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知行合一,以文化人
——新时代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宝山区行知外国语学校 周 艳

学校文化建设是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学校不断提升自身文化品格的客观发展要求。学校的发展,归根到底取决于其文化领导及其文化张力。 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其精神文化,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确立或重建。 因此,国家的社会主义文化需要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落实,我们的学校文化同样需要通过构建卓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去实现。学校文化不仅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应成为全体师生的价值追求。

行知外国语学校(简称“行外”)办校至今,始终坚持以文化育人为核心,以“行+”文化为特色,着力构建校园文化、课程文化、班级文化,通过环境育人、课程育人、活动育人和实践育人来建构育人体系,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民族精神,培养师生的文化认同,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

一、“行+”文化品牌化

(一)办学理念开放包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行知外国语学校办学理念是“人人都是小行家”(Everyone can be expert),旨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具有“行家精神”。基于这一办学理念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康身心、高尚德行、智慧头脑、审美修养、创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世界公民。

(二)校园主色温暖大气,校徽展现国际视野

行知外国语学校的校园主色、校徽、学生校服由黄蓝相间的色调构成,大气而温暖。校徽上围绕四周的九星,代表着学校的九个年级,也象征着每个孩子都是耀眼的星星。九星围绕着的是四个英文字母Y,代表学校的4Y课程品质(Try、Personality、Creativity、Happy),亦像教师的大手和学生的小手相牵,寓意师生共同成长。最中间的部分是“行知”的首字母X,似一个活泼的孩童,又如一架翱翔的飞机,象征着每一位行知外国语学校的“小行家”都将在行外蓝天下快乐翱翔。校徽好似一个转动的地球,象征学校的活力课程和国际视野。

(三)文化场馆彰显特色,亦动亦静文武汇集
1.“行健”体育馆

“行健”体育馆是师生的室内活动场所,挑高两层,配有超大LED显示屏、抬高式移动舞台以及目前最为先进的新风系统。每年的辞旧迎新盛会在这里举办,每周的庄严升旗仪式在这里举行,体育节精彩的篮球比赛在这里举办,拼搏的竞技精神在这里彰显。“行健”体育馆是行外全体师生强身健体的家园,也是磨炼意志的圣地。

2.“行思”图书馆

“行思”图书馆位于校区的中心位置,风格大气雅致,藏书总量2万余册,报纸杂志160余种。除了传统的纸质文献借阅、电子阅览、参考咨询、学科服务、讲座、展览等服务之外,还有移动图书馆、RFID系统、3D导航、自助借还等智能化信息管理系统。图书馆不再是简单的文献信息中心,而是学校的图文信息中心、学术交流中心和文化传播中心。阅读可以丰富行外师生的精神世界,而文化恰恰是一种精神追求,也是一种价值追求。

3.“行雅”艺术长廊

“行雅”艺术长廊汇聚了行外“小行家”们的艺术创作,展现了行外学子的造诣和天赋。在这条长廊里,有精美绝伦的衍纸艺术,有独具慧心的软陶制品,有妙趣横生的纽扣画作品,还有大气恢弘的书画卷轴。在“行雅”艺术长廊中漫步,仿佛置身于艺术殿堂,稚嫩的笔触蕴藏着无尽的潜能,也保留着最初的那份纯粹和童真。

二、课程文化体系化

以4Y课程理念为指导,学校致力于打造“行+”课程文化,培养具有“健康身心、高尚德行、智慧头脑、审美修养、创造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世界公民。结合本校实际,针对现实需要,目前已有“行健、行善、行思、行雅、行创”五大类四十多门课程,为学生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茁壮成长助力。

(一)行健课程成就健康身心

高尔夫课程开阔了行外学子的视野,培养了行外学子的意志品质。空手道课程秉承“求至高人格,守忠诚之道,养努力精神,重尊卑礼仪,戒血气之勇”的理念,引导学生推崇“礼始礼终”的精神。航模课程是一项包含有多学科知识的科技项目,推动学生在科技素养方面的发展。学生在行健课程中接触到更广阔的知识领域,也锻炼他们手脑并用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从而实现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行善课程修炼高尚德行

国学三字经课程是传递久远而悠长的中国文化。朗读课程使学生感受朗读的魅力和感染力,经典诵读课程使学生们在朗朗上口的国学经典朗读篇目中体验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故事绘本阅读课程使低年级学生感知语言的魅力,传统诗词朗诵课程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并弘扬积极向善的美德,从而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修炼高尚德行。

(三)行思课程打造智慧头脑

创新思维课程主打趣味数独,作为源自18世纪瑞士的一种数学游戏,是一种运用纸、笔进行演算的逻辑游戏。“笔画创新思维”课程帮助学生跳出思维定式,“魔方小达人”课程教会学生通过公式计算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魔方不再是玩具,而是学习的工具。趣味五子棋社团让学生在黑白相间的棋子中开发智力,养成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通过逻辑思维的培养来打造智慧的头脑。

