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烧钱”的政治经济学

互联网企业的烧钱基因

每个繁荣的新市场,必有投资者为之疯狂,也有创业者为之痴迷。多数互联网企业的血液里,都流淌着烧钱的基因。每一次经济疯狂,如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浮华泡沫,或行业厮杀,如团购、电商、云计算以及如火如荼的直播大战,都有资本狂欢的影子。然而,疯狂烧钱缔造的成长是脆弱的,它掩盖了致命的缺陷,将无数企业带入盛极必衰的宿命。烧钱,遭遇着冰火两重天的争议,野心勃勃的企业家将烧钱奉为神明,把它当作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砝码;而冷静的观察者则认为烧钱毁了创业初心,破坏了市场规则。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这样定义“烧钱”:“烧钱其实不是负面词汇,换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词汇叫投资。关键在于你的投资有没有到达理性或者经济学所认定的,我们叫Unit Economics(单位经济效益)。比如说每一个客户是一个Unit,本来是烧100元,你是不是烧到了50元,烧到了10元,每一天过去,你要离你的目标更近而不是更远。”

资本是从事一切商业活动的基石。互联网企业对资本的依赖程度超越以往,它消耗资本的规模和速度,也是人类商业史上前所未有的。

当今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大战,也许是全球商界最为丰饶的流动的盛宴。几乎在每一家电商公司的背后,都伫立着资本的身影。在用户战、价格战、物流战、品牌战的后方,还有一场资本之战。

和那些看得见的竞争相比,这个战场不为普通用户所知,但它的每一次风吹草动,都直接影响着前方的格局。

大量互联网企业初期盈利难,无法自己造血,必须借助第三方输血。而作为创新的模式,电子商务企业很难从主张稳健保守的银行获得贷款。电商搭建的是平台,无论是品牌塑造还是培养用户的信任感,都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耐心,这意味着电商有着更为连续、长期的资本需求。

资本的天性就是放大价值,在不断增值中完成自我实现。它就像商业中的水分,无孔不入,哪里有利润就流向哪里,既调节环境,又改善自身。互联网企业快速增长且所向披靡的强势王者之相,非常符合资本的胃口,吸引大批资本如洪水般涌入,不但为企业解决了生存问题,还为企业在商战中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弹药。

美国电商鼻祖亚马逊,烧钱绵延20年,终于在2015年扭亏为盈,如今市值近4000亿美元;2016年京东商城背负93.7亿元的亏损,却击败BAT巨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这两个案例几乎成为互联网企业持续烧钱却无法实现盈利但振振有词“将烧钱进行到底”最理直气壮的佐证。

对于烧钱之争,我拜访了原赶集网、现瓜子二手车直卖网的创始人杨浩涌。作为曾在赶集网上烧了四五十亿元的连续创业者,杨浩涌向创业者建议,“我一直觉得在创业中,不管是寒冬还是特别好的时间段,都有机会甩开竞争对手,要借助资本的力量把自己带到下一个阶段。所以要早些拿钱,拿钱的作用非常重要,拿大钱、不差钱,才能给团队信心、给竞品压力、给资本信号。”融钱被杨浩涌看作创始人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把商业比喻成战争,钱就是弹药,有了弹药你就可以不用拼刺刀,可以以更快的速度获取用户,组建更优秀的团队,开发更好的产品。

在这个被移动互联网迅速推平、行业通吃的世界,产品的传播与使用已经到了所向披靡的地步,也为企业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打破甚至颠覆行业原有的竞争秩序提供了可能。创业者一夜成名的雄心比之前更迫切,急于打造“制造话题——获得关注——流量套现——畅谈人生”的成功捷径;而资本也更青睐项目书上的用户增长、GMV(一段时间内的成交总额)增长,以及实现增长的时间点。似乎只要快速增长,就能融到资,就能通过烧钱实现更快、更强的增长,以此获得更大规模的投资……几轮循环下来,就能冲进行业一线,甚至跻身前三名。

2015年之前的中国互联网经济,尤其是O2O,多次陷入狂热偏执的烧钱陷阱。定位上门按摩的企业“宜生到家”在成立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拿到了1亿元估值的投资条款清单,其创始人于飞感慨:“我做传统的(推拿项目)做了很多年,没有见过一个礼拜的公司就值多少钱的。但是(宜生到家)一上来就真有人给钱,一下就给了一千多万。”在“丁丁停车”的创业者宋珂看来,两年烧了1000多万元在北京铺设了数千个地锁其实不算多,因为他听前滴滴运营总监的朋友说,滴滴一天就烧了6000多万元。

