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17章

最早的航海民族

大约在两万五千年到三万年前,人类最早开始使用船只。最晚在新石器时代的早期,人类就已学会利用长木头或充满空气的兽皮在水上航行了。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很早便采用缝合兽皮的手段,做出能够渡水的小船。直到今天,这些地方还在使用这种小船。在阿拉斯加,人们也依然在用这种手段,将海豹皮制作成小船,从而横渡白令海峡。后来,人类的造船技术逐渐提高,空心的独木舟、小船甚至大船相继被制造出来。

流传于民间的上古洪水传说,实际上源于早期人类遭遇过的地中海水患。同样的道理,挪亚方舟的传说,其实也不过是人类在纪念他们当初造船的壮举罢了。

红海上船只出现的年代远远早于金字塔的建立年代。在公元前7000年,波斯湾和地中海的辽阔海面上也出现了船只,其中大部分都是渔船,只有很少的商船和海盗船。以我们对人类的了解,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最初的航海者只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渡海贸易,大部分时候其实都是在做海盗。

起初,由于船只简陋,只能在风平浪静的条件下行驶,因此航海技术其实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装备完善、能够乘风破浪的大帆船,是在最近四百年内才慢慢发展起来的。在古代,绝大多数情况下船只都是在沿着海岸线航行,只要一遇到恶劣的天气,就必须迅速地躲进港口中。航行的动力来源于船桨的划动,因此后来船的规模变大后,船主常常会俘虏一些奴隶,多添一些划桨的人手。

在前面,我们曾述及闪米特人在叙利亚和阿拉伯地区的游牧生活,他们征服了苏美尔人,又建立了“第一巴比伦帝国”。而在西方,这些闪米特人也曾出没在海上,沿着地中海东岸建立了许多港口,其中最重要的两大港口分别是蒂尔和西顿。在汉谟拉比统治时期,闪米特人集游猎者、商人、殖民者多重身份于一身,在整个地中海地区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些闪米特人往往出现在海上,被称为腓尼基人。他们大多在西班牙定居,不仅将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巴斯克人赶跑,还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在北非北海岸建立了不少的殖民地,如迦太基等。关于迦太基,我们将在后文中予以更多的介绍。

其实,在地中海地区,最先拥有大帆船的并不是腓尼基人,而是周围沿岸和岛屿上的爱琴人。他们的语言和血缘与南方的柏柏尔人、西方的巴斯克人以及埃及人较为接近。爱琴人为后来出现的希腊人的前身,切勿将二者混淆不分。在希腊和小亚细亚,爱琴人很早便在这些地方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城邦,如迈锡尼和特洛伊。他们还曾在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建造过宏伟的宫殿。

直到近五十年,人们才逐渐知晓爱琴人当年的势力范围和文明程度。考古学家们对克诺索斯进行了深入、仔细的挖掘,由于此处后来一直没有建造过大型城市,它的大部分古迹都因此完整地保存下来,从而成为现代人类研究这一失落文明的主要资料。

和埃及一样,克诺索斯的历史也非常悠久。早在公元前4000年,这两个国家就曾有过频繁的海上贸易活动。在萨尔贡一世统治结束到汉谟拉比统治开始的时间段,即公元前25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达到顶峰。

与其说克诺索斯是个城邦,不如说它是一个大宫殿。起初,它甚至连城墙都没有,直到后来腓尼基人的势力日益膨胀,而从事海盗勾当的希腊人又不断从北方来渡海侵扰,不得已之下,克诺索斯才在宫殿周围修起一道防御入侵的城墙。

