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产业转型升级将提速

产业升级和轻型化是经济现代化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未来几年中国产业结构将向智能化、高端化、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服务产业和新兴消费需求快速发展

未来几年,电子信息、金融、保险、咨询、物流等知识型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仍将得到较快发展。国家将加大对智慧城市和信息消费的支持,支持智能交通业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努力满足最终需求,提升产品质量,加快教育、育幼、养老、医疗、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改善消费环境,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提振消费意愿,引导万亿消费体量的海外消费回流。落实好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政策,增强消费能力,让老百姓吃得放心、穿得称心、用得舒心。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为促进消费回暖,将在科学防控疫情的前提下,支持各类商场、市场全面复商复市,生活服务业常态化运营。鼓励在线消费等新业态发展,扩大绿色、健康消费。未来几年,新兴消费有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数据量和数据流量将快速增长,5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领域的新驱动基础设施将快速增长。5G丰富的应用场景将推动新型电子商务、网络娱乐等消费市场发展。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有望得以提升。预计刺激消费增长的消费金融政策将进一步出台,消费金融机构批复速度将提高,全面扶贫任务的完成、全面二孩甚至三孩政策、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等都会促进医疗服务、养老健康产业等需求的增长。

战略新兴产业将超常规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加大对新冠肺炎疫苗和药物科研攻关的支持力度。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提高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能力。

高科技创新能力仍有待大幅提升

“中兴通讯事件”等也说明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在很多方面还受制于人,中国距离科技强国还有巨大差距,还有许多关键科技及产品被外国“卡脖子”,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比如,芯片和半导体、精密机械、软件、新材料、先进机器人、航空航天,以及核心基础零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产业技术基础等。预计未来国家将出台空前力度的支持措施,倾斜式投入大量资源,以及通过注册制改革等措施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政府管理部门和高科技企业要学习华为在技术创新管理方面的经验,强化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大基础科学投入力度,提高创新效率,实现创新强国目标。

根据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全国30多家大型企业、130种关键基础材料的调查,32%的关键材料在中国仍为空白,52%的关键材料依赖进口,95%的高端专用芯片、70%以上的智能终端处理器、绝大多数存储芯片、95%以上的制造及检测设备依赖进口。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正处于从自动化向信息化阶段迈进时期,中国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从全球目前科技竞争格局看,站在第一梯队的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型国家;站在第二梯队的是在高端制造领域技高一筹的发达经济体,包括欧盟、日本、英国等;站在第三梯队的是在中低端制造领域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主要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站在第四梯队的则主要是资源输出型国家和地区,包括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非洲、拉美等国家和地区。

据中国科学院白春礼院长介绍,早在2018年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就已启动超算系统、网络安全、潜航器3个专项,2019年已启动处理器芯片与基础软件、电磁测量、仿生合成橡胶、高端轴承、多语音多语种技术5个专项。该计划明确提出了“两步走”发展战略,即到2020年左右基本实现“四个率先”,到2030年左右全面实现“四个率先”。中科院已经把“卡脖子”清单变成科研任务清单进行布局。

中国高端制造业和高新产业发展任重道远

发展高科技,保持高科技竞争优势,是国家实力的综合表现。根据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未来1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显著提升。根据国务院规划,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达到1500亿元,并且此后10年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近年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中,中央政府对于新常态下经济运行显现的新特征、新变化、新规律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三新”经济的发展。“三新”经济是指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

国家统计局在公布数据的同时,对“三新”经济也给出了明确定义:新产业是指应用新科技成果、新兴技术而形成一定规模的新型经济活动;新业态是指顺应多元化、多样化、个性化的产品或服务需求,依托技术创新和应用,从现有产业和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链条、新活动形态;新商业模式是指为实现用户价值和企业持续盈利目标,对企业经营的各种内外要素进行整合和重组,形成高效并具有独特竞争力的商业运行模式。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统计分类(2018)》和《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值核算方法》,2017年全国“三新”经济增加值为12.96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15.7%。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14.1%,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2.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为600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0.7%;第二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为5.4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6.6%;第三产业“三新”经济增加值为6.93万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4%。第三产业“三新”经济增长迅速,增加值现价增速为17.0%,占GDP的比重比2016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8年,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1.7%和8.1%,其中电子制造业增长13.1%,明显快于整体工业增速,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加快。

2018年12月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家科技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研究国家科技发展战略规划,促进创新开放合作,推动落实赋予科研机构和人员更大自主权政策。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加速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强调“要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要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有序推进‘僵尸企业’处置。要健全体制机制,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未来几年,在全球经济基本面和市场需求难有较大改善的环境下,制造业增长将面临较大压力,制造业信贷需求可能较为低迷。经营更加稳健的实体企业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不想贷”的现象。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要共同努力,助推实体企业敢于加大融资力度,强化科技攻关和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

