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孔子 实亦代表了 中国 之民族性。 孔子 不仅把他自己来教人,乃是把他所学于古人者来教人。

孟子 曰:“人必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 为大孝,父顽、母嚚、弟傲,一家皆欲置 于死地,但 决不愿远离父母,一人独自去谋生;遂成了 之大孝。此即有所不为,乃以成其有为之一证。

治水失其道,洪水泛滥,成大灾难。 羽山 ,使其子 继父业治水。 之殛 ,乃正道,乃大道。 不以此怨 ,亦不随其父至殛处侍养,乃受 命治水,以干父蛊。此非不孝。其子方生, 在门外闻其啼声,乃三过其家而不入。此亦非 之不慈。实则 亦有所不为,以成其有为也。

洪水既平,使后世尚有 中国 人生生不绝, 之大功大德,实尚超 之上。 则更不论。但后世 中国 人更多称 。因 之处境为人,比较平易。 处在野,不如 之为天子,更可学。 则处境特殊,又拥有特殊才能,建特殊功业,非人人可学。 中国 人则更求其人人可学者,而 乃转居其次。

,皆为一国之君,或为天子,为天下之共主,岂人人能学? 周公 独为臣,不为君,较易学。故 孔子 毕生为学,乃以 周公 为目标。 墨翟 继起,一反 孔子 ,主张“兼爱”,举 为目标。是 孔子 举其易,而 墨翟 举其难。此即 墨翟 之不如 孔子 处。

墨家有传道组织,故 墨翟 颇近一教主。近代国人,颇有以 墨翟 耶稣 并举者。但 耶稣 自称乃上帝独生子, 墨翟 则亦举古人 大禹 为教,非其一人自创教。此亦可代表 中国 之国民性。

孟子 又于 周公 之外,别举三圣人。一为 伊尹 之“任”,一为 伯夷 之“清”,一为 柳下惠 之“和”。 伊尹 之任,则是一狂者。 伯夷 之清,则是一狷者。 柳下惠 之和,则在狂与狷之外,又自成一格,但不得即谓之中行。

柳下惠 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要他进便进,要他退便退。但与乡愿不同。乡愿只一意追随他人,无一己之个性与品格。在他心里,有外无内,有人无己,那就说不上一“和”字。 下惠 则自有其己,惟与 伊尹 伯夷 不同。故在任与清之外,又特见为一和。

至如 孔子 ,则亦任、亦清、亦和,随其时宜而变其意态。故 孟子 孔子 为“圣之时”。此因 孔子 有一套既深且博的学问,遂成其大中至正之盛德,与道同化。而 孔子 自己之个性,与其特有之品格,反而不易把捉,不易认识了。故 伊尹 伯夷 柳下惠 乃各以其己性教。而 孔子 则以其学、其德教。反使人学 孔子 ,一若转易于学 伊尹 伯夷 柳下惠 孔子 乃成为 中国 此下之“至圣先师”。 GBxIPygHld7KPnXjTBIgNTl/wCMwJpwsWc9gqVwGjqGtsDlJlObuZBkfjvUHh1w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