不死法则小贴士

陈远河转型不做O2O业务

陈远河,“请他教”创始人兼CEO,拥有长达十几年的互联网创业经验,早期知名站长,曾被外界称为“福建流量王”。“请他教”成立于2014年,成立不久后便迎来家教O2O投资热潮。最初,“请他教”获得250万元天使轮融资,后于2015年5月获得由梅花创投、纽信创投等共同投资的6950万元A轮融资。仅两个月后,2015年7月,“请他教”再获由盈信投资集团领投的8600万元A+轮融资,A轮投资者全部跟投。2015年先后共获得超过1.5亿元的融资,估值12亿元,陈远河步入“中国互联网三十岁及以下亿万富豪榜”,身价超过10亿元。然而,好景不长。2016年,据陈远河在微信朋友圈公布的消息显示,“请他教”从开始转型不做家教O2O到彻底不做O2O业务,前后已将近一年。

烧钱烧得不亦乐乎的人,走的一定不是小而美的路数,他们大多把自己想象成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即使不能颠覆中国、世界,至少能颠覆某个行业。可惜,每个美好而远大的野心背后都有一个“但是”,连一贯雄心勃勃的蜜淘网创始人谢文斌也说:“实际上想成大事都很难,例外的也就是一两个,我们当时做的事情就是想成大事,但是实际上这个行业太难了。我们想做电商里面的主角或者某垂直领域的拓荒者,想成为另外一个京东,另外一个阿里,但是太难了。”

烧钱之殇

我们在感受“烧钱”带来的刺激的同时,也被烧钱带来的扩张荷尔蒙以及逐利的天然本性刺痛了双眼。在资本战场,企业家引入资本、驾驭资本的能力和智慧将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兴衰存亡。

大起之后是大落,疯狂的烧钱并没有带来互联网经济的持续繁荣。以团购网为例,2010年团购疯狂扩张,然而仅仅经过一年时间的野蛮生长,团购就出现大规模洗牌,幸存者寥寥无几。

团购泡沫破裂之殇很快被新崛起行业的兴奋与喧嚣所掩盖,失败者的惨痛教训不足以成为墓志铭,而诸如京东、亚马逊烧钱的成功案例却被一再提及。2015年,资本寒冬到来,大量互联网企业倒闭。IT桔子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6年,已有近1000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倒闭,而在2014年,这个数字仅为800家。

烧钱只是企业发展的手段之一,但却容易“功高盖主”,企业发展可能会陷入烧钱的怪圈,如果急于“跑马圈地”,无暇“修炼内功”,那么创业将成为一项融资、烧钱的游戏。创业俨然成为一个与管理学无关的新行业,不需要管理,也不需要学习管理,更不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老母猪真的会上树?天上真的会掉馅饼?人真的能揪着自己的头发上天?突然融到一大笔钱,对于创业者未必是好事,钱多容易“艺高人胆大”,盲目扩张,忽略了差异化与盈利能力,与同行进行硬碰硬的竞争。一旦资本翻脸,企业也没了后路。贝塔斯曼中国总部首席执行官龙宇这样分析无知地烧钱:“怕就怕一开始就烧一个负毛利、根本不存在的商业模式,怕就怕其实公司仍有机会往前走,但是由于竞争使然或者钱来得太容易,然后就骗自己说,其实我们花在品牌建设上面,最简单就是花在marketing(市场)上面,根本不去做内功,根本不去研发产品,根本不去解决消费者痛点,而不是说我不停地在竞争里面买到流量,买到所谓的成长。一路上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例子,第一代电商几乎80%的覆灭都是由于这样无知地烧钱。”烧钱往往毁了创业者创造价值的美好初心,为买用户不惜拉水军摇旗呐喊,为压过竞争对手不惜在广告中自吹自擂,为扩大产品与营销队伍四处以重金挖墙脚。

2015年4月17日,赶集网和58同城合并。58同城以现金加股票的方式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完全稀释后),其中包含3400万份普通股及4.122亿美元现金。经过几轮烧钱血拼,最后握手言和站在同一战壕中,看起来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但在创业者看来,事实未必如此。

不死法则小贴士

曾经稳打稳扎的赶集网

杨浩涌,典型的精英海归派,天津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回国前曾就职于硅谷世界最大的网络安全公司之一Juniper Networks(瞻博网络),从事研发工作;曾创办Tromphi Networks(从披网络)并担任CEO。由于看好美国大型网上免费分类广告网站Craigslist,于是将其照搬了过来,于2005年创办了赶集网。