未来10年,发达国家对中国高科技和制造业升级的防范会升级,各种技术转移和交流封锁措施会不断增加,必然对中国高科技和高端制造业发展产生一定不利影响。但依靠我国改革开放几十年积累的综合实力,依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依靠中国14亿多人的庞大内部市场,以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为主的战略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机器人等人工智能产业等将实现快速增长。国家将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大力支持节能环保、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群体将逐步形成。加强在智能制造、机器人、芯片等领域专项规划和引导。预计到2025年,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将达到30.874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达到20%。

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

发展数字经济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的总体构想,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数字经济,并提出了“促进数字经济加快成长”的国家战略;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壮大数字经济”。中共中央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建议强调,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商业银行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大趋势,加快创新发展布局。

数字技术将重塑经济形态

要加速推动信息领域核心技术突破,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2016年12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0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信息化发展水平大幅跃升,信息化能力跻身国际前列,具有国际竞争力、安全可控的信息产业生态体系基本建立,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系统性突破。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信息经济全面发展。信息化发展环境日趋优化。未来10年,互联网、智能移动终端、5G信息科技、量子计算、物联网、工业机器人、自动驾驶、大航天时代、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科技浪潮将重构经济和金融生态体系,把握科技发展趋势成为居民和企业、金融机构走向未来成功的必备能力。

数字经济将再造产业基础设施

我国作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产业齐全,从而使我国具有独特的全球竞争力。但同时我国工业也面临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产业链受中美贸易摩擦冲击出现转移和制造业回迁,提升工业效能和全要素生产率(TFP)贡献面临瓶颈等重大挑战。未来15年,工业的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及“新基建”,有望助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近两年来,中央不断强调要加快“新基建”步伐,丰富新基建内涵。2020年3月,初步定义新基建为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建设。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首次将“新基建”定义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发展的3个方面,分别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各级政府和企业积极布局相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未来几年,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数字广播电视网、卫星通信等设施建设,以及基于“宽带中国”战略的光通信投资将贯穿整个“十四五”乃至持续更长时间,而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深度学习、脑科学、精准医疗、量子通信、VR(虚拟现实)产业也将成为重点投资领域。在5G时代,金融、医疗、物流、智能家居等几乎每个行业都将是智能资产,数据将成为与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一样重要的资产。

2019年6月6日,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广播电视网络有限公司颁发5G牌照,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推动的设备的连接数量将跃升至百亿级,更多的新数据将大量产生。2020年8月4日,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制定出台财税、投融资、研究开发、进出口、人才、知识产权、市场应用、国际合作等8个方面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预计在我国各级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支持下,5G通信将加速行业创新发展,5G网络将成为场景多、前景好、广带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节能的网络。5G网络技术不仅将支持物联网、车联网、超高清视频、AR(增强现实)、VR等新兴科技的规模应用,还会随着技术的发展应用到能源、医疗、社交、智慧城市、个人辅助等更多行业。

2019年3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电视台联合印发《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到2022年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将超过4万亿元,并对4K生态、8K关键技术研发和产品化、4K电视终端销量占比、有线电视网络和IPTV(交互式网络电视)平台、直播频道传输和点播业务、4K超高清视频用户规模等做出了规划。面对数字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和挑战,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健康成长。加快在各行业各领域推进“互联网+”。未来10年,全球经济金融发展的不确定性增加,中美贸易摩擦和持续的战略博弈、国内经济金融去杠杆、强化金融监管、金融业改革开放深化、宏观和产业经济政策调整、人口老龄化、收入分配政策调整等纷繁复杂的环境变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看到这种比传统发展挑战更大的数字化挑战已经客观地摆在面前,商业银行必须深刻洞悉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内涵。

5G和金融科技将创造巨大价值

未来10年,围绕5G时代的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型移动宽带(eMBB)、低时延高可靠通信(URLLC)和大连接物联网(mMTC)等的技术和市场开发将迅速发展。预计到2035年,5G价值链在中国将创造高达9840亿美元的产值和950万个就业机会。2019年8月23日,中国人民银行印发《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四梁八柱”,进一步增强金融业科技应用能力,实现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明显增强人民群众对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使我国金融科技发展居于国际领先水平。经过信息技术几十年的发展,人类社会加速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跨入“数字经济”时代。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时代,跨界想象力是银行经营的极限,创新执行力是银行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的“护城河”。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经济金融新大陆,商业银行要积极通过科学的数字化布局,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占领新的制高点。 QXfKGyOqvnbnf69Sd02Bxy4MsgM1aK8Txh57p+/hdrfYjvd7SiTCW6hf6GtX7Zx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