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病发于阳,而反下之,热入因作结胸;病发于阴,而反下之, 一作汗出。 因作痞也。所以成结胸者,以下之太早故也。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丸方
大黄 半斤 葶苈子 半升,熬 芒硝 半升 杏仁 半升,去皮尖,熬黑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这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结胸的成因。什么是“阳”?此条中的“阳”代指表证。患者表没解却误施攻下,进而导致表邪入里与体内素有瘀血、水毒互结,进而造成急性渗出性炎症,形成了所谓的结胸病。说到底,表证仅仅是一个外在诱发条件,患者的体质状态才从根本上决定了到底发不发病。外邪扰动内邪,进而内外感召,就会生出许多变证,太阳篇就是在论述这种疾病规律。
大二上学期开学后,因为一场外感,导致我干爹并发了胸膜炎。所以,诸如感冒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小病,一旦与你体内的夙疾“一见钟情”,那可就“打得火热”了。临床中我尤其重视老年人的感冒,老年人大多夙疾很多很复杂,一旦外感,六经传变不定更无情,最后搞出了一堆并发症,都送ICU 去了。课后给大家推一篇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剖析反思得相当深刻。我的一位同学的姥姥就是因为得了一场感冒,家里人也没当回事儿,结果输液后坏病了,六经一传,人马上走了。如果当初能让我们中医接手,结果或许不会是这样。河北邢台的一位求诊的患者曾经给我讲过他父亲的经历:因肺炎伴有并发症而被送进ICU,西医予以病危通知,后经一廊坊名医以小柴胡颗粒加葱白、生姜、大蒜治愈出院。再次强调,外感很重要,尤其对于伴有慢性痼疾的老年人,务必要认真对待!
“病发于阴,而反下之,因作痞也”有点儿画蛇添足,这种“痞”绝非泻心汤的“痞”,应该类似于脏结。往下看大陷胸丸,用药比大陷胸汤多了葶苈子、杏仁和白蜜,有增效之功,同时改汤为丸,丸剂停留肠道时间相对较长,取其持续缓治之效。再强调一下原文中的“项强”,是由实邪阻滞所引起的。这实际上是一个连锁反应,例如下焦瘀血可能会引起头疼、出鼻血,肺系水饮可能会导致后背怕冷、颈项强痛,胆囊炎可能会引起肩凝,心肌梗死可能会引起牙痛、咽痛等,道理是一样的。
134.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 一云头痛即眩。 胃中空虚,客气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 ,阳气内陷,心下因硬,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康平本》作“宜大陷胸丸”)
大陷胸汤方
大黄 六两,去皮 芒硝 一升 甘遂 一钱匕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大黄,取二升,去滓,内芒硝,煮一两沸,内甘遂末,温服一升。得快利,止后服。
开头关于脉象的阐释不能看死,更不能学死。对于这种急危重症,我们务必要结合西医影像学诊断,万万不可马虎大意。有医友说到脉法,脉法很重要,但是各位医友比我更清楚一个现实——工作时间在8年以内的科班出身的中医,他们的脉法究竟可以达到何种层次的精准度?你应该比我更清楚。首先是准确性的问题,其次是客观存在的脉症不合的情况。脉证并治没有错,但这取舍之间又是个问题。
上个学期9月1日开学之前我给我干爹摸脉,发现尺脉滑象较寸关明显,结合舌象,我考虑的是下焦湿热瘀滞,因为他本人患有肾结石、前列腺炎和痔疮。回校以后他就感冒了,去医院输的液,回来的晚上就突发了急性胸膜炎,连夜去医院做的手术。所以临床上用寸关尺来划定三焦,绝不能死套。心与小肠、肺与大肠是相表里的,上下焦是相互影响的。所以大承气汤证可能是寸脉滑数有力,这并非表不解,而是大肠之热上移华盖。
