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口述历史的意义、方法与重要性

(一)口述历史的特性和陷阱

一般认为口述历史、新闻报道或回忆录都是历史史料,在性质上并无不同。事实上,三者并不完全相同,从事口访的人必须将口访记录交给受访人过目,甚至可以对不清楚的叙述提出疑问,向受访人求证或自行查证,使口述访稿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但新闻报道或回忆录经报道或陈述后多半不再查证,因此和口述历史不能混为一谈。 进行口述历史访谈工作要注意的地方很多,较重要的是,若受访人通过访谈说出许多不为人知的内幕消息并批评或伤害到他人的话,主访人应审慎处理。我认为最好能和受访人不断讨论,让受访人了解口述历史诉诸文字后的重要性,若受访人觉得没有关系,或是受访人认为与之利害有关的人已经去世,不会影响后人,也许可以考虑出版。就我个人访问的经验,在访问林蔡素女女士时,她谈到在嘉义选举时李万居先生的车子堵住她的宣传车,造成她那次落选;我们曾有要不要记录的疑虑,后来决定保留。 这是因为林女士认为李万居先生已经过世,而他的后代没有人从事政治事业,她个人愿意留下记录,因此我们如实记录。另外还有一位台大医院的退休护士尹喜妹女士在接受访问时,曾谈到1945年台大医院内本省籍与外省籍护士间的纠葛,但当我们将访问稿让她过目时,她觉得不妥;为尊重她的决定,我们不做完整的记录,只在访谈录音带中留有可能会引起争议的话题。

事实上,如果受访人坚持保留一些可能会引起是非的谈话,这对主访人是一种挑战。以国外的口述访问为例,若涉及政治性或敏感性内容时,通常会搁置多年才公布;而台湾的许多口述访问大多在访问完不久便出版,主要是受访人年事已高,他们多半希望访问稿能在生前出版,主访人在情非得已的情况下,唯有配合受访人尽早出版,导致访问稿出版后衍生问题。我个人认为遇到这类情形必须与受访人反复沟通,让困扰降到最低。

(二)口述访问的方法

虽然口述访问有陷阱,但为重建历史,口述访问仍是值得进行的工作,通常可分成下列四个步骤:

1. 受访人的选择与约谈

选择受访人是很重要的工作,要如何找到值得访谈的受访对象呢?首先通过校友会、同乡会或工作团体等组织,是一项可行的办法。依我个人经验,访问日据时期女学生及女老师时,我便是经由台北第三高等女学校校友会的协助,因为这些老校友经常见面,由她们转介受访对象让我事半功倍。其次是受访人的年龄问题,有人曾问,可以访问四五十岁的人吗?我认为受访人年龄最好在70岁以上,口述历史不是新闻报道,年纪大的受访人曾经历过较长的历史,并看到历史的流变,她们的口述历史较具历史感。再次,要注意受访人的健康状况,不要以为年纪大的受访人每天都待在家里等你来访问,其实有的老人家活动很多,因此访谈前一定要和她们约好时间。如果能在访谈前先告诉受访人当天想要访谈的内容,让受访人有准备的时间,这样的访问效果将会较理想。

2. 资料的准备

首先掌握受访人的生活背景资料,例如这次学员中有不少是学建筑的,如果你们打算对上一代建筑师或工匠进行访谈,可以凭借本身的专业知识,搜集那个时代与建筑有关的文献资料。此外,受访人的老照片、毕业纪念册或工作经历所留下的资料、物品也尽可能搜集,因为这些都有助于受访人回忆。好比我访问罗东女名医陈石满女士的习医与行医经验时,由于她保留的照片不多,加之记忆有限,有些部分便无法深入了解。

但访问女教师陈爱珠女士时,她保留的老照片非常多;看着自己读书期间和教书时的旧照,她马上回想起许多往事。因此,联络受访人时,可以事先请他找一些老照片,作为访谈时的辅助资料。另外,如有需要,访谈时最好备有地图,根据地图你可以知道受访人曾经活动的空间。

3. 访谈的方式

访谈有一对一的访谈,也有集体式的访问。我进行女护士的口述访问时,曾通过尹喜妹女士的介绍,对台大医院的老护士和产婆做集体访问。因为她们都有共同的求学和就业经验,访问时可以相互提示,而且可借口访对不同级别的护士进行比较。这种集体访问的方式有相当不错的效果。至于对个人进行专访,必须让受访人有畅谈的空间,尽量不要有第三者的干扰,这样访问才容易进入状态。我访问一位女药剂师,原本她一直很有自信地侃侃而谈,但一谈到“二二八”事件的时候,她先生立刻中断她的谈话。另一位同仁也遇过相同情形,他的受访人是一位军人,但当受访人谈了较多内幕消息时,他太太却在旁边打岔:“你不是说这个不能讲的吗?为什么你现在都告诉他了呢?”结果那位受访人很尴尬。为防止这类干扰,我常戏称访问时应清场。访问时受访人所采用的语言也值得注意,主访人和受访人之间必须达到没有沟通的障碍,若受访人的多半经历来自日据时期,主访人最好能懂日语和闽南语,若一时听不懂,可以先将日文拼音记下,事后再查证。另外,有人认为访问时应该让受访人自由自在地谈,不做任何限制,但我个人认为这种方式很容易偏离主题,达不到预定的成效,例如你预计以两个小时访问受访人的童年生活,最后你可能会因为达不到原先预定的目标而大失所望,所以我觉得如何适时打断或引导访谈是很重要的。