(四)行雅课程提升审美修养

行雅课程兼具美术和音乐综合类课程要求。简笔画课程是小学部学生的美术入门课程,让学生们在简单的绘画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小小罗丹之软陶”课程让学生对于事物立体的塑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艺术的鉴赏能力。“合唱社”让学生们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竹韵琴声课程”则让学生们在中国传统乐器优美悠扬的乐声中提升鉴赏美的修养。

(五)行创课程激发创造能力

行创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强化学生的实践体验。在“植物养成家”课程中,学生们从认识植物到种植植物,再到进一步感知大自然的美丽,去探索未知的物种。动画制作课程教会学生使用多媒体软件制作动画短片,此过程中考验视角的选取和聚焦的精准。航模制作课程重在开发学生的机械探究兴趣和动手制作能力,考验学生的耐性和细致观察力,激发了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向往和科学创新意识。

三、实践基地多维化

在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中,“德育”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劳动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意志与性格教育”相提并论,各以不同的手段和方法实施。

学校的“行走的小行家”五大课外实践活动基地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匹配适宜的场馆,由学校德育工作者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及任务,适用于小学与初中部一至九年级所有学生。其学习内容有机渗透了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美德教育、劳动教育、人文素养教育、创新教育等德育内容。

所选“行家基地”类型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分行健基地、明德基地、善思基地、品雅基地和乐创基地(见表1)。内容分为“学习目标、行家宝库、行家任务、行家手札、行家反馈”五个板块,在明确学习目标后,学生需要通过“知、践、悟、评”,独立或亲子合作挑战分阶段的实践任务,完成充实而有趣的“小行家”之旅。

表1 “行走的小行家”实践基地概览

四、域外文化校本化

(一)成为马术小记者,领略翩翩骑士君子风

学校每年都会组织学生参加5月初在浦东世博园华丽启幕的上海马术冠军赛。作为全球最高级别的马术障碍赛事,在吸引国际顶尖骑手和赛马云集沪上同场竞技的同时,也为行外学子们提供了与域外文化交流的平台。采访当日,满怀期待的“小行家”采访团的小记者们被邀请至内场新闻发布厅,对赛事裁判长、运动员和工作人员进行采访。完成采访后,小记者们移步前往看台,观赏优雅而又紧张的赛事。在参观转播中心的过程中,小记者们通过聆听专业人员对转播工作的介绍,了解了赛事信号怎样秒传全世界。五星体育在活动过程中采访行外的师生,他们笃定从容和充满自信的样子令记者们频频称赞。行知外国语学校的小行家们在每年的马术采访中得到了英语口语能力的锻炼,也拓宽了视野,变得大气且自信。

(二)亲临网球大师赛,感受体育竞技精神

除了马术采访,劳力士网球大师赛的采访也是我校重要的域外实践活动。每年10月,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上海旗忠国际网球中心进行网球大师赛事采访活动。采访当日,小记者们在核心区进行参观及采访,一同去发现在一场场万众瞩目的比赛中,球员们有着怎样精彩的表现;在一个个被喝彩声淹没的赛场内,蕴藏着哪些有待挖掘的亮点和细节。在与大师面对面环节中,学生可以体验网球青训营的活动,在网球挥拍和运球小活动中考验团队的协作能力。在与来自新西兰和荷兰的双打球员的面对面交流中,行外小记者们亦能一展自信大方的表现和纯正的语音。上海劳力士网球大师赛采访活动让行知外国语学校的孩子们走出校园,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充分地感受体育竞技的精神。

五、学校文化建设的成效与展望

百“行”齐放,以文化人,以“行”文化育人。学校文化构建的目的是提供学生个性多元发展的平台,使学生心里充满阳光和希望。学校让学生亲临国际赛事,与外籍运动员建立友好交流关系,这种常态化、校本化的活动体现了学校尊重传统,但并未固步自封,而是以一种开放包容的胸襟,鼓励学生与域外文化进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学校为教师搭建实现个人和专业价值的舞台,让教师展示风采和才华,让学校彰显超凡的气质和品格。

精神家园应具有六大支柱:幽静的自然环境、人文的典章制度、专业的领导范式、良好的人际关系、自强的精神境界和文明的礼仪规范。只有深深根植于六大支柱,才能打下精神家园的基石,任何一根支柱的缺失都会导致精神家园大厦的倾斜,唯有六大支柱的支撑,师生才能拥有安全感、幸福感、归宿感和依恋感。

一百亿元在三年内可以造就一座城市,但不能造就一种文化。同样,一亿元可以在一年内建造一所学校,但不能建造一种校园文化。文化是无法用金钱购买的,文化需要积淀,需要冷静和包容;文化是不能催生的,文化需要时间和忍耐、需要空间和历练。学校文化建设的终极目的是营造师生守望相助的价值平台和有强烈归宿感的精神家园,学校正逐步在“行+”文化中成为师生的共同精神家园,终将化作师生的精神归宿,实现相互发展和卓越成就。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傅煜平.论杜威兴趣教育思想及其对学生管理的启示[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C0xZLmO23eZayyJrx/0JoApt5/JDgkzr0cMxOrou60zuYwzo8zd+AV0A07XTCcN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