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之后,东风送暖阳,翠野启春耕,到处都是生机萌动的绿意。桃花、棣棠花、蔷薇花,三候风信花争蕊吐艳,袅袅婷婷,明媚动人。自冬至开始的“冬九九”,一路数来,到了惊蛰,正是“‘九’尽桃花开”“耕牛遍地走”。桃花是春的使者,《诗经·桃夭》的桃花是“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灿烂,陶渊明笔下的桃林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源。唐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不由得让人感到几分遗憾,留下些许感慨。风吹桃花逐水流,多少叹惋在其中。春秋时,息国的国君之妻息夫人目如秋水、面似桃花,被赞为“桃花夫人”,所葬之庙亦被称为“桃花庙”。不过如桃李这般短暂而绚烂的开放,又何曾不是春的赐予呢!
相较于桃李的短暂绚烂,蔷薇则要坚强得多,唐代诗人杜牧在《蔷薇花》诗中称赞“闲倚狂风夜不收”。蔷薇之美在于其密集而生,满枝灿烂,在院子边、墙根处、道路旁、转角处便会有偶遇蔷薇的惊喜。茂密的枝叶中,花朵清丽,如星星点点,风起而动,会出现“满架蔷薇一院香”的情况,且经风雨而不衰。
不过,你要是以为此时已是江南的春天,恐怕还过于心急了呢!二月冷暖气流在江南地区上空交汇,天气时阴时晴,乍暖还寒,时不时会刮起一阵大风,将满树的白玉兰花吹得花瓣四散零落。民间有“二月天,乱穿衣”之谚,前一天春光明媚,满城尽是着薄春衫之人。一夜之间凄风苦雨、气温骤降,冷风直往脖颈里灌,于是人们会急急忙忙翻出冬装,真可谓是“春如四季”,难以预测。于是民间便将这段阴晴不定的天气称为“神鬼天”。清人蔡云《吴歈》诗云:“劈柳吹花风作颠,黄沙疾卷路三千。寄声莫把冬衣当,耐过一旬神鬼天。”当年幼的孩子们耐不住天气的冷暖变化,望着新置的春装而无法一偿心愿时,老人们便会悠然地吐出一句:“二月神鬼天,莫急!”语气中透着一份笃定与淡然。
细数江南苏州一带二月时的民间传说,可谓是五花八门。二月二龙抬头,二月初三文昌会,二月初八张大帝吃冻狗肉,二月十九观音生日,二月廿八老和尚过江。二月初八刮风落雨又降温,苏州人戏称是因为“张大帝吃冻狗肉”。相传张大帝是管天气冷暖的神,喜欢吃冻狗肉,每年此时要来人间吃肉,所以他为了吃上可口的冻狗肉,就让气温降低。传说张大帝的人物原型是汉宣帝时一个名为张渤的人,因疏浚河道而受到民众爱戴,后为其立庙祭祀,而相传农历二月初八是他的生日。据说张大帝有三个女儿,分别嫁给了风、雨、雪之神,每年张大帝生日,女儿都要携夫君回来省亲祝寿,于是此日会多风雨,当地人便唤作“接客风”“送客雨”或“祠山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