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性外侧壁由上颌骨额突、上颌窦内侧壁、泪骨、筛骨、腭骨垂直板共同构成。在胚胎时期,鼻腔外侧壁最多有6个独立的鼻甲突隆起,随后这些鼻甲逐渐融合,成人的筛骨内侧壁仍保留3~4个鼻甲。筛窦腔内由前向后有4~5层冠状位排列的薄骨板,称为基板,第一层基板即钩突,是一不完整骨板。第二层基板为筛泡基板,一个完整的筛泡,上可达颅底,将额隐窝与后方前筛气房隔开,筛泡过度气化时额隐窝变得狭窄。筛泡对额隐窝的形状起着决定性影响。第三层基板为中鼻甲基板,是最恒定的筛房内结构,将筛窦分为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第四层基板由上鼻甲构成,偶尔最上鼻甲构成第五层基板。
鼻腔外侧壁从下向上有3个呈阶梯状排列的长条骨板,分别为下、中、上鼻甲,其前端的位置则依次后移约1/3,每一鼻甲的下方与鼻腔外侧壁均形成一间隙,分别称为下、中、上鼻道。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鼻道称为总鼻道。
上鼻甲(superior turbinate)属于筛骨一部分,是三个鼻甲中最小的一个,位于鼻腔外侧壁的上后部,有时仅为一黏膜皱襞。其内侧为蝶筛隐窝,蝶窦开口于上鼻甲内侧。上鼻甲及上鼻道均有嗅觉黏膜分布,有时在上鼻甲的后上方还有最上鼻甲。
中鼻甲(middle turbinate)也为筛骨的一部分,可分为垂直部和水平部两部分,以中鼻甲下方游离缘为界,其上方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称嗅裂,该水平以下与鼻中隔之间的腔隙称为总鼻道。中鼻道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半月裂前方呈弧形嵴状隆起称为钩突,为被黏膜覆盖的镰形薄骨片,其上端固定于前筛,下端连接下鼻甲骨嵴钩突前上方为额隐窝,额窦开口位于额隐窝内。半月裂孔后上的隆起为筛泡,属筛窦结构,是前筛的最下端,通常有前组筛窦开口位于筛泡附近。
窦口鼻道复合体(ostiomeatalex)是指以中鼻道为中心的一组结构的总称,包括半月裂、钩突、筛泡、中鼻甲等一系列结构。窦口鼻道复合体目前被认为是所有鼻窦引流的中枢部位,其引流障碍与鼻窦炎有关。
下鼻甲(inferior trubinate)为一单独的薄骨,附着于上颌窦内侧壁和腭骨垂直板,为鼻甲中最大者。下鼻甲头部较大,尾端距离咽鼓管咽口较近,下鼻甲肥大时尾端可阻塞咽鼓管开口引起中耳炎。
鼻泪管(nasolacrimal duct)为鼻腔侧壁内一段垂直的骨管结构,上端开口于眼眶,下端开口下鼻道,通常在上颌窦内及鼻腔侧壁上形成管状隆起。鼻泪管主要功能是引流泪液入鼻腔,内镜经上颌窦手术时,应尽量保留膜性鼻泪管的完整,否则易导致术后鼻泪管囊肿或溢泪。
鼻腔侧壁五层基板
1 下鼻甲
2 中鼻甲
3 上鼻甲
4 最上鼻甲
5 鼻阈
6 鼻前庭
7 鼻泪管隆起
8 钩突
1 下鼻甲
2 中鼻甲
3 上鼻甲
4 最上鼻甲
5 鼻阈
6 鼻前庭
7 钩突
8 鼻泪管隆起
9 左眼眶
10 左上颌窦外侧壁
11 后鼻孔
12 蝶腭孔
13 左侧蝶窦开口
14 左额窦
15 左侧筛前动脉
16 左侧筛后动脉
17 左侧鼻底
1 下鼻甲
2 中鼻甲残端
3 上鼻甲
4 最上鼻甲
5 鼻阈
6 鼻前庭
7 鼻泪管隆起
8 钩突
9 筛泡
10 上颌窦开口
11 半月裂孔
12 筛窦开口
1 下鼻甲残端
2 中鼻甲残端
3 上鼻甲
4 最上鼻甲
5 鼻阈
6 鼻泪管隆起
7 钩突
8 筛泡
9 筛窦开口
10 上颌窦开口
11 鼻泪管开口
12 下鼻道
13 半月裂孔
1 钩突
2 上颌窦开口
3 筛窦开口
4 中鼻甲残端
5 半月裂孔
6 下鼻甲
7 上鼻甲
8 最上鼻甲
9 上鼻道
1 鼻中隔
2 下鼻甲
3 中鼻甲
4 钩突(气化)
5 筛泡
6 鼻泪管隆起
7 左侧后鼻孔
8 蝶筛隐窝
9 左侧鼻底
1 鼻泪管隆起
2 钩突
3 筛泡
4 筛窦开口
5 中鼻甲
6 下鼻甲
7 鼻中隔
1 钩突
2 筛泡
3 筛窦开口
4 额隐窝
5 中鼻甲
1 鼻泪管隆起
2 钩突
3 筛泡
4 半月裂孔
5 中鼻甲
6 下鼻甲
7 右侧后鼻孔
8 筛窦开口
1 钩突
2 上颌窦开口
3 半月裂孔
4 中鼻甲
1 钩突
2 筛泡
3 筛窦开口
4 鼻泪管隆起
5 中鼻甲残端
6 上鼻甲
7 左侧蝶窦开口
8 筛板
9 左侧筛顶
10 半月裂孔
1 上鼻甲
2 最上鼻甲
3 右侧蝶窦开口
4 蝶筛隐窝
5 鼻中隔后动脉
6 中鼻甲
7 鼻中隔
1 下鼻道
2 下鼻甲
3 右侧后鼻孔
4 鼻中隔
5 鼻底
1 下鼻道 2 鼻泪管开口 3 下鼻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