克里特岛克诺索斯宫遗迹中的壁画《跳牛杂耍》。

埃及的统治者被称为法老,而克里特岛的统治者则叫作米诺斯。米诺斯居住的宫殿豪华、讲究,各种设施一应俱全,甚至完善的自来水系统也已具备,在当时其他国家的遗迹中很难看到能够与之相比的。米诺斯经常在这个宫殿中举办大型的祭祀典礼和各种表演,有时还会有斗牛比赛!今天西班牙盛行的斗牛比赛,与之颇为相似,斗牛士身着的服饰更是与之如出一辙。宫中还时常举办体操表演。妇女们衣着已经相当时髦,不仅有百褶裙,还会穿上紧身胸衣。此外,克里特人制作的陶瓷、纺织品、珠宝、象牙、金属制品、绘画作品及镶嵌饰品,也都精美得令人赞叹。他们曾拥有过独立的文字体系,只可惜,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人能够破译他们的文字。

这样美好的昌明时代延续了将近两千年。那时,克诺索斯和巴比伦的人民和乐富足,经常举办各种欢聚盛宴和宗教仪式,身边的各色奴仆随时待命。当这些克诺索斯人在碧海蓝天之下,享受生活的宁静与安适时,另一边的埃及却面临着衰退的危机。约公元前2000年,埃及尚处于半开化的“牧人王朝”统治时期。在那段时期,一个政治嗅觉足够灵敏的人会很容易发现,闪米特人正在大肆扩张,不仅控制了埃及和巴比伦,还在底格里斯河的上游建立了尼尼微城。为了进一步扩大疆域,他们又一直向西航行,到达“海格力斯之柱” (直布罗陀海峡两边耸立的海岬) ,在遥远的海岸开辟了许多殖民地。

克诺索斯出现过不少头脑灵活、富有想象力的人,其中巧匠代达罗斯尤为著名,直到后来,希腊人中间还在传颂着他的故事。据说,代达罗斯曾尝试制造过一种飞行器 (可能是一架滑翔机) ,但不幸最终坠毁在大海中。

现在,让我们来做一件有趣的事——比较一下克诺索斯人与现代人的生活有何异同。在公元前2500年的克诺索斯人看来,铁是一种天上掉下来的罕见金属 (陨铁) ,根本没有意识到它的实用价值,更不知道从矿石中冶铁的方法。而现在,钢铁在生活中随处可见。马,如今家喻户晓的动物,对克诺索斯人而言却是一种稀罕物,因为在那个时候,这种牲畜还只是黑海以北荒原上一种品种优良的驴子。在克诺索斯人的认知中,文明主要存在于希腊的爱琴人、小亚细亚的迦利亚人、吕底亚人以及特洛伊人中间,而他们与自己所使用的语言是一样的。虽然在西班牙和北非也生活着不少腓尼基人和爱琴人,但在他们看来,这里仍不过是蛮夷之地罢了。可以想象,如果某个克诺索斯绅士来到码头,当他看到那些白皮肤、蓝眼睛的俘虏时,肯定吃惊不小。也许,这位绅士会尝试与这个相貌奇怪的俘虏聊上两句,但很快会发现彼此之间语言根本不通。此时,他必定会以为,这些俘虏的家乡比黑海更为遥远,完全是一种没开化的野蛮人。实际上,俘虏是雅利安人种,他们的语言将在后世分化为波斯语、希腊语、梵语、德语、拉丁语、英语以及世界上大多数语种的母语——对此,我们在后文还将作更为详细的介绍。

这就是全盛时期的克诺索斯人,他们头脑聪明,快乐地生活在这里,直到公元前140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将曾经的一切繁华统统摧毁。米诺斯的宫殿遭到毁灭,再没有人生活在这里,再没有任何庙宇、宫殿建筑在这里。直到今天,我们仍不知道这场灾难从何而来,只在废墟上发现了些许被火烧和侵略过的遗迹,以及某次极具破坏力的地震痕迹。毁灭克诺索斯的是大自然单方面的灾难,还是希腊人的趁火打劫?这仍是一个谜团…… H1VsiuzHjf539+24+Cm0SeRMsVc7lIp5ALVKG52jAuOZ8Wc0KXSikHA3Yc+mnFZ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