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少失庭训,赖母兄抚养诱掖,弱冠为乡里小学师,即知读 孔 孟 书。为诸生讲句法文体,草为《论语文解》,投 上海 商务印书馆 印行,获赠书券百元,得购 扫叶山房 等石印古籍逾二十种。所窥渐广,所识渐进。时为 民国 七年,新文化运动,方甚嚣尘上。窃就日常所潜研默体者绳之,每怪其持论之偏激,立言之轻狂。益自奋励,不为所动。 民 十一转教中学,先在 厦门 集美学校 一年,转 无锡 第三师 范 。校规,每一国文教师分班负责,随年级自一年递升至四年;一班毕业,周而复始。每年有特定课程一门,曰“文字学”“论语”“孟子”“国学概论”。余按年编为讲义,自《文字学大义》《论语》《孟子要略》《国学概论》,四年得书四种。惟《文字学大义》以篇幅单薄,留待增广,今已失去。其他三种,络续出版。时有中学同学 郭 君,游学 东瀛 ,与余同事;其案头多 日 文书,余借读得 蟹江义丸 《孔子研究》一书,始知《史记·孔子世家》所载 孔子 生平历年行事多疏误;自 宋 迄 清 ,迭有纠弹。余在《论语要略》中先撰有《孔子传略》一章,《孟子要略》中续草《孟子传略》。时国人治 先秦 诸子之风方炽,余益广搜群籍,详加考订,扩大为《先秦诸子系年》。 民 十九赴 北平 ,在 燕京 、 北大 、 清华 、 师大 诸大学授课。默念卫扬 孔 道,牵涉至广,兹事体大,不能专限于 先秦 孔 孟 之当时。抑且读书愈多,乃知所了解于 孔 孟 之遗训者乃益浅。因遂不敢妄有论著。数年中,草成《近三百年学术史》。避 日 寇,至 滇 南,独居 宜良 山中,草成《国史大纲》。转 成都 ,病中读《朱子语类》全部,益窥由 宋 明 理学上探 孔 孟 之门径曲折。至 香港 ,创办 新亚书院 ,乃又时时为诸生讲《论语》。赴 美 讲学,以羁旅余闲,草为《论语新解》。辞去 新亚 职务,移居来 台 ,草为《朱子新学案》。又值批 孔 之声骤起,新近又草为《孔子传》。并汇集 港 台 两地二十年来所为散文,凡以 孔子 与《论语》为题者,得十六篇,成为此编。回念自 民 初始知读 孔 孟 书,迄今已逾六十年,而余年亦已八十矣。先则遭遇“打倒 孔 家店”之狂潮,今又嗅及“批 孔 扬 秦 ”之氛。国事日非,学风日窳。即言反 孔 一端,论其意义境界,亦复堕退不可以道里计。然而知读 孔 孟 书者,亦已日益凋零。仰瞻 孔 孟 遗训,邈如浮云天半,可望而不可即,抑且去我而日远。念兹身世,真不知感慨之何从也。
一九七四年七月七日 钱穆 识于 台北 士林 外双溪 之 素书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