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艨艟巨舰一毛轻,此日中流自在行
——“经纬地球仪”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 杨旭红

课程是学校实现育人理念的根本途径,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品位。在新课程理念发展核心素养的视角下,更要重视学校的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在认真分析梳理校情、生情的基础上,对《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进行校本化的再细化,通过调查学生综合素养发展现状,设计出《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综合素养指标体系》,通过架构“经纬地球仪”校本课程框架,结合主题式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全面渗透课程育人的理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一、“经纬地球仪”德育校本课程设计与开发: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近几年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地推动了基础教育的发展,随着这种推进,课程改革与考试评价制度的改革成为能否使素质教育获得突破性进展的核心与关键的问题,亦成为教育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是九年一贯制学校,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本校的实施,注重素质教育的同时,不断改革原有的评价制度,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已成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性问题。因此,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越发重要,值得我们去思考、去研究。

学校在研究国内外有关学生素养研究的文献资料后,通过调查问卷形式,结合校情,了解学校、家长、学生等对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实际需求与期待,并向相关领域专家征求意见,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内涵、结构及指标达成最大化共识,最终将学校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内容界定为道德品质素养、学习研究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艺术审美素养及实践创新素养五大内容,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既反映学生的发展需求,也反映当今时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具有指向未来、不断优化发展的动态性。

图1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一、二级指标框架

如图1所示,我校界定的学生综合素养与我国的教育方针一脉相承,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基础领域,围绕学生综合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道德品质素养、学习研究素养、身心健康素养、艺术审美素养及实践创新素养为一级指标,然后细化为二、三级指标,形成了《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三级指标体系》,为经纬地球仪德育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评价依据。

二、“经纬坐标系式”地球仪德育课程:概念界定及课程内涵

“经纬地球仪”德育课程尝试突破传统的以学习领域为中心的单一维度架构思路,从学习领域和学习素养两个维度的发展架构课程,有机地整合学习内容和发展目标,形成学校的德育课程顶层架构特色。

学校探索的课程结构在顶层架构上是一种具有“两维”体系的结构,它依据学校的育人目标,利用校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该课程结构称之为“经纬坐标系式”地球仪课程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经纬坐标系式”地球仪课程框架

(一)课程目标:课程的轴心——学校目标

正如地球仪的架构,学校经纬课程也有轴心,它的轴心对应的就是学校的育人目标,“崇礼仪、乐学习、健身心、显个性、善合作、求创新”,细化之后即为经纬实验学校九年一贯制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目标。

(二)课程内容:构建以学习领域为横向发展的“课程纬线”

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贵在持之以恒。要建立长效机制,就必须使德育活动的内容分层化、课程化。 因此,从学生学习领域和综合素养发展层面,学校设计品性涵养、科学人文、强身健体、审美养心、生活实践等五个“德智体美劳”主题领域课程。这五个主题学习领域可以不断衍生出许多子课程,延伸纬线的长度,从而形成学校的“课程纬线”,如表1所示。

(三)课程实施:构建以学习素养为纵向发展的“课程经线”

五育并重,德育为首。德育在青少年全面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人的品德结构来看,它包括道德观念(知)、道德情感(情)、道德意志(意)和道德行为(行)四个要素。学校的德育过程就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的过程。 所以,学校应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品德形成的规律,采取有力的措施和方法,优化学生的知情意行。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学校从学生学习素养发展层面,由知能、情感、意志、行动四大维度来构建学校的“课程经线”,如表2所示。

表1 经纬课程之横向课程纬线:“德智体美劳”学习领域之年段框架——以一、二年级为例

表2 经纬课程之纵向课程经线:“知情意行”学习素养之年段框架——以一、二年级为例

(四)课程评价:学生综合素养指标体系

学校坚持以点带面,进一步细化经纬主题式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见表3)对学生课上及课间行为活动进行评价,形成学生成长过程性资料,坚定落实教育本原、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让课程育人落地生根。

表3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

(续表)

评分规则:

