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稳定情绪,关注临产征兆 |
即将迎来新生命,妈妈难免会感到紧张害怕,不妨了解一些分娩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缓解焦虑,减少紧张感。此时,要保证充分休息,可以适当散散步;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尤其是三大临产征兆——见红、宫缩和破水;与家人保持联系,确保突发状况时,紧急联系人的电话畅通。
“见红”是指阴道分泌物中出现稠厚带血性的黏液,多发生在临产前的24~48小时,也有少部分出现在临产前1周,也有见红之后马上就临产的。
见红后,如果尚未出现阵痛或破水等产兆,妈妈不要慌,不必急着上医院,可以先快速洗个澡,吃饱饭后再去医院挂急诊。值得注意的是,要区分见红和胎盘早剥。见红一般出血量都不大,如果血量大,可能是胎盘早剥,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真正临产的标志是有规律的宫缩,但有一些时候,子宫也会无规律地收缩。所以宫缩开始时,妈妈可以在家先关注一下宫缩的情况,再决定去不去医院。
头胎妈妈: 有规律的宫缩约5分钟1次,1次持续1分钟左右,就可到医院待产。
二胎妈妈: 有规律的宫缩开始,就应到医院待产,尤其是曾有急产病史的妈妈。
“真假临产”参照表
羊膜破裂,羊水流出,一般是胎宝宝进入产道时才会出现的现象,意味着分娩已经开始。妈妈出现破水后,应立即平躺,防止羊水流出,并在身下垫干净的护垫。平躺后及时通知家人,并拨打“120”叫救护车。在这个过程中,如果阴道排出棕色或绿色柏油样物质,这是胎便,要及时告诉医生,这意味着宝宝可能出现受压的危险。一般认为,为了避免感染,破水后24小时内就应分娩出宝宝,如果还没有临产,则需要用催产素引产了。
1.立刻拨打“120”。说清详细地址,请“120”派最近的救护车来家里协助。
2.给家人、朋友打电话。挑一个离你最近的人打。
3.打开家门,以免救护人员到了,你却疼得无法起身开门。
4.平躺下来。在救护人员到达之前,先平躺,并在身下垫个干净的棉被或其他柔软的物品,避免宝宝出生太快,头撞到地面。另外,事先要准备好干净的浴巾,在宝宝出生之后可以用大毛巾把他裹起来保暖。
如果妈妈处于临产的早期,还需要多活动一下,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在医院的走廊里散步或者爬楼梯等,以加速产程。但是,不要认为肚子不是很疼就私自跑出医院买东西。
临产前,当胎头下降压迫到直肠时,妈妈会有很强的便意。切勿偷偷去厕所用力排便,否则可能将宝宝产到马桶里。此时应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不要因拉到或是尿到裤子上而感到“不好意思”。即便在分娩过程中出现排便、排尿现象也不必难为情,助产的医生、护士几乎见过分娩时发生的各种状况,而且具有专业素养,不会在意这种事情。
妈妈临产前入院,医生都会为其做肛门检查,此时可能会遇到男医生,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妈妈所经历的分娩也许是第1次,对于医生而言,这是每天的日常工作,他们已经习以为常,而且在他们眼中你只有一个身份——即将分娩的产妇,所以妈妈不必因为遇上男医生而难为情。
一般情况下,头胎妈妈经历的分娩时间通常是12~14小时,所以最好有导乐或家人的陪伴,聊聊天,分散妈妈分娩时的注意力,可以有效缓解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在妈妈宫缩疼痛时,家人拿一些枕头、靠背,确保妈妈的肘、腿、下腰处、脖子都有支撑,然后帮她做做按摩、揉揉腰,可以在心理上缓解妈妈的疼痛感。
在国内,大部分医院都会要求妈妈仰卧着分娩,但这一种方法并不适合所有人。所以,只要医院允许,妈妈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分娩姿势。侧卧、站立、蹲坐、跪姿,只有妈妈本人最清楚,哪一种姿势可以较为舒缓分娩时的疼痛感。
不管在哪一个产程,不论采取哪一种分娩姿势,妈妈都要听从医生的指示,积极配合、正确用力,这样才能加速产程的进展。如果用力不当,不仅消耗体力影响产程,也容易让自己或宝宝受伤。
阵痛来临时大喊大叫并不好,妈妈大喊大叫的同时,往往会吞入大量气体,引起肠管胀气,以致不能正常进食,随之而来的是脱水、呕吐、排尿困难等问题。大喊大叫还会使妈妈筋疲力尽,子宫收缩也逐渐变得不协调,有时甚至会因宫缩乏力,宫口迟迟不能开大,导致产程停滞。
老观念: 无痛分娩会影响宝宝
专家说: 给疼痛中绝望的妈妈带来慰藉
无痛分娩,确切地说是分娩镇痛,即通过某些手段,使妈妈分娩时感受到的疼痛减轻甚至消失,分为非药物性镇痛(即精神性无痛分娩)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硬膜外麻醉是目前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无痛分娩方式,特别怕疼、承受能力弱的妈妈可以选择此方式。
无痛分娩不会对宝宝产生副作用,且对妈妈而言,能有效减少分娩时的恐惧和产后的疲倦。在生孩子这场一个人的战斗中,妈妈完全可以披上“无痛”的铠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