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规模与盈利哪个更重要

寒冬时节的投资者偏好:盈利

烧钱,就是为了烧出天大地大、唯我独尊,更确切地说是要烧出规模,唯规模为上。但进入资本寒冬后,投资者蛰伏下来,就开始要看企业的盈利表了。

金沙江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人朱啸虎投资的公司,均曾在行业烧钱大战中胜出或领先。对此,他深有体会,“烧钱的商业模式有几种,首先你要看资本市场的节奏,要和资本市场的节奏吻合,在资本市场比较火的时候,它可能跟你谈规模,这时候你必须要采用,不采用的话,如果在融资上落后于对手,在业务上也没有意义了。到了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必须要踩刹车,这时候大家不看规模,看毛利、看利润,你要证明你的商业模式是能够赚钱的,可以赚到毛利,并且你的毛利是能覆盖运营成本的。”

李开复也拒绝纯粹烧钱:“纯粹烧钱的领域,我们就不会去看了。比如手游方面,现在可能有点烧钱过多,我们暂时也没有再投这方面的计划。网红方面,我们也不会去投特别多,一个网红的生命周期可能也就一年到两年,所以投单个的网红是有挑战的。我们更看好那些可持续的网红效应。”

李开复甚至用一个更狠甚至不屑的词来形容烧钱,“2015年也许有些是为了用VC(风险资本)模式拿钱——或者说得难听点儿——骗钱的创业者,他们今天做不到了,所以我觉得这样的环境反而更好。”

那么,规模与盈利到底哪个更重要?行业维度上,行业垄断是决定规模与盈利孰轻孰重的重要因素。

愉悦资本创始合伙人戴汨分析,“投一个生意的时候最好投具有垄断性的,假如投餐馆,它没有垄断性,那市场占有率就不重要,营利性就很重要;但是如果投像滴滴这样有市场垄断性的公司,比方神州租车,那市场占有率就很重要,所以钱是干什么用的呢?钱是踩油门的,如果终局我已经很清楚了,为什么不加速呢?但如果终局不行,比如投一家洗浴中心,弄一个SPA(水疗),你觉得可以垄断中国吗?不行吧?给你再多钱也没用。所以说这两个问题它不是一个yes or no(是或非)的关系。”

规模至上的摇摆

不过,在这个被互联网抹平的创业时代,大部分本本分分做生意的非垄断型企业,也在被时代、投资者甚至粉丝推搡着奔向做大做强、做老大的路,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正以摧枯拉朽之势消解垄断与非垄断的界限。而那些执着于小而美的企业,如果缺乏可复制的商业基因,未来的商业蓝图上没有遍地开花的鸿鹄之志,很难得到资本的青睐,或者更准确地说,根本得不到大规模烧钱的机会。中国创业标杆——华为坚持不上市、不圈钱、不烧钱,如同中国企业稳扎稳打的一股清流,但时代不能重来、华为不可复制,要成为顶级创客,必须在规模上抢占先机。周鸿祎对创业者的三句霸气定论这样说:“同志们!世界的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也是属于BAT的!你们最终也是属于BAT的。”这绝非危言耸听。

“如果企业实现盈利的路线过长,有可能创业团队的人等不及,投资人也等不及,谁愿意投你十年、二十年都没有回报?”陈远河说得很现实,这是一个快速奔跑的时代,滴水穿石的人根本拿不到钱,在四强环伺的市场可能早早就被淘汰出局了,而能拿到钱的人,或许还有机会背水一战甚至有望翻盘。

商海沉浮,企业发展都离不开钱。以前我们把烧钱称为多元化、扩张,所用资本或许是企业多年的积累,也或者是银行贷款,而现在则以更贴切的词汇“烧钱”“跑马圈用户”来形容,所用资金多来自资本市场。

昔日烧钱模式是指哪儿打哪儿,打广告是希望消费者到商店里面去买商品。吴炳新的三株口服液的广告是赤裸裸地在农村的墙体上浓墨重彩地涂写,甚至连史玉柱后来东山再起的脑白金口服液,其洗脑式的广告也是为自己的产品拉大旗。对此,吴晓波分析,“原来比如说卖保健品,到了沈阳市场打广告,沈阳的保健品市场,一年有10亿元,然后我希望一年能够赚到10%,也就是一个亿。保健品市场里面有一个规律,在进入一个新的市场的时候,最大的广告投放量在15%左右,正常稳定以后会在6%和8%。这样砸钱基本是有边界的,为了获得一个亿,他愿意砸1500万元,等他砸到1200万元没任何起色的时候,他就没有胆子砸下去了,马上就撤掉。”

