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九、方剂学与药物学的差别

我们很注重结构和功能的关系,比如,眼要没有眼的结构就不能看了,耳朵没有耳的结构就不会听,看和听这两种功能是建立在眼和耳的结构这个基础之上的。前面我们也说过方剂学是多种药形成的一个结构,通过一定的结构才出现了相应的功能,结构和功能是伴随着的。没有结构也就没有功能,也就没有事物的特征。

今天,我们很强调方剂学,我们的观点是 “方剂学绝不同于药物学”。如小柴胡汤价值不在于组成它的这七味药,而在于这七味药形成的特殊结构。这种特殊结构才能产生 “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这一特殊功能。反之,如果没有小柴胡汤这个结构就不可能出现小柴胡汤的功能。

中国有60 万个中药方剂,而我在临床实践中,只有小柴胡汤这一个方有协调整体的作用。看来,除了1750 年前张仲景创立小柴胡汤,历史上没有第二个人有协调疗法了。很多方剂自认为有协调作用,到了临床上根本没有协调功效。张仲景的协调疗法没有差错,是真正的协调疗法,有双相调控的作用。例如,我们在临床上反复试验过,调心汤用于高血压可以降压,用于低血压可以升压,有双相调控的作用。有一个病人叫范奎方,他爱人是高血压和心脏病,用的是调心汤。咱们这里的许大夫,从7 岁时就得下了低血压病,也是用调心汤,服了15 副药血压就升上来了。后来还生过两个孩子,身体都没有出现问题。

双相调控是中医治疗上的基本特征之一,西医没有这一作用。产生双向调控作用的关键是组方的结构,而现在的中医处方都是随便凑上几味药就是个方子,怎么会有双向调控的作用呢?试想一下,这几味药凑起来要起个啥作用?方子的结构是啥?组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能随便凑几味药就是个方子。比如,氢气和氧气通过一定的结构就变成了水,水的功能不再是氢和氧的功能。水不是气体,不能助燃烧,也不能自燃烧,而是具有泼灭燃烧的作用。又比如,水银、硫黄是两味毒药,它们通过化合作用后形成 “朱砂”,就没有毒性了。这就说明物质通过结构的变化产生了性质的变化,成了另一种物质。小柴胡汤就是这样,通过这七味药形成一个结构,就不再是各药物的性质了。《伤寒论》的小柴胡汤通过 “去渣再煎” 后,药的性质发生了改变。日本实验证明,柴胡酮在头一煎结构是a,而第二煎就成了b,包括b1、b2、b3。如果用到治疗上,头一煎的药没有治疗变态反应的作用,而第二煎的药就有治疗变态反应的作用,这是什么道理呢?原因是头一煎的药结构不固定,就像和泥一样,如果没有经过充分混合,泥的黏性就不够。如果水与土混合得充分,泥的黏度就提高了,就有黏性了。所以,张仲景确实是我们的老师,研究出像小柴胡汤这种方剂,连煎服法都非常严格。所以,我们要真正学成一个合格的中医,就得从学习《伤寒论》开始。

如果疾病发生迅速,瞬间即变,称之为易变证。这类证发展得特别快,多是发生在太阳病、阳明病、少阳证、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这些整体病上。慢性病的局部反应,往往三年五年病情还是没有太大变化,对于这种的发展缓慢、稽留时间较长的证,称之为顽固证。

我们在治疗上 “不换方” 原则都是针对顽固证,不是针对易变证。易变证多半发生在伤寒流行的时候,治疗上要随机应变,往往用药三两副就要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慢性病形成顽固证,治疗上就要潜移默化,要打持久战,只有持久治疗才能根除病根。例如,大同有个患胆囊结石病人,我们定疗程120 副,他吃到80 副时,症状完全消失。但是,到医院去检查,结石依然存在,一块儿也没有减少。患者问:“我症状消失了,但结石一块儿也没有动,还要不要吃药呢?” 我说:“我给你定的疗程的是多少副呢?” 他说:“120 副呀。” 我说:“希望你再喝上40副药。” 后来,病人吃完40 副回来检查,结石一块儿也没有了。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过程,不到过程完结之日是不能消灭的。这是毛主席在《矛盾论》上说的。五里路走了四里半,不能说到达;40 层楼上了38层,虽然上得不少,但不能说上到楼顶了;慢性病非到疗程完结之时而不能完全治好的。

我们对 “定疗程” 也感到很困难,在定证、定方、定疗程这 “三定” 之中,“定疗程” 的准确性最差。疗程是怎么确定的呢?就是把以往治愈同类病情所需要的时间相加之后再平均得到的数字,这是个参考数,并不完全准确,只是大约估计。

“定疗程” 不准确的原因是因为有 “两个不可靠”:第一,医生的水平、经验有限,对病情和治疗的把握存在局限性。第二,病人在吃药过程中存在干扰因素,如重感冒、饮食不当、生气等情况,对疗程有影响。因此,让疗程定得完全准确是不可能的,只能是大概情况,作个参照而已。 r7pX1FRLEehqM1dRJSy5tGMWh9VPXHlvPP+pP3HO30BsUX9pA+cPrljYyN5xKIv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