再者,访谈时最好能站在受访人的立场来发问,就像“以汉还汉,以唐还唐”这句话,要研究汉朝应回归汉朝,研究唐朝就回归唐朝,也就是要设身处地地进行访问。必须切记的是,访谈时不能采用口供的方式,这对受访人是种压力。以“二二八”事件为例,在“二二八”事件中,受访人如果是一位受害者,现在又用套口供的方式来问他,无疑会对受访者造成双重伤害。

除了不以逼供方式访谈之外,也勿替受访人做政治宣传,成为批评或伤害别人的工具。换句话说,主访者要有自己的主体性。此外,不要用现代的名词去谈过去的历史,例如“单亲家庭”“外遇”或“女性主义”等,这类名词是现代才有的,对七八十岁的老人家并不适切。至于“赶时髦”或“凑热闹”的口述访问也大可不必。例如,前几年“二二八”事件是口述访问的热点,无论当局或民间都从事这方面的访问,导致到处充斥同质性的访问记录。我认为应该扩大访问范围,例如平埔族、原住民、客家人、家庭主妇、市场小贩等各阶层的人都可以进行访问。访问时,不要只做点的叙述,要扩及面,这样才不会让受访人被孤立在一个时代里。

4. 访问记录的整理

口述访谈最困难的是整理访谈记录,因为受访人不会按照你所预设的方向一一陈述,可能会出现跳跃式的叙述,因此整理访谈记录的人很重要,也很辛苦。整稿时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要不要让原音重现。最近我读到一本硕士论文,作者是用闽南语书写的访问内容,但我建议这位同学如果有意出版这本论文,应将它变成每个人都能看得懂的文字,而不是用闽南语书写,因为这份记录是要给大家看的,如果大部分的人都看不懂就无法使这本书广泛流通。当然作者也可将原音以注脚或括号的方式附录。

整理记录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查证资料,例如受访人提到某人、某地、某年或某机构时,一定要查到正确资料。以日据时期的学制为例,1941年以前,台湾人能读的初等学校是“公学校”,日本人读的是“小学校”,这以后为“国民学校”。但有些人忽视它的重要性,不经查证,随意记录,这种颠倒真相的记载会使历史失真。所以访谈时,一定要将受访人所处时代的制度或人、事、物弄清楚,多费心神查证。至于可不可以用倒序的方式,我个人认为应该无妨,但人、时、物、地、事一定要掌握,这就是口述历史和一般口耳相传的街谈巷议或小说最大的不同。为尊重受访人,访稿整理之后,一定要让受访人过目,而且受访人有修稿的权利;不过,一份很好的访问记录,受访人不会大幅度修改,他通常会尊重主访人。近史所的口述历史出版前,必须通过两位审查委员的审查,以求全责备。你们的口述历史若有意出版,可以找老师或熟悉这段历史的专家阅读,以免除无谓的困扰。更重要的是,如果无法确定受访人口述内容的真伪时,可以多方打听或通过与其相关的人物进行补访。万一访问结束,发现受访内容不具价值,或与事实差距甚多,主访人可以保留录音但不出版。

(三)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口述历史能够补充既有文献的不足,其中女性历史因相关文献不多,故女性口述历史的价值更高,主访人的责任也更艰巨。此外,口述历史可以治疗老人病,每次访问,我总是深受感动,随着老人家回到过去的时光隧道。曾有学生问我,他访问他阿嬷时,姑姑和他都觉得阿嬷讲的内容有问题,不是平常他们所曾听过的,而且认为阿嬷吹牛。我告诉他,这可能是平常家里人都不听阿嬷讲话,一旦有人愿意听她讲古,她所说的便是你们不曾听过的,如果觉得阿嬷所说的内容有夸大或错误,可以问问她同辈的亲友,或查一些文献资料来佐证。口述历史的另一样重要功能就是抢救历史,通过访问保留即将消逝的资料,对历史的重建是很重要的。同时也可以纠正错误的历史,因为并非所有史书与口述历史都正确无误,比方日据时期有份报纸曾报道新竹公学校校友自台北第三高等女学校毕业后返母校任教的光荣事迹,但经我访问本人,才知道她的母校不是新竹女子公学校,早年她是在台北长大和就学,由于父亲调职到新竹,她才到新竹女子公学校教书,很明显这份报纸的记载是错误的。如果我们没有访问这位老人家,我们就被这份报纸给误导,甚至提供给读者错误的历史。 yM/1eko/EPdzsuPycnIsLP8scN0X4PYJBKYMz5Ct7KWwUHkXiHembZW7+kFzR4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