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水暖河鲜肥,惊雷春笋鲜

宋代文人苏轼有《惠崇春江晚景》一诗,流传颇广,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早春二月,河豚溯江而上,会进入太湖流域。江南人爱吃鱼,肥美鲜嫩的河豚肉更让人“爱不释口”,即便河豚有毒,也是要“拼死吃河豚”的。相传苏轼任江苏常州团练副使时,当地有一位善于烹饪河豚的厨妇请苏轼吃河豚。苏轼应邀前往,席间只顾低头吃河豚,一语不发。躲在屏风后边的厨妇不由得大失所望。突然,苏轼放下筷子大叫一声:“也值一死!”“拼死吃河豚”一语便是来自这个传说。民间亦有“一朝食得河豚肉,终生不念天下鱼”的说法。

清 华岩 桃潭浴鸭图

春江水暖时不仅可食河豚,还能食用一种叫作“鲃鱼”的鱼。此鱼与河豚长得十分相似,鱼肚圆鼓,民间有“鲃鱼出海变河豚”的说法,可见两者颇有关系,不过鲃鱼无毒,食用的人就更多了。

提起河豚和鲃鱼,不得不说到在苏州一带曾流传着一个主妇毒害小妾的传说。很久以前,太湖边上住着一户人家,正房太太何氏心肠狠毒,小妾巴氏为人随和。可是何氏仍然常常咒骂并虐待巴氏,巴氏成日生闷气,气得肚子鼓胀了起来。何氏见此情形还以为巴氏怀孕了,心中不甘。因自己只生了一个女儿,怕巴氏生出儿子,母凭子贵而抢了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于是,她烧了一碗鱼汤,在汤中下毒,假惺惺地端去让巴氏喝汤补身。巴氏推辞不过,就把鱼汤放在桌上凉一凉。此时何氏的女儿闯了进来,端起鱼汤就喝,结果七窍流血,一命呜呼。巴氏一时大惊失色,悲愤交加,投了太湖。何氏觉得自己也闯下大祸,心慌意乱之间也投了湖。相传巴氏化为鲃鱼,因其满腹怒气未消,肚子鼓胀;何氏化为河豚,肚子亦鼓胀,但却因其为人一肚子坏水,化为河豚后便有了剧毒的内脏。

水网密布的江南,春暖花开的二三月也是刀鱼溯江而上,成群洄游之时。刀鱼因遍体银白狭长,形似扁刀而得名,它与鲥鱼、鮰鱼、河豚并称“长江四鲜”。苏州人爱将剔了骨刺的刀鱼肉和在面粉里,制成面条,过水一煮,就成了有名的刀鱼面。二月初,江南河泽之中,渔民张网捞蚬也是一景。市场上,蚬以斗论价,十分便宜。蚬肉炒韭菜是苏州人早春时节餐桌上的一道家常菜肴。

江南人常说“食过春笋,方知春之味”。伴随着一声春雷,笋尖破土而出,在雨水的滋润下,那些吸饱了甘甜春雨的春笋,最是鲜美,如果用手掐一下其根部,还能掐出汁水来。

春笋的品种很多,有毛竹笋、剑笋、雷竹笋、楠竹笋等。竹园里的笋要用于养竹,因此不能随便让人采掘,不过有一种叫雷竹的矮竹却是专门为了养笋而种,其笋,就叫雷竹笋。每年冬天,竹农便在雷竹根部填埋有机肥,春天时雷竹笋就在肥沃的土壤中生长。雷竹笋笔直粗大,剥去笋衣后,肉色洁白光润,拌、炒、焖、煮,均鲜嫩清香,被誉为春天的“竹笋之王”。

江南人在冬季常腌制肉食,此时冬季刚过不久,家家户户的厨房里尚有剩余的腌制肉食。将这些腌制的肉食配上鲜嫩的春笋,就能做一道简单的家常菜“酱肉蒸笋”,可称得上是寒冬与早春的“天作之合”。酱肉咸香,春笋清爽,春笋既中和了肉的油腻,又添了咸鲜的味道,使这道菜肴十分可口。

春雷过后的山间,草丛里还会生长一种形如木耳,外表滑腻,呈墨绿色的植物,且一片接着一片,这便是地衣。食之可明目消火,用于做汤、炒蛋、炒腊肉,都会使菜肴十分鲜美,透出春的乡野之味。 G6PZmAV+oflJe6VEeFowc96KAfKkd8uX3BHabJuQvl6L2/sP9VSlt0jWyJoCDO4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