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长廊美如画,尽处鸟呢喃
——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与实践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 吴愈华

走进一所学校,视觉冲击为先的是校园的整体环境,细细品味之余的是学校内在的文化浸润。校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学生成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校园环境设计中,有意识地融入健康的情绪、情感和积极的价值观,使校园中的各种物质载体能够对学生产生心理感染与暗示作用,是校园环境设计教育寓意性的基本内涵。宝林路第三小学为师生创建具有潜移默化生活和教育意义的美丽生态校园。

鉴于学校建筑面积有限,在物理空间固定不变的情形下,如何让有限的空间创造出无限的可能,成为学校文化环境建设的着眼点。于是,我们把“世界”请进校园,定期布置主题长廊,围绕“我们一起看世界”的设计理念,让师生通过“听、问、看、读、想”等多元的方式,让学生通过“看世界”主题展,了解各国各地的文化。

学校将每个师生内在的心灵律动,用喜欢的表达方式“与墙对话”,以此熏陶感染每一个人。让师生的内在思想“上墙”,结合“主题式”展览去营造一种隐性的环境课程,让每一处都能散发文化的气息,让“美丽长廊”激发师生学习和工作的兴趣与动力。

这是师生定期期待彼此欣赏的乐园,也是师生渴望彼此交流的场所,更是师生彼此探索知识的天地。主题长廊不仅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道风景,更是提升校园文化品质的一抹红艳,全校师生一直为这美好的景致共同努力着。

一、点燃智慧育人主题的热情

学校在长廊环境布置中不断探索,不断寻觅为每一位师生成长呈现有价值的“新鲜食材”,让主题长廊与师生“对话”。主题长廊的“孕育和诞生”,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时机,这是一个“痛并快乐”的转机,这是一个“家校合作”的良机,这是一个“弥足珍贵”的佳机。

为了保持长廊文化的新鲜度,学校尊重每一位师生和家长,给予他们话语权,定期开展师生座谈会。座谈会上,每个人畅所欲言,以此了解大家内心的需求、当下的想法、呈现的内容、蕴含的意义等。学校尊重每一个人的想法,民主集中,最终对甄选出即将上演的长廊主题进行表决通过。每一次的座谈,迸发出一个个鲜活的灵感,激发着每一位师生共觅长廊主题的热情,同时校园里蕴藏着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献计献策的一个又一个强大的“智囊团”。

通过定期更换内容,长期更新长廊,让师生一起营造共同“看世界”的美好,将每一处所见的“风景”,用“☆”标志于长廊的世界地图上,让师生有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校园的长廊可以随时随地与每一位校园的主人“对话”,从而进一步增强文化育人的成效。

二、开启师生与墙对话的激情

(一)“纳米比亚风情”——主题式长廊变“画展”

主题源于一位美术老师,他是一个摄影爱好者,背着长焦镜,走进非洲的纳米比亚。回到学校后,他想举办一次专题摄影展,特别是让那些没机会走出去的学生们开阔眼界。于是,画廊就在校园里,展览会带来了惊喜;画框就像打开的窗,无限风光尽收眼底!师生跟着摄影师的镜头,走向地球的南端,开始幸福的纳米比亚之旅!

在主题长廊下,师生可以无限“对话”,育人可以由此“启程”。而学校由此也设计了与主题相应的“对话”内容,使“对话”更有价值,如表1所示。

表1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 “探索美丽非洲”主题长廊“对话”意向表

(二)“与名家在一起”——主题式长廊变“绘本”

主题源于学校举行的一次作家见面活动,作家来自芬兰。师生、家长在“和《塔图和巴图》一起探究我们的世界”见面会的互动中,深深地被这本图画书《塔图和巴图》吸引。于是,在大家共同的呼声中,将《塔图和巴图》图画书展现于长廊内,让师生一起去探究多姿多彩生活中许许多多的为什么,一起去感受世界真美好。

在主题长廊下,师生一起看世界地图,寻找美丽的芬兰;和家长一起通过网络,去塔图和巴图的故乡旅游,看北欧风情:风光、服饰、美食、天气……开展浓浓的师生讨论;通过图画书的阅读,跟着作家一起探究。

绘本是小学生非常喜欢的书籍,教师可以借助绘本,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让学生从绘本中获得知识和成长的力量。 最终,学生尝试通过创编“和《塔图和巴图》在一起”的绘本传情达意,绘本将故事延续、绘本与学科联通,创造出了无限能量,如表2所示。

表2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和《塔图和巴图》在一起”绘本创作建议表

(三)“小眼睛看世界”——主题式长廊变“课堂”

主题源于学校的“小眼睛看世界”校本课程的研发,结合基础型课程的有“课程有翅膀,边学边飞翔”,该课程让学生带着书本上学习的内容,走出校园,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与本领;结合探究型课程的有“玩纸探学问——大自然的力量”,它打开了学生探索纸奥秘的大门,和风能、力学、电学、水能一起,进行一场旅行;结合拓展型课程的有“好习惯点点,进步每一天”,它与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让好习惯相伴每个学生的成长,让好习惯为学生未来的成功而奠基。

