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是海尔商业生态网络中的核心经营单位,也是最基本的创业和创新单元。其前身是自主经营体,了解小微企业,首先要认识自主经营体。所谓自主经营体,是以创造并满足用户需求为目标,以相互承诺的契约关系为纽带,以共创价值与共享价值为导向的自组织。而小微企业除了具备自主经营体的特征和功能外,也是一个独立的法人企业,有独立的股权结构和运营体系。
从定义上来看,海尔的自主经营体本质上是一种自组织。那么,什么是自组织呢?德国理论物理学家哈肯把组织分为他组织和自组织两大类。如果一个系统靠外部指令而形成组织,就是他组织;如果不存在外部指令,系统按照相互默契的某种规则,各尽其责而又协调自动地形成有序结构,就是自组织。 自组织现象无论在自然界还是在人类社会中都普遍存在。一个系统自组织功能越强,其保持和产生新功能的能力也就越强。
海尔将自主经营体视为自组织,其用意十分明显,就是要强调自主经营体的自运转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自我承担责任的能力。海尔的自主经营体之所以能够实现“自主”运转,最重要的是因为每个自主经营体都拥有了“三权”:用人权、分配权和决策权。
自主经营体和小微企业就像是海尔大商业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细胞,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每个自主经营体健康地生长,整个系统和组织才能健康地发展。然而,这仅仅是一种理想而已,就像我们人体中的细胞会经历生老病死一样,自主经营体也会面临不同的命运,或发展,或缩小,或淘汰。
我们常说图形胜于文字,好的图形能够非常简洁且直观地传递某种观点,所以,我一直想设计一个图形以直观地描述自主经营体及其演变机制。然而,这一问题让我苦恼了很长时间。直到2012年的一天,我到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进行短期访问,终于如愿以偿。在访问期间,我找到了能够用来描述自主经营体的绝妙图形,而这一图形源于一位乌普萨拉大学校友的启发。
乌普萨拉大学始建于1477年,是北欧最古老的大学,也是世界100所名校之一。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它曾经培养了诸多有名的科学家,其中瑞典著名的数学家冯·科赫曾于1888年在此就读,并于1892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科赫的一个伟大成就是于1904年提出了著名的“雪花曲线”,参见图4–2。这一曲线有着极不寻常的特性,它的曲线长度无限,却包围着有限的面积,正如科赫所说:“把无限长度的曲线塞到有限面积中去!”为了纪念科赫,后人将这一“雪花曲线”命名为“科赫雪花”,它被认为是宇宙最神秘的符号之一。
图4–2 “科赫雪花”
“科赫雪花”和自主经营体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为什么我要使用“科赫雪花”来描述自主经营体呢?其实它们之间非常相似,前者的核心是“周长无限,面积有限”,而后者则是“事业无限,人员有限”。我使用“科赫雪花”的“周长无限”来解释自主经营体的“事业无限”,用它的“面积有限”来描述自主经营体的“人员有限”。
海尔的国际商社就是这样一个经典的案例。海尔提倡在国际市场上要做“光杆司令”,为什么呢?是因为海尔相信每一个自主经营体都具备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并且赋予了它们整合资源的权力。海尔的国际商社,一共80多人,然而一年的销售收入能够达到120亿元,平均每人1.5亿元。为什么有限的人员能够做出“无限的事业”来,其秘诀就是用用户的需求来换取和整合资源。比如,海尔在加勒比海地区有一个自主经营体,主要是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它的核心优势是能够识别当地用户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它就成立了一个无边界组织,利用项目需求去整合其他公司的资源,从而共同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
图4–3 海尔自主经营体示意图
图4–3是海尔自主经营体示意图,在以后的章节中你将多次遇到它。每个自主经营体的人数不等,最小的组织经营体可能只有一人,大的自主经营体则可能有数十人。比如,到2012年年底的时候,海尔共有2233个自主经营体,当时海尔集团员工约8万名,这样平均每个自主经营体的人数约为36人。自主经营体的成员分为“体长”和“成员”两类。通常只有一个体长,类似团队经理。其内部的结构也是倒三角组织,成员在上,体长在下。体长的主要职责是为成员提供支持、指导。
海尔的自主经营体不是一个时髦的概念,更不是空穴来风。事实上,从海尔30多年发展的历史来看,张瑞敏一直在海尔内部推动每名员工进行自主创业和创新。海尔在其早期曾经探索自主班组管理,只不过是当时的管理模式仅仅局限在一线操作层面。后来,海尔推行SBU管理模式,将自主经营管理模式提升到事业部层面,强调的依然是创业和创新。而自2005年起推行的自主经营体模式,将全集团所有部门、所有人都纳入自主管理体系中,每个部门都要变成自主经营体,每名员工都要融入一个自主经营体,每个人都要成为自己的CEO,其目的仍然是激发每个人的创业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