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梦想出彩成广育,心中有爱气自华
——基于能量建构理论的德育校本化实践

上海市宝山区广育小学 梅元钧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简称“《指南》”)指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一词的提出,从根本上回答和解决了“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问题。核心素养是检验学校立德树人工作成效的试金石。在核心素养培养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重中之重。《指南》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学生自觉把个人追求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引领学生成长、成人和成才。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完成好、履行好立德树人的职责,培养造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对“德”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从“德”字的演变及对字义的理解上看,我们不难发现:德,对于教育的根本任务来说,它必将是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实现,这既揭示了今天育人工作的自然法则,又凸显了方法论。我们着眼于《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德育校本化为载体,以能量构建理论为基础进行了探索,望得到大家的指正。

一、什么是能量建构呢?

事实上,无论是教育质量与效益的提高,还是办学特色的形成,其终极目标应该是学校中人的主动发展,特别是学生的主动发展。无论是办学特色的建立,还是学校品牌的树立,这些都应该是为提升学校教育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反之,如果学校为了追求特色、品牌而不顾学生的发展,也不能称之为内涵发展。对于一所学校来讲,办学条件的改善(即外延式发展)或者内涵发展,其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学生的发展。

近年来,英美等国的学者都提出,能量建构是学校持续改进的重要途径。富兰(Fullan M.)指出,能量建构是近五年来教育改革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术语。他认为,学校改进的三个最基本的驱动力是人们的道德目标、能量建构和对变革过程的理解。那么什么是能量建构呢?能量建构是为学校改进创造内部能量,它是实现学校改进所需的一系列条件。斯托尔(Stoll M.)指出,内部能量是使教师和学校热衷于学习的力量,其最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学校内的教师、学习情境以及外部情境等共同影响其建构。由此可见,学校所进行的能量建构实际上是为学校持续发展所积累的力量、潜能,是一种系统内部自我发展的原动力。而学校改进的最终目的就是形成这样一种能够自我发展又能够应对外部变革的力量。

二、基于能量建构五要素的德育校本化实施路径

如果我们将学校内涵发展看成学校内部能量的建构,就可以用能量建构五个方面的要素来实现学校德育校本化表达,进而形成学校内涵发展的途径,不断促进人的发展(见图1)。

图1 学校内涵发展框架图

(一)形成分享的目标

分享的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享学校的发展愿景、发展目标以及教师对学生的高期待。学校的发展愿景也就是学校领导办学时所持有的价值观,即办学理念。学校发展目标,是指与学校的愿景相关的具体可操作的发展目标。

学校德育校本化表达,要求在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过程中,使校内教师个人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相结合。

1.明晰学校发展目标。 学校以“学思相随,知行融汇;心中有华,梦想出彩” 作为办学理念,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自我发展、文化修养和美好情怀的关系” ,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和文明行为习惯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从而使学校成为宝山领先、上海卓越的一流学校。

2.重塑学校育人目标。 培养一批具有“良好习惯、心怀感恩、责任担当、自信交往、善于表达、身心健康、国际视野”高尚人格的“出彩”少年。

3.凸显学校标识含义。

跨越与绽放

“七彩雏鹰”,由变异的“G”和“Y”组成,既表示“广育”,又蕴含着“广育学子”正在进行着厚积薄发的跨越与展翅高飞的绽放。

“七彩雏鹰”,引领着广育学子追寻幸福,沟通着心灵与梦想;是时间凝聚着“华”,空间溢流着“彩”,在时空中,绽放着师与生、教与学、家与校、幸福与快乐、现在与未来……

“跨越”是追寻,是探索,是华彩铸就的卓越;

“绽放”是浸染,是成就,是华彩发生的幸福。

(二)促进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包括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和专业社群的发展。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师个体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的改变四项基本要素。以斯托尔等对专业学习社群的文献回顾为基础,专业社群的发展具有以下四项特征:教师能够聚焦于反思性专业探究,学校成员间能够合作、相互信任,学校成员具有集体责任感,教师个体和团体的学习得到促进。

实现学校德育校本化的表达,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是,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还不足以成为学校建构可持续发展的能量,只有当骨干教师带动身边的教师,使校内越来越多的教师投入教学变革中,进行反思性专业探究,形成信任、协作的文化,最终形成专业发展社群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校发展。

1.培育归属感。 要紧紧扣住教师发展这个主题,致力于学校人力资源开发和蓄养,使教师对教育、对学校、对学生产生眷恋、牵挂、惦记的归属感。我们以“严谨、耐心、亲和、创新、卓越”为引领,推行以“出彩”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专家型教师为框架的教师专业发展促进系统,办好面向全体教师的“出彩”讲堂,面向全体学生的名师讲坛,促进教师不同发展维度的共同体建设,致力于培育一支师德高尚、学养丰厚、身心健康、勇于进取、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育人团队。

2.激发参与自觉性。 提升教育品质、立德树人的关键力量是教师。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激发教师积极自主地参与德育校本化的研制、决策、实施和评价的整个活动。教师参与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展开:一是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校、学生和自身的特点,对国家课程进行德育校本化的处理的过程;二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学生兴趣、发展需求开发校本课程。教师自主参与课程开发,贯穿在学校课程设计、实施、评价的整个过程之中。

3.提升自我管理。 引导教师制定教育策略,共同遵循与践行。

对孩子微笑──任何一个孩子不会受到冷落和歧视;

与孩子交谈──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老师平等对话;

帮孩子明理──让每一个孩子在体验中辨别真、善、美;

教孩子求知──能耐心解答孩子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让孩子自主──尊重孩子的意志,张扬孩子的个性;

