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历史绵亘五千年。远自上古 庖牺氏 、 神农氏 以来,已历两千五百年,乃有 孔子 出生;又迄今两千五百年。 孔子 适居其中心。实为吾 中华 民族文化五千年相传一最高代表人物,承先启后,有其极为杰出莫可比量之重要性。
中国 文化人物中之最居重要性,站在最高阶层者为圣人。 孔子 以前之圣人,皆居天子地位,即政治上之最高阶层者,如 尧 、 舜 、 禹 、 汤 、 文 、 武 皆是。惟 文王 子 武王 弟 周公 ,亦居最高地位,而实未为天子;乃居臣位,非君位。 孔子 生平奉 周公 为标准,即身不占政治上之最高地位,而实居人品中之最高阶层。而后世则奉 孔子 为 中国 圣人中之最高位。故其弟子言:“夫子贤于 尧 舜 远矣。”
孟子 则在 孔子 以前未居天子高位者中,又举出三圣人: 伊尹 为“圣之任”, 伯夷 为“圣之清”, 柳下惠 为“圣之和”。而 孔子 则为“圣之时”,乃兼任、清、和三德,而随时更迭表现其三德。则其地位显又高出 伊尹 、 伯夷 、 柳下惠 之上。
后代 中国 人奉 孔子 为“至圣先师”。自 孔子 后,惟尊 孟子 为“亚圣”,而其他人物则全不再获圣人之称。此见后代 中国 人尊崇 孔子 ,以为乃上下古今五千年来一至高无上、莫可伦比之大圣人。
孔子 平生言论行事,具载于其及门弟子所编集之《论语》一书中。自 孔子 弟子 曾子 传其学于 孔子 之孙 子思 , 孟子 乃受学于 子思 之门人,上距 孔子 已五传逾百年以上。 孟子 已在 战国 时,诸子学群兴, 墨翟 、 杨朱 之传尤盛,两家之言盈天下,而 孟子 则曰:“乃吾所愿,则学 孔子 也。”又曰:“能言距 杨 、 墨 者,皆圣人之徒也。”但当 孟 子 时,《论语》一书尚未正式编纂成书,故《孟子》七篇中,乃不见《论语》之书名。《论语》之正式行世,当更出 孟子 之后。
战国 百家中,惟道家晚起,犹在 杨 、 墨 之后。 庄子 与 孟子 略同时,但《孟子》书中尚未见有 庄子 。而《老子》书犹后出。但 庄 老 道家陈义高深,略可与儒家 孔 孟 相伯仲。自 西汉 罢黜百家,表彰《五经》,而儒家乃特出百家之上。 孔子 作《春秋》,列《五经》中。其《论语》一书,则为其时一部小学必读书。
西汉 《五经》博士中,《礼经》博士传有《小戴礼记》一书,其中有《大学》《中庸》两篇。考其成书年代,皆当在 秦始皇帝 时。两篇中尤以《中庸》一篇,显见已多参杂有道家思想。在 魏 晋 南北 朝 时, 印度 佛教传入,《中庸》一篇备受重视。 隋 唐 时,佛教 中国 化, 天台 、 华严 、 禅 三宗,皆于《中庸》一篇有阐述。《大学》一篇则自 宋 代理学家兴起,二 程 与 朱子 更常加称引。《大学》《中庸》遂与《论语》《孟子》共有“四书”之称。 朱子 有《论孟集注》《学庸章句》之作。 元 代考试制度,遂以《四书》更驾于《五经》之上,定为考试之重要经典。如是八百年迄今,《四书》乃为 中国 人人必读书。阐论 孔 学,不得不兼及《四书》,不当专据《论语》一书而止。
其实论 孔 学,不当仅止于《四书》。即 战国 秦 汉 以来两千五百年,凡治 孔 学者,其言论行事,皆当和会融通,一以贯之,始足以发明 孔 学之全体真相。并不当偏在《四书》,更不当偏在《论语》。惟提纲扼要则《论语》为主,《孟子》《学》《庸》为副,始足以把握 孔 学之精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