好看的……”

在追求幸福感的时候,不少人把着力点放在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上,大约认为幸福感就是满足感的叠加。而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经历负面感受的时候,他们迫不及待地消愁解闷,恨心理学不能变出一百种立竿见影的“百忧解”,大约认为消除烦恼与获得或提升幸福感是一枚硬币的两面。

获得或提升幸福感的技术要领是什么?财务自由、品质生活、身体管理、亲密关系、虔诚信仰、和谐社会、阳光心态、佛系、低欲望、断舍离,等等,不胜枚举。确实各有各的道理,但哪一种都不能包治百病。幸福之路枝横蔓纵,不一而足,探寻之旅由来已久,去程亦长。赫拉利说:“人类未来的第二大议题,可能就是找出幸福快乐的关键。”

先贤们在探寻幸福的路上从未静候“未来”,罗素也没有,他在九十年前出版了《幸福之路》。以罗素的聪慧、思想成就乃至人生诸多侧面而论,他无疑是人中翘楚,其卓越在我看来甚至有可能成为个人幸福的障碍。他有一本与牛顿名著《数学原理》同名的著作,堪称二十世纪的伟大著作之一,但也可能是有史以来读者最少的著作,他自己曾说:“据我所知只有六个人通读了本书的后面部分。”这样的曲高和寡难免让人担忧会带来精神和心灵上的封闭孤绝。写完数学书,罗素做了分析哲学创始人。因为他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所以可知他的《西方哲学史》可能是最好读的西方哲学史。也许无论数学还是技术哲学,都会让人觉得他活在烟火之外,难与共话世俗生活,但罗素并不是一个没有故事的男同学。“一战”期间,他是激烈的反战活动家,两次被判违法,还坐了几个月监狱;他关注政治与社会变革,曾去苏联考察;他思考个人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就道德、伦理、教育、婚姻家庭等主题的写作与演讲与大众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年少时敏感抑郁,一生中充满激情,从不曾停止过对浪漫爱情和理想婚姻的追求。罗素九十七岁离世,至今仍有超过六十部作品在印行。他对于生命的总结是:“我觉得生命值得一活,如果有机会的话,我愿意再活一次。”

直到此时此刻,“幸福”仍然是我说不清的问题,但我模糊地感觉到,在给定了客观条件之后,“幸福感”的高低正是检验一个人是否有真智慧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上述判断成立,那么,罗素本人及其一生为其幸福建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做了最好的背书。

《幸福之路》肯定不像《数学原理》,也不像哲学家的哲学著作,而是更像一位伟大哲人的幸福生活手册。它绕开了宏大、体系、玄思、抽象,直接反思生活中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具体生活建议。罗素的处方未必全面,其中观点也未必全是原创或独创,但它胜在两个方面:一是罗素表达得更为智慧与精致。有人对罗素的清晰、坦率和诚恳不以为然,甚至视之为简单幼稚,认为既然简单便必定会牺牲微妙与精准,必定有失缜密与深刻。殊不知,“清醒的头脑可以融会贯通地把握最深刻的道理,并把它深入浅出地呈现给所有人,而不是极少数幸运儿” 。相反,许多高深不过是故作姿态,以其昏昏使人昭昭。罗素的作品让人感觉平实无华、浅显易懂,是因为他自己思想清晰、心智灵动、表达透彻并满含率真的善意。二是罗素给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许多经验还是来自他自身的痛苦经历,读来便格外容易被触动,感同身受。如果你接受这些建议并把它们真正用起来的话,还将获赠一个哲学家附送的增值功能,即帮助你从正确的角度来看生活、看世界。

为什么“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因为,“听过”还不是“真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知。仅仅“听过”当然不足以让你“过好”,幸福不是“听来”的,是要行动“做出来”的。而同时,“过得好不好”也是个主观性问题,有些道理会改变你的人生态度,让你重新评价自己的生活是好还是不好。

“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二十岁时我第一次读到这句话,开始思考和追寻幸福,四十岁时我开设以幸福为主题的讲座,从关注心理健康的角度讨论幸福。回过头来,今天再读《幸福之路》,依然深以为是,真知灼见难出其右,堪称经典。所以我愿意将哲人的生活智慧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说出去,以期更多些人在追寻幸福的路上遇见。

黄菡
二〇二〇年九月

我可以转而与动物为伍,它们平和而自足,

久久伫立,我望向它们。

它们没有焦虑,也不抱怨处境,

它们没有夜不成寐,也不为自己的罪过幽泣,

它们不会讨论对上帝的责任而令人生厌,

没有一个不满,没有一个为占有欲癫狂,

没有一个俯首称臣,也没有一个跪拜祖先,

没有一个身份显赫,也没有一个垂头丧气。

——沃尔特·惠特曼 dHgnHVNvbNmb4YS8AHIWA3/hY+9duZ0GcNRfy4H4emgdFh/1qaXxw6obW2UxERt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