给孩子机会──每一个孩子的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展示;

为孩子着想──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完成五年学业。

(三)建构组织的能量

组织能量包括学校结构和学校文化的变革。学校结构和学校文化是一体两面,学校结构是学校文化形成的基础。学校结构包括学校制度的制定、管理思维的确定、人事的安排、组织的管理方式、学校的决策方式等。学校文化主要指学校成员共享的价值观、规范、信念和假设。

构建德育校本化表达,不仅需要变革学校的管理,还需要变革学校的文化。

1.培育文化之彩。 基于广育小学的优势,以“华彩文化”为特色,以“润”为方式,形成以“有爱、有趣、有益”为核心的校园文化。

(1)有爱是组织的内核,思想文化的引领

──学思相随,知行融汇,心中有华,梦想出彩。

(2)有趣是组织的表达,感悟成长的历程

──幸福微微笑(爱心)、包容齐合作(尊重)、言行相协调(诚信)、尽心显价值(责任)、挑战大超越(勇气)、专注持续久(勤奋)、举止重细节(文明)。

(3)有益是特色的彰显,绽放多彩的梦想

──自主发展重品行,文化修养重内涵,社会参与重服务。

让孩子们在文化的“滋润”中,认识自我、与人沟通、体验社会,平衡孩子身与心的成长,使智育、德育、体育与美育协调发展。

2.构建成长之彩。 将一年教育活动穿排起来,让教师、学生的每一天都有新体验、新收获,每一天都绚丽多彩。

红彩──追梦成长(微表达)、橙彩──健体健心(微运动)

黄彩──我型我秀(微探究)、绿彩──世界之眼(微阅读)

青彩──润泽有戏(微品味)、蓝彩──爱心服务(微公益)

紫彩──科技无限(微创意)。

让每一种个性都自由释放,让每一颗心灵都光彩闪耀,让每一种梦想都能够实现。

(四)建立高效能的学校领导

研究显示,高效能的学校领导体现为校长的转化型领导。转化型领导主要是通过提升组织成员的能力来达到改进学校的目的。

实现学校德育校本化表达,包括校长在内的学校领导班子的建设非常重要。领导班子不仅要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还要努力使师生对学校的愿景、目标有认同感,教师能够不放弃学生。利用各种策略促进教师个体与专业社群的发展,建设校本课程。在这个过程中,适当调整学校结构来配合学校工作的展开,进而促进学校深层良性文化的建立。

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优化组建“六大中心”、推进改革“九大平台”、研发形成“三大课程”。以六大中心,整体布局课程改革功能定位;以九大平台,明确各项课程改革重点任务;以三大课程,凸显聚焦课程改革阶段成果。(如图1所示)

图1 学校德育校本化体系

(五)关注课程与教学

学校德育校本化表达在课程、教学、评估和学习氛围等方面,应该有一个统一的总体规划,并且能够利用这个规划来指导学生和教师的具体实践。学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建立校本课程,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改变。(如图2所示)

多元德育课程之彩,体现在以下课程之中:品尚(底色)课程、品质(主色)课程、品味(亮色)课程。围绕普修、精修、选修,多元课程开展有声有色。

图2 广育小学德育校本化总体规划

品尚(底色)课程。以生活化的主体活动融入学校的课程中,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课程中得以自主发展,养成高尚的人格。

品质(主色)课程。依托体育、艺术、科技学科优势,优化针对不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的啦啦健身操、花样跳绳、合唱、手工创意画、电脑绘画俱乐部、鼓乐声坊、三模、OM、机器人等活动课程。

品味(亮色)课程:围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课程,并结合趣味数学、小小外交家、我为文学狂,以及运用书法、武术、围棋、国画、戏(课本)剧等形式传承优秀文化课程。

同时,学校构建“出彩课堂”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其遵循的理念是:“为唤起每一个孩子心中的梦想而奠基。”

(2)管理原则是: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前提,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结构为突破口,以促进自主学习为目的。

(3)内涵概括为:一句话,两件事,三种效果,四个标准。①一句话:学而时习,日知月累;②两件事:组织教学,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习;教学组织,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③三种效果:教育变简单,课堂变有效,学习变轻松;④四个标准:知识学生生成,内容课堂掌握,课堂面向全体,师生个个出彩。

在德育校本化的实践中,课程领导力优势不断凸显,有效地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抓住育人目标、校园文化、教师发展、课堂与课程这些关键点,德育积极作为,协同发展。我们逐步把学校内涵发展理解为学校内部能量的建构,这五个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它们在相互作用中共同促进学校的改进。

总之,从能量建构的角度来看,学校的内涵发展其实恰恰是在建构学校的内部能量。校内的全体人员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和机遇,切实发展自身的学习能量,从而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参考文献:

[1] STOII L. Realising our potential: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ing capacity for lasting improvement[J].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1999,10(4):503-532.

[2] HOPKINS D,JACKSDN D. Building the capacity for leading and learning[G]//HARRIS A.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school improvement.London:Routledge Falmer,2003:84-105.

[3] MITCHELL C,SACKNEY L. Profound improvement:Building capacity for a learning community[M]. Lisse:Swets and Zeitlinger,2000:15.

[4] HOPKINS D. School improvement for real[M]. London:Falmer Press,2001:17.

[5] FULLAN M. Learning to lead change:Building system ca-pacity[R].HongKong:International workshop series,2007. wcy97irLz6OLtsGqUhI8AK9wB16m2iLfl/RiWXjAhnhO9fiNsOOwCAzRHFxF0jz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