“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又当另看,因为结胸病、水饮证、瘀血为患都有可能导致出现类似“表不解”的假象,治疗起来绝不可死套常规思路,因为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表证”。如果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极易引起误治。“医反下之”导致的误治刚刚也讲过,这个也可以代指我们现在的抗生素,滥用抗生素把表阳给郁遏住了,自然会派生出许多变证。还是举我干爹的例子,感冒后输液,把正邪交争的主战场给彻底压到里面去了,牵动了夙疾,并发了胸膜炎,也就是条文中所讲的“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往下的症状我感觉和我干爹好类似啊!都是急性渗出性炎症的主要临床表现。
这里我还有一个永远无法遗忘的败案,也是我临床永远无法平复的海啸。6月5日,我的某挚友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父亲,之前患有太阴风湿表证(牛皮癣10年未予治疗),突然“自行痊愈”,实际上是内传厥阴里证(50岁左右查出溃疡性结肠炎,实际上是大肠上的“牛皮癣”),因为厥阴托透急性期(太阴阳明合病)的肠穿孔继而引起继发的暴发性肝衰竭(推测为肺水肿、脑疝并发肝昏迷与腹水,与我今年过年期间的一例肝硬化患者去世的原因相类似),最终呼吸骤停。
患者当时就是一个典型的大陷胸汤证,可我们就缺一味药——甘遂,用了大承气类方也无济于事,预计快递送药最快是第二天上午到。就在当天下午准备将患者送往医院的时候,结果患者突然去世了……我记得电话那头的师哥已经崩溃到神智错乱了,我的心突然空掉了,强忍着没哭出来。这是我此生的一个污点,一个永远无法平消的痛!这背后是一个家庭的支离破碎啊!如果我能早点儿在患者身上发现大陷胸汤证的影子,哪怕提前一天,或许这个家庭还是完整的、美好的!那是我在临证中没有亲手挽回的6条生命之一,也让我更加明确了许多重大医疗过程中的无常。但我们不要就此产生绝望而放弃,因为还有更多寻求疗愈的患者在黑暗中痛苦与挣扎,我们医生的职业属性就是这样,每天都在生与死之间做摆渡者,因为对我们而言——生命是那么的不可承受之轻!
平复一下情绪,我们一起看看方子的组成。大陷胸汤由大黄、芒硝、甘遂组成,这3味药都是仲景用来去菀陈莝、峻起沉疴的猛将。甘遂擅于搜刮三焦焦膜内的瘀血水毒,凡是属于三焦焦膜瘀滞严重的患者,甘遂剂都是可以考虑的,这就等同于“开山虎”的作用,先给清理门户,解决人体“垃圾废物”混乱无序的主要矛盾,随后治起来也容易许多。所以对于很多热衷于“扶阳”的同学,我经常会提醒他们:“甘遂为附子之师,亦是附子的贵人!”不敢、不会用甘遂,急重症医学你永远都有一道迈不过的坎儿。
要注意,甘遂对应的病位偏重于三焦焦膜,大黄的病位偏重于消化道,甘遂偏水分,大黄偏血分,二者合用的力量不可小觑。另外记得甘遂要研末冲服,不入煎剂,甘遂久煎就失效了。如果患者痰湿瘀血都很重,伴有明显的郁热倾向,可以考虑十枣汤或控涎丹与桃仁承气汤的合方。《千金》里的芒硝紫丸方也不错(芒硝、大黄各四两,半夏、甘遂各二两,代赭一两,巴豆二百枚,杏仁一百二十枚)。因为本身都是攻下峻剂,如果有人服完后上吐下泻止不住的话,可以用桂枝去芍药汤,把生姜换成干姜,大枣、甘草多放点儿;如果患者素体津血不足,我们可以效法《金匮》里的大黄甘遂汤,合上阿胶和人参。
注意一下条文后的调服法:“得快利,止后服。”当遵此明训,前贤有经验记载,如《伤寒百问歌》云:“陷汤下之病不去,毒气小攻及结聚。枳实理中调其气,次疗诸疾应手愈。”认为当服理中汤加枳实善后,也有人认为当服半夏泻心汤,实际上也不能看死,临证还当以变通为要。
接着看看大陷胸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都是焦膜病所引起的连锁反应。方中葶苈子偏走上焦膜腠,主通泻壅实肺气以通调水道、逐水攻饮,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神农本草经》记载白蜜具有“主心腹邪气”之功,同时在配合应用峻猛毒性药物时可“安五脏”“益气补中”,并“止痛解毒”。这与仲景在十枣汤中应用大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与白蜜类似,《神农本草经》中同样记载大枣具有“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和百药”的作用。杏仁在这里也可以降气逆,辅助祛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