再看今天的烧钱模式,风险更高,多是被互联网的免费搅得七荤八素,认准免费是趋势,也是消费者心口的朱砂痣,于是不遗余力砸钱刷平台,吸引流量,至于盈利与否则是后话。这走的是曲线救国的路数,已经是PC(个人电脑)互联网时代的旧梗。吴晓波称,“烧钱模式是在流量分发的前提下产生的,今天在移动互联网端,其实平台的价值在下降,或者说平台的可能性在减少。比如说以前有一个很大的产业叫浏览器,浏览器市场庞大,面对一亿个使用过浏览器的人,我可以卖广告、卖弹窗、卖游戏、卖理财,甚至卖乱七八糟赌博的产品都赚钱。我们有机会通过烧钱形成一个用户群,在平台的意义上进行流量分发。五年前、十年前,互联网创业者跟所有的投资人讲,我现在有一个机会,这个机会是刚需,消费者的需求,假如你给我5000万元、8000万元、1亿元,我就可以烧出规模。这个平台可能是杀毒,可能是搜索,也有可能是门户,不管怎样,烧出规模后,再通过流量的分发来获得利益。”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风水就变了,“手机端非常窄小,所以每一个人在手机端中的自主选择能力在加大,相对而言,它的分发能力就减弱了。比如说携程App,哪怕在手机上拥有一个亿、两个亿的用户,每天有五百万的日活量,那就很厉害了。但是它能够卖理财产品吗?它能够卖水果吗?不能。现在大家到携程就是买旅游、买火车票,千万别卖水果给我。”

不过也有人认为,现在已经不是“平台为王,流量分发”的PC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流量依然重要,只是流量分发的精准性降低,用户的碎片化需求更强,这将导致烧钱更加惨烈。

在我看来,烧钱并非洪水猛兽,但如果只是纯粹地烧钱,就是挖坑。流量、用户量为王延伸出来的另一个互联网铁律是免费战略。每一个烧钱烧得如火如荼的行业,走的都是打折、免费甚至倒贴钱来笼络人心的路数,通过低价培养用户的消费习惯,当用户数量足够多,行业足够繁荣,以规模拉低单次服务成本,以后即使取消补贴也能保持较高的订单量,企业能够保持良性运转,说到底还是规模经济。商业的本质是创造利润,而消费者的底线是免费,经过一轮又一轮的烧钱大战,免费的胃口已经被吊起来了。急于以补贴拉拢用户,却对企业的商业模式、盈利模式听之任之,他们没有为用户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也没有将用户量转化为稳定的收益。一位知名的资本分析师曾预言,一旦补贴停止,大部分企业都面临这样的窘境:曾经吃着免费午餐的消费者一哄而散,没有足够的黏性与忠诚度,大量用户流失,重新寻找最便宜的、补贴最多的替代产品,也是烧钱最厉害的。单纯拿钱砸流量,简单粗暴,不是创新,是破坏。

当然,规模与盈利存在着相对性,所谓更看重规模还是盈利,只是烧钱前期与中期的预期,企业烧钱的最终目的是赚钱,这也恰恰是企业发展中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反复交叉、胶着的表现。吴晓波认为,“产品和时间是两个观察轴,第一是这个产品面向市场后,消费者会很敏感,因为在现有的互联网环境下,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大概就能够测试出来这个产品未来的速度如何。第二是时间,时间有可能换出空间来。总之所有的烧钱都是建立在产品和时间两个前提下的,创业者都是站在这两个前提的背后,拿着这两个魔球往前推,可能产品推到某一步时,就完全推不动了。有的时候推推还能行,但是钱能不能使产品到达那个时间点,还未可知,这是一个动态观察的过程。风险投资也是这个道理,因此,面对后面再大的风险,投资人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

杨浩涌就曾吃过规模无度的亏。赶集网迅速扩张,面临着很多不是核心竞争力的诱惑。比如蚂蚁、瓜子,还有很多垂直类的项目。“当我们跟竞争对手仗还没打完的时候,就开了一些新的领域,你自然地以为那些领域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大的机会,资本也在推动你说快跑快跑。但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杨浩涌事后反思。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团购特别火的时候,有投资人过来说:“浩涌,我觉得你们做团购很有优势,你有这么多本地的(优良)商户,如果你做团购,我们就投你。”因为赶集网正在做融资,后来做了三个月的团购,看着形势不对就赶快关掉了,但是也烧了三四百万元进去。

后来赶集网内部进行了反省:“生了孩子是要养的。‘养’即持续地投入关注。别人家小孩儿有玩具我为什么没有玩具,这里玩具指人力、财力,如果你不给他,就会影响他成长,如果你还有好几个这样的孩子,那你的负担将会很大。”

中国互联网的20年红利即将走向尾声,薅再多的羊毛,一旦没有好处用户也会倒戈。瑟瑟寒冬,投资者也回归理性,更看重企业的盈利能力,而盈利最终要通过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实现。 Kcl0pkfk9cun1D3TjmFJKAUygi6c5oeZ6+jtp4pMWj+OxABXrraEqcyd1jrYJw3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