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神化脉学为哪般
——中医的畸形化发展

王不留行:

学了几个月的脉学,感觉理论好复杂抽象啊!可是总结了那么多,到临床上有时候感觉和什么也没学似的。师哥是怎么学习脉学的啊?你临床上一般都怎么把脉啊?

耕铭:

首先,我想谈谈,中医脉诊的本质是什么?用国医大师李士懋的话来说就是判断疾病的性质,如虚实等,这是一个宏观把握。四诊是一个整体,彼此不可分割。听说过许多大师们能摸出腰椎间盘突出、子宫肌瘤的个数、头上有疤、腰大肌萎缩……我很佩服他们手指的精准度,堪比西医的检查设备。的确是有这样的奇人,我们不能否认。但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我想耗费如此多的精力研究这种技术未免虚张声势,是一种不太明智的选择……

一开始,我学脉学搞得头挺大,问了很多人,有的人说自己的气要与患者的气感应,再就摸不准是因为自己气场不足云云。总之一涉及脉象比较精微的问题就扯到 “气” 上了,总归有点儿抽象……后来我慢慢放下了,一整天就思考一个问题:古人切诊中切的为何是脉,而不是别的部位?说半天,原来脉是动态的啊!我们把的寸口不就是桡动脉嘛,所以我们诊断的参照就是这根动脉管的动态变化。如果上帝造人的时候故意把人们的寸口桡动脉改成了桡静脉,我看你能摸出什么来!人既然能活着,气血阴阳尔,那动脉、静脉按中医阴阳理论来说都应该是有气血流注的,这是一个大平衡。那我想问问那些能摸出 “气” 的人,单单让你摸静脉,按你的理论照样也能摸出点儿花样来,是不?

所以,很客观地讲,摸脉有很多主观因素,十个人可能有十种不同的答案,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几个最基本、最客观的要素来尽量减小这种误差。想想如果没有后世这些繁杂的脉名与脉象,让你摸出个所以然来,你会怎么应对?我自己的体悟很简单,我能摸出的就是脉位(浮沉)、脉率(快慢)、脉力(沉候有力否,即虚实)、脉的振幅(上下搏动幅度),至于脉的长短粗细很直观,故不必细究,同时也为了尽量简化要素,避免过多的干扰。那么这八种基本脉象通过排列组合(两两,三三,四四……)而产生的复式脉象就会更加复杂。

这样看来,脉学实际上很客观,抓住这几个要素,能变幻出好多脉象,而它们本身又有两面性,浮既主表又主里,沉亦主表也主里(体质差的人外感脉一开始会比较沉,之后会变浮)等。这是一个很宏观整体的诊断手段,单单这样想,怎么能把它单一绝对化,更别提无意义的复杂化了……我们脉诊得结合患者整体资料整体把握,这才叫动脑子……否则,我也不能排除这是你猜的路数。

其次,我们再想一想,上古时期的医生眼里可没有癌症、椎间盘突出、子宫肌瘤、帕金森这些西医病名,在他们眼中仅仅是气血阴阳虚实而已,把脉把的就是疾病的虚实和大体病位(上中下三焦)。如今的全息脉学,我可以负责任地说,是一种披着中西医外皮的幌子,即便能摸出很多种疾病,我想,人大可不必单凭三根指头来拯救地球,高科技的诊察设备不是白发明的,你费那些功夫干什么?甚至典型的椎间盘突出通过简单的触诊和问诊就可以确诊。但也有的患者为了试探你,故意什么都不说,一上来就把手给你,这是来治病还是找茬啊?其实也不能全怪患者,历代中医人对于脉学本身的玄化直接导致了这种畸形化发展,后世人才以为中医单靠三根指头就能拯救地球……

很多人说《伤寒论》的条文大多都涉及脉象,平脉辨证更是至关重要,所以脉学是《伤寒论》的核心。大错特错!脉证并不是字面上的脉的辨证,而是人体所有异常的病理表现。《伤寒论》的条文并非仅以脉象为临床指标(但脉象对于把握阴证阳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很多疾病虚实的最终把握,往往取决于脉象,如《伤寒论》324条等),更有患者的主观感觉,也就是所谓的症候群,这才是核心(即方证思想)。而脉学,是作为判断疾病性质如虚实、三焦、人体正气与邪气斗争的剧烈程度、疾病发展变化、体表津液盛衰等一系列整体宏观的辅助诊断。《伤寒论》的脉学很纯粹朴素,并无什么高深莫测可言,也更无一脉一病的对应关系。

我们中医看的不是人的病,而是病的人,辨证论治是中医最根本的优势,而辨病论治是西方医学的主导方针。把脉学分裂分化,对中医临床丝毫没有作用,也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单独以脉学闻名的大师我是不敢恭维(可以看一看 “岐黄之光” 对话石学敏的视频,其中对于妊娠是男是女我是有深刻体会……前几年西医悬赏10万叫板 “诊脉验孕” 事件也是不了了之……),诊出一堆西医病名徒为患者增加心理负担不说,对于整体观念指导下的辨证论治丝毫没有作用,更别说用《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来开方子了……

至于心理脉学的研究,我个人认为有点儿故弄玄虚。每个人都有心理阴影,自己有时都看不透自己,更何况别人?人更需要自救,完全可以寻找灵修方面的尝试。至于给你把脉看心理疾病,只能说明你自己得病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自己不了解自己,去寻找心理脉学一类的花样形式,不如说是在找心理暗示……

最后,我想说,脉学可以玄化,但没有这个必要,我也绝对没有贬低脉诊的意思。中医的优势在于症候群的宏观到细化的一整套完备的诊疗体系(缺一个都不行),整体观更是凌驾于西医的局部病理之上,脉学是四诊的一个部分,对于疾病性质的把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如果在脉学方面过于玄化、万能化,用石学敏院士的话来说:那只会误导更多的学子,这本身非但不是爱护中医,而是毁灭中医!

扁小鹊的课后笔记:

①世上确实存在诊脉的奇人,但对于广大中医学子来说,与耗费大量精力研究需要天分的复杂又精准的脉诊相比,明智的做法是:把握 “脉诊是四诊之一” 的本质,在诊病中注重四诊的结合与联系。

②能用现代科技轻松诊断出的西医病名,却要通过脉诊耗费时间和精力得出同样的结论,显然忘记了中医最本质的目的是治病救人。

③中医看病最根本的优势是辨证论治,《伤寒论》也是这样体现的,单纯地只注重脉诊脱离了最根本的中医体系,也是对患者的不负责任。

④脉学不是不可以玄化,但它对我们这些想要治病救人的中医来说确实没这个必要。 W5HDKBUyxyAiGxWsXm9jwtPTFf140BlvAULWleCc6FrMR5cugWjggbqxShLZmJO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