面对《艾问》镜头,杨浩涌坦陈2004年到2009年的赶集网没有获得融资,用他的话说,那时候还没有资本关注到赶集网。商业模式没有得到认可,大家只是仅凭一口气熬着、扛着,盈利模式模糊。资本觉得杨浩涌没有带团队和市场营销的经验。于是,几十个人在一个小屋子里办公的赶集只能“看锅里有多少米,然后决定今天吃多少。慢慢寻找商业模式、开发用户,然后做收入”。

2009年,赶集网获得蓝驰投资,杨浩涌开始布局扩张,“O2O把我们推到了一个新高度。百亿美元的公司,我们是其中之一。这是时代造就的。”2011年,赶集网获得了今日资本和红杉联合投资的6000万美元的投资,彼此虎视眈眈的赶集网和58同城已是短兵相接。2013年10月31日,58同城在纽约泛欧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在58同城忙于上市的时候,赶集网获得两轮共计9000万美元的融资,重构了公司销售模式,2014年年营收实现了同比近200%的增速。在完成了超2亿美元的E轮融资后,估值终于超过了同期的58同城,拿到钱的赶集网步入了快车道。如何做大做强?杨浩涌当时给出的答案是扩大规模,“那时候我们对销售和营销不了解,拼命招人,从100人扩张到900人,然后做广告说我们销售额多高。那个时间点赶集网是销售额越高亏得越多。恰好竞争对手进来了,我简单以为我把量做大就可以,其实不是这样的。”赶集网野蛮生长,销售人员骤增,从几百人增加到两千多人,而团队高管中却没人带过超过200人的队伍,管理上的短板在短时间内迅速放大,“创业者都会有自己的长短板,这时候一定要逃离舒适区,修正缺点,补足短板,否则有一天你的短板会回来狠狠给你一拳,给完一拳还会给你第二拳,因为你没有克服它,那它就会不断地敲打你。千万别犯我第一次的错误,我们在拼命烧钱的时候,自己的模式还没有跟上,就会摔很大的跟头。”杨浩涌面对《艾问》的镜头如是说。

试问,天下之大,有几个像徐新这样的投资者,愿意以“伟大是熬出来的”这种情怀给予刘强东足够的耐心与信任?当情怀逝去,就是赤裸裸的变现。如果盈利遥遥无期,收割不到红利,资本会果断踩刹车。尤其资本的寒冬来了,投资者也会跳票。国内一家人民币基金,给宜生到家的估值超过3亿元,投6000万元,于飞坚持3.5亿元,最后取了中间值。还有一家基金,对宜生到家的估值降了1亿元,而且仅打了第一笔钱500万元后就不再继续投资了。

单纯以烧钱买用户、买速度的企业,一旦缺少后续输血,企业高速增长所掩盖的商业模式不清晰、用户黏性不足、管理不力等多个短板会在短时间内集中爆发,企业甚至会陷入灭顶之灾。

短短时间内,先后获得蔡文胜、晨兴资本、经纬创投等三笔融资,看起来风风火火的海外购代表“蜜淘网”就死于烧钱补贴。拿到大笔融资后,蜜淘网以补贴模式获取流量,并以火力更猛的广告战与竞争对手贴身肉搏。然而,快速增长并没有让蜜淘网快速建立先发优势,相反树立了网易考拉、阿里等劲敌。当投资者不再青睐,蜜淘网有意识收缩战线,主打韩国海淘模式,但大厦根基已不稳,最终蜜淘网以资金链断裂告终。蜜淘网创始人谢文斌反思:“实际上我们的最大问题是战略,当时做活动补贴太多,我们有几千万元的负债。”

不死法则小贴士

谢文斌眼中的蜜淘网“股灾”之殇

2015年6月,蜜淘网进入C轮融资,如果当时融资成功,就能坚持下来,但是那时恰逢股灾。蜜淘网一连签了好几个合同,都以失败告终。投资人反馈说他们开了董事会,董事会同意投资,但是庄家不同意。当时的A股市场每天都在往外抛股票,如果投资人对蜜淘网进行投资,庄家就要抛售股票。为了不被抛售,投资人选择了放弃投资。加上当时投资行业经营状况普遍下滑严重,基本上所有的投资公司都不怎么投大额的C轮了,更何况蜜淘网并非行业内第一名、第二名,而是第四名,结果可想而知。 Em72YgLeFi04egA4Iw26n1hduCSeUb0Tnh2HJLEKZa5/L0wMKTy5fYgcIa5l+Is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