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从原发性颅内额叶肿瘤的治疗小议中医瞑眩反应的作用

图1 患者服药后出现的肿包

有一位72岁的原发性颅内额叶肿瘤的患者,考虑到为脑膜瘤的良性病变,患者本身年龄也比较大,家里人为她选择了中药保守治疗。服药20多天后,患者的左侧环跳、丘墟和昆仑附近都陆续出现了一些肿包(扫码看图1),疼痛异常,以致无法行走。这些穴位都是偏于体侧的太阳和少阳经循行上的反应点,对于我们的鉴别诊断很有意义,这也说明一开始我选用柴胡桂枝汤合五苓散与麻附细辛汤为底方的思路是正确的。

从解剖定位上来看,额叶涉及的区块也包含了少阳经和太阳经。中医讲的“肝生于左”“胆清则脑清”也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患者脚踝肿块附近的经络在三焦上对应的也是顶焦髓海。患者在陆续服用中药70余剂后,视力明显改善,头晕恶心感消失,复查时肿瘤从32mm×27mm 缩小至21mm×19mm,余无不适。后嘱其坚持续服中药,定期复查反馈。

这则病例给我的启发还是蛮大的。至少从目前的经验来看,瞑眩反应起码有两个作用:一是起疾病预测与鉴别诊断作用。传统的中医诊断并不是万能的,而通过瞑眩反应进行疾病预测与诊断恰恰能帮助我们弥补在传统诊断上的不足,甚至相比西医的诊断而言,这种诊断更具实用性和临床指导性。我想,现代医学束手无策的阿尔兹海默症或许也可以在瞑眩反应的疾病预测与防治方面找到一些启发。二是起直接治疗作用。瞑眩反应本身就是一种排病诱导,实际上类似于一种免疫活化过程,很多慢性痼疾的治愈靠的就是这个过程。这是中医相较于西医所特有的治疗优势,也是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与“揆度奇恒”的深刻体现。 BZ4xCyYnjQkluNrqZZSZlstrrxw0M/fJQ8J1npVuuzCyhGpA86HkH0ER+Kve/lf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