1.请根据“二级指标”一栏进行评分。

2.“二级指标”一栏的分数为“5分制”,其中,“5”代表“很好”;“4”代表“较好”:“3”代表“好”;“2”代表“一般”;“1”代表“需改进”。

3.基于“二级指标”分数,可相加得到“一级指标”分数;基于“一级指标”分数,可相加得到“总分”,总分满分为100分。

(五)“三园”隐性课程

学校抓住校园文化建设的契机,着力建设隐性课程,精心营造“三园”校园文化。其一是一个花园式的校园。栽植了二十余种果树的果园、小小蔬菜园以及园艺园,整个学校有七十多种的植被组成了一个花园式的校园,属于学生的生态课程;其二是一个亲情式的家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构成了一个亲情式的家园,属于学生的沟通课程;其三是一个萌发式的学园。学校草坪上的雕塑、各个楼层富有特色的墙面文化以及萦绕在耳边的韵味铃声,凝成了一个萌发式的学园,属于学生的怡情课程。

以学习领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纬线”和以学习素养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经线”相互交错,隐性课程分布在课程坐标系之中,整体架构出具有学校特色的“经纬坐标系”式的地球仪课程框架。

三、主题式德育校本课程案例的设计与开发

在学校的“经纬地球仪”德育课程框架设计完成后,有的老师成为先行者,在学校拓展课程中率先设计、开发德育课程,这里以张嬿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科学人文”主题式课程之人文拓展课为例进行简述与分析。

这是围绕学校果园资源开发的人文拓展课,将果园作为德育资源场所与写作课相结合,设计了《果园里的童话》这一课。

该课的亮点之一在于教学目标对接经纬课程之纵向课程经线,即“知情意行”学习素养之年段框架。从表4中我们可以发现,它的教学目标即是结合主题式课程特点的进一步细化。

表4 《果园里的童话》教学目标一览表

该课的亮点之二在于有一次“果园探趣”活动,并设计了“果园探趣”综合活动学习单。这一学生活动的设计充分地利用了校园资源,让学生走出教室去感受真实的自然,为他们的想象创作提供了现实基础。合作小组任务分工明确,既有独立思考,又有成果分享,对于学习目标的达成是有效的。

该课的亮点之三在于对照《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经纬实验学校学生综合素养指标体系》,设计了该课程的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见表5)由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三部分构成了在该课学习中的总体评价。

表5 《果园里的童话》的评价量表

(续表)

评分规则:

1.请根据“三级指标”一栏进行评分。

2.“三级指标”右侧“自我、同伴、老师评价”为“五星制”,其中,“5颗”代表“很好”;“4颗”代表“较好”;“3颗”代表“好”;“2颗”代表“一般”;“1颗”代表“需改进”。

前三项评价均值=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3

总评价=前三项评价均值总和/5

这样的一节德育校本课,从教学目标的确立到教学过程的设计,最后到评价表的制订,都充分体现了学校从学习领域和学习素养两个维度的发展架构课程的理念,有机地整合学习内容和发展目标,为不同年段、不同学情的学生设计德育课程的宗旨。

结语

以学习领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纬线”和以综合素养发展为中心的“课程经线”相互交错,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而构成的“经纬地球仪”课程形成了巨大的育人系统,以促使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为目标的主题化经纬德育校本课程正积极开展,学校将以此为“支点”,撬动育人模式的转型,实现育人系统的自运转,这就像宋代理学家朱熹诗中所说,当“江水”涨起来的时候,“艨艟巨舰一毛轻”,“此日中流自在行”。课程育人也是如此,想要不枉费力气,就要从课程顶层设计入手,架构起育人这只“艨艟巨舰”,实现它的自运转,让学生在“经纬地球仪”课程中丰富学习经历,实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2]杨九诠.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三十人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陈立.新课程下对学生评价体系的反思[J].才智,2011(33).

[4]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郭宝仙.核心素养评价:国际经验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7(4).

[6]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7]查立舫.综合社会实践基地“发展性学生评价体系”的基本架构[J].华夏教师,2015(8). CVNVjR9RkK/B019eqENHdXUS3cZrfv015QnEGjdasxEjqGWSr5PBPDn6wKlheoo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