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1
在商业的烂泥地中修炼明亮的人性

艾诚从我们初识,总是穿着一袭小红裙,标志性的。我跟她开玩笑,“财经论坛一点红,你是不是打算把小红裙穿成一种颜值经济?”她用标志性的笑容回应:“这不仅是条裙子,这是信仰啊——醒目而活、使命而生。”

唯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艾诚有偏执的性格,穿裙子是这样,做顶级人物访谈也是一样,一个《艾问人物》,垂直打穿了一个人物媒体品类,追着全球的时代人物,而且问的问题,直击创新精神、创富法则。

她问,什么是企业的生死?创业有没有不死法则?问了一年,就成了一本书。她让我作序,我说,没有不死法则,大多数的创业都会死的。

“商业就其本质而言,终究是一个关于幸存者的游戏。”十七年前我写《大败局》,千帆过尽皆不是,悟到了这个道理。写《激荡三十年》时,我去中关村管委会做调研,翻出1988年的纳税百强名单,与2008年的相比,九成企业都已不复存在。

在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战后20年,有人做过统计,创业超过5年的企业生存率不到20%。即便是在经济体系高度成熟的今天,这个数字也还远远不到40%,能存活超过50年的,更是不足2%。这意味着,你穿越到50年前,随机找100家美国企业,再回到现在,能看到的只有1家而已。

1994年,詹姆斯·柯林斯和杰里·波勒斯合著《基业长青》,他们对18个卓越非凡、长盛不衰的公司作了深入的研究后,提炼出11条标准。《基业长青》卖出了数百万册,二十年后,这18家企业有一半陷入了困局。

生死是一种代谢,无论是从物理学还是生物学的角度,都是如此。

对创业者来说,失败就是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实在是一件让人遗憾但却毫不可耻的事情,它们会与商业中那些伟大的创新和冒险一同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燃烧在企业家内心的那颗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一次次地颠覆着陈旧的秩序,掀起商业上的巨浪与革命。

会死才会性感。

自从看完《速度与激情8》之后,我就决定再也不看它的续集了,因为范·迪塞尔从任何地方摔下来,无论是美人床榻、雪山悬崖、极速跑车还是飞机上,都是不会死的。他不死,悬念也就消失了。

有一次去京都,王石推荐说,一定要去一家公园后面的豆腐店吃一次。我去了,窄小的木梯,墙上贴满了相扑横纲们的照片。四百多年了,一姓相传,一锅豆腐,从无二店。去过一次,我不会再去。这是行为艺术,而不是现代商业精神。它没有扩张、没有跨文化、没有现代性,它不死,只是因为它拒绝成长。

任何一个创业,都是向死而生的过程。在中国,创业者的成功率只有3%,两个创业者在一起,叫同病相怜;三个创业者在一起,叫抱团取暖;N个创业者在一起,叫失败者联盟。

创业者从第一天起,就明白,死亡是必然的。唯有这样,创业才是性感的,商业才是性感的。所以,我不相信有不死法则,我不相信,有百年企业。

艾诚的书名叫《创业不死法则》,她让我和王俊写序。我们好像都是来踢馆的,一个从财经作家的角度,一个从生物科学家的角度,但没人有勇气从创业者和企业家的角度,因为太残酷。

不过,这真是一本值得推荐的书。艾诚的设问,得到了很多开放式的回答,他们均来自创业和投资的一线,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如果说前者的疯狂很血性,那么后者就是理性的疯狂者。

有人反对“木桶理论”,认为创业就是把一块木板做大做高,我是很不以为然的。读读这本书吧,那些受访者会告诉你,从真伪需求、胡乱烧钱、团队内讧、竞争惨烈、产品糟糕、资本博弈,到错失风口、政策风险、创始人放弃、战略失误等等,每一道坎儿都会让人摔得鼻青脸肿,每一个坑都可能让你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我热爱所有的创业者。如果说,这个国家在商业上还有什么值得迷恋的,大概就是每年数以百万计不怕死的创业者。

艾诚是,我也是,打开这本书的你也是。

创业其实不复杂——找一个你喜欢且只有你擅长的事情,把它做出来,让市场证明正确与缺陷,在不断的试错和调整中,走向盈利线。不问生死,只求成长。在激情中保持节制,在商业的烂泥地中修炼明亮的人性。

我想再次感谢艾诚,她的提问让我有幸认真回顾了曾经的《大败局》和思考现在的《创业不死法则》。

艾诚:在《大败局》里,你分析了很多曾经的中国企业失败案例,如果对比现在的中国企业失败案例,原因有什么不同吗?