在主题长廊下,老师带着学生开启快乐的“叮叮选课”,那里有家长和老师,通过“执教”和“助教”,带领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长廊中一起学习与探究,让长廊变成“移动的小课堂”,丰富多彩的上课形式,如表3所示,激起学生探知的欲望。

表3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移动小课堂”上课形式

(四)“互联网+阅读时代”——让主题式长廊变“世界”

主题源于学校开展的“校园阅读节”,让学生通过主题墙,了解校园内阅读的多种途径,借助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知识。从互联网阅读中,你会从身边看到周围,看到远方。

在主题长廊下,师生不仅了解了线上的阅读渠道和方式,更是在名家名作的推荐中,深入了解书籍的作者,品读自己喜欢的作品,并在世界地图上找到作者的故乡,了解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并在作品的感染下,用图文并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世界的美好。

通过“互联网+阅读”阅读节,将长廊美景延伸,开展“阅读分享汇活动”,如表4所示,全校师生在每个班级走廊展示区中开展交流活动。

表4 上海市宝山区宝林路第三小学“让阅读‘声动’起来”班级外墙展区布置任务单

三、定格文化育人足迹的真情

校园中的这条主题长廊,已经成为师生最喜欢、最自豪、最幸福的学习、交流和活动的场所。每一期长廊展示主题确定后,便成立了“长廊工作室”。工作室负责人由主题的“中标者”承担,学校支持负责人成立项目组,招募一起进行长廊装潢的志愿者。在每一期长廊的布置中,从主题确立,内容选择、整体设计、图文打印、装框上墙、格局美化等,倾注了为长廊出力的全体教师、学生和家长的心血。因此,学校为了留住珍贵的成果,便将每一期长廊里的内容,长廊下活动的风采,拍摄记录,通过汇编成作品集珍藏起来,将每一期主题定格,将这份活动的真情作为永恒的纪念。同时,在每一年的毕业季,将作品集赠送给毕业班学生,让他们保存这份曾经参与的点滴心路,回忆起母校的“长廊”故事。

四、成效

一条普通的长廊,在校园全体师生的呵护与关爱下,变得如此有生命力,它已经成为师生了解世界的“文化之窗”,也已经成为师生与墙对话的“情感之地”。

当主题式长廊变为“画廊”,师生一起学着拿起相机、拿起画笔,学着构图、上色、欣赏,参与体验,记录校园、家乡、成长中的点滴,透过作品抒发情感,表达自己,让师生从一本本稚嫩的影集开始,变得日渐成熟,从而构建未来心中举办摄影展的梦想。

当主题式长廊变为“绘本”,家校合作打开学生遐想的空间,跟着名家名作,将学科知识融合,借助语文学科的阅读和写作、数学学科的计算与运用、美术学科的绘画与编折、音乐学科的演唱与演奏、探究学科的探究与创新等形式,共同创编属于自己的绘本,学生们的综合素养得到了提升,绘本在校园内流传,在图书馆得以珍藏。

当主题式长廊变为“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环境发生了变化,带给他们新奇,同时养成好习惯,他们学会学习,创新实践,体验生活的幸福、生命的美好。在长廊的学习中,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从关爱家人、关爱伙伴,从爱我们的学校、爱我们生活的城市,到爱祖国、爱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村,长廊已然是师生依恋的“移动小课堂”。

当主题式长廊变为“世界”,“互联网+阅读”的时代已经到来,师生可以遨游在阅读的世界里,大数据记录他们的阅读足迹,分析他们的阅读爱好,评价他们的阅读成果。阅读不再是借书和还书,而是阅读习惯的养成、学习能力的提高。

学校的长廊不再是传统印象里,只停留在“环境布置”范畴之内的长廊——为了不让长廊“一面空白”,布置一些一成不变的名言警语、书画作品或是名人画像等,那种做法很少从师生内心的需求出发来思考和创设,因而使得长廊环境缺乏鲜活力。新课程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由此可见,环境的教育价值将成为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环境创设将不再是一个背景、一种支持,而是一门活动课程,它将帮助学生通过用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学校建筑中的长廊是学生活动常用的空间,它不是专用的教室,却是学生学习环境的延伸,甚至是学习环境中的一部分。让长廊成为可以互相学习、彼此探讨的场地,而不是单纯的装饰物,以真正体现长廊环境的教育价值,也为师生提供一个施展专长和才能的舞台,更要让校园主题式长廊和师生常态“对话”,学校将为之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邓坤.打造校园文化 发挥育人功能:浅谈校园文化建设及育人功能[J].学周刊,2018(26).

[2]胡学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充分发挥育人功能[J].甘肃教育,2016(19). LShbWdME+P2AFU1sc+TgIwNIH0aoYemdZpsrQ9BgUQm8xqNdZ9v68IpM7ZCV3P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