吴晓波:《大败局1》写得很早,是2001年前,写的是1998年那一代创业的失败,基本上集中在饮料、食品、家电行业。那时候的失败,我认为主要是市场竞争的失败,比如说营销战略、定位等方面。然后是发展速度太快,因为在1998年以前,中国几乎没有发生过大型的经济通缩景象,所以10家企业里有7家是死在1995年、1998年前后的。第二本,《大败局2》是2006年出版的,写2004年的危机失败,有很大一部分是关注体制改革的时代,就是产权问题。还有一些规模很大,比如像德隆等基本规模在几百亿的企业,相对来讲它的战略性体制方面的冲突就变得非常多。今天最大的变化,我认为首先是产业的生产周期缩短,原来做饮料、保健品、汽车的,哪怕是《大败局》里写的钢铁,它整个产业周期都很长,后面进入行业,然后形成核心竞争力,通过市场营销,基本上5~10年为一个周期。现在投资人的耐心大概是18个月,等待期一过就没有耐心了,这是最大的不同。

艾诚:您在《大败局》中曾经提到,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大概是3~7年,美国是8~20年,日本是12.5年,当下中国企业的存活时间,您觉得是越来越短还是越来越长?

吴晓波:我认为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因为中国每年大概有100多万家企业创业失败。

艾诚:100多万家?

吴晓波:100多万家,这个就是规律与规模,这只是年销售额在500万以上企业的统计数字,500万以下的个体工商户、微小企业都还不算,所以中国创业企业失败的规模还是挺大的。

艾诚:如果《大败局》已经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你觉得当下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在重复吗?

吴晓波:我觉得就跟人的成长一样,有些常识性的错误还在重复。就像小孩会摔跤、会说谎,青春期的时候会叛逆,企业也是一样的。这个常识性问题不管你在30年前做饮料还是现在做互联网几乎差不多,但因为产业的一些变化会有一些不一样。现在很多失败者,可能是偏互联网领域大规模失败,无论是做门户、O2O(线上到线下)的,还是做互联网金融,它的一些失败原因会随产业发生很大的变化。

艾诚:分析当下的创业失败案例的时候,你觉得他们遇到的最大的坑是什么?

吴晓波:满地都是坑,我们走路时,一个很小的坑会把你的脚崴着,当你跳到一个大坑里面,就再也看不到天了。说不清楚大小,每个人的运气不一样。

艾诚:伪需求是坑,烧钱是坑,内讧是坑,战略是坑,资本博弈是坑……

吴晓波:对,所以现在有些人提出来说,木桶理论已经失败了,单板可以打天下,我完全不认同。

艾诚:坑是那个短板?

吴晓波:对,坑是那个短板。初创的时候,18个月之内,你能因某一个环节,让产品变成爆品,这有可能实现,团队不健全不要紧。但是企业走过18个月以后进入A轮,一定是慢慢变成木桶,企业各个环节要保持完整,每一块木板如财务安全、企业家素质、营销战略,所有的部分都必须完善。所以单板理论害死人,千万别相信。

艾诚:创业有不死法则吗?

吴晓波:没有,人都会死,企业也会死。

艾诚:企业都会死,那基业长青存在吗?

吴晓波:基业长青不存在。在今天这个时代,如果有个企业家说做百年企业,他一定是在骗自己。

艾诚:马云在骗大家吗?

吴晓波:马老师是马老师,我只能讲我对企业的观察,因为在今天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不可能有一种核心能力能够持续10年以上。比如说100年后,阿里巴巴可能还在,但一定不是今天的阿里巴巴了,就好像今天的阿里巴巴早已不是1999年马云创办时的那个组织了。

艾诚:企业基业长青的基因是什么?

吴晓波:这个问题很难回答。未来会发生的变化是市场,比如说原来坐马车的,突然间坐汽车了,全世界没有一家很大的马车公司,因为市场需求不存在。现在大家穿皮鞋了,布鞋就变成一个小众市场,中国原来做布鞋的,就不可能诞生一个伟大的企业,这是一个需求变化的过程。

艾诚:如果死是必然,那么企业家、创业者到底在追寻什么?

吴晓波:你和我在追寻什么?我们变成骷髅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还不是每天投入生活和工作吗?这是一个过程。因为企业可能跟人生还不一样,人生是一个多元目标,比如说我要创业成为成功的人,希望有极高的艺术素养,希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希望有孝顺的儿子和女儿,所以人是有多元目标的。而企业的目标是有限责任,所谓有限责任意味着,在一个可设定的产业范围内,一拨人达到一个有限的目标。如果你的行业边界被模糊掉了,或者你企业的KPI(关键绩效指标)目标被模糊掉了,那个不叫企业,叫社会组织。

艾诚:如何避开创业陷阱,向死求生?

吴晓波:读《创业不死法则》。

财经作家吴晓波
2017年6月于杭州 yk6Zf4+ARujXujwpb4yJJvBeZBt/K1gvMs0d/2SDTqGfu9AFzrDQ/Lk8vg1UIt8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