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3

描绘远大梦想

一旦在心中认定失败,那么现实就真的会走向失败。越是处于逆境,就越要描绘远大梦想,并使整个组织的精神状态焕然一新。这才是合格的领导者应具备的特质。

前几天,我召集各零售店的负责人,对他们提出了“销售额翻番”的目标。

在大家心里,这个“翻番”的目标究竟是低了还是高了呢?这时心态其实非常关键。人们往往趋向于妄自菲薄。比如当销售额一直不见起色时,就很难相信自己能够实现宏大目标。

如果大家乐观面对,认为“翻番简直是小菜一碟”,那么就一定能够达成目标。反之,如果把它看得很难,即便每日努力,与去年相比,销售额恐怕也不能显著增加。凡是业绩好的销售部门,从领导到下属,大家都满怀信心,认为“这样干下去准行”。

如果明明奋斗了却不见业绩增长,明明努力了却没换来销售额提升,那势必是因为心中尚存怯意,觉得“要翻番实在太难”。

换言之,我的意思是,身为领导者,如果不能改变自己的心态,业绩便绝对无法提升。既然觉得销售额提升至两倍很难,那么干脆就把目标定为四倍增长。一般来说,如果觉得目标过高,那么就降低它,但我给大家的建议是“逆向疗法”——反正觉得很难实现,那么干脆就定为四倍,说不定还能完成一半呢。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滑稽,但人的心理就是如此微妙。一旦觉得自己不行,那就真的不行了。所以说,觉得自己无法达成倍增的人,干脆就把目标定成四倍。如果相信自己能够达成倍增,那定不定四倍也无所谓了。我想强调的是,如果觉得倍增是个遥远的目标,是个不曾想过的数字,那么就定四倍好了。

像这样描绘远大梦想,正是领导者该做的事情。以我为例,倘若我“胸无大志”,在宣布目标计划时对员工们说:“今年咱们的总销售额是2000亿日元,我明年的目标是增长5%,虽然这也挺难的。”大家可以想象,员工的精神状态会如何?如果我不是企业家、不是管理者,其实如此保守和求稳也没关系,但既然身为企业的领导者,就必须有发出豪言壮语的勇气,所以我对员工说:“今年既然有2000亿日元,明年就要完成1兆日元的销售额。”

1兆日元,这听起来似乎是天方夜谭,但身为领导者,却决不能畏畏缩缩。前段时间,我召集公司干部,发表了“来年销售额1兆日元”的目标。结果他们非常震惊,传来一片“啊?!”的声音,于是我说道:“啊什么啊?1兆只不过是2000亿的五倍而已。”大家听清楚了,我用了“只不过”的字眼,这样感觉1兆也并非那么遥不可及了。如果没有这种认定“我能”的自信,是绝对达不成目标的。

昨天是“别府大分每日马拉松” (别府大分每日马拉松,是路线途经日本别府市和大分市的马拉松比赛,每年2月举办,由于日本每日报社和RKB每日广播电视公司是主办方成员,因此冠名为别府大分每日马拉松。——译者注) 的日子,我们公司田径部的教练也参加了。他今年已经37岁,是所有参赛选手中最年长的。他在田径部兢兢业业地培养年轻苗子,但目前仍未出成果,因此只能亲自上场。在前30公里内,他一直跑在第一梯队,但后来体能逐渐下降,最后第八个冲过终点。即便如此,他依然跑出了2小时14分钟的好成绩。

现场的播报员和解说员都十分震惊,他们不断感叹“(那位教练)依旧在奔跑”!这位田径部的教练曾经两次夺得“别府大分每日马拉松”的冠军。一般来说,马拉松选手在32岁或33岁之前便会隐退,可他却在37岁时仍然立志再拿冠军,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年轻选手树立了榜样。他最后虽然没能夺冠,但也进入了八强,可谓非常努力了。

而经营企业,正如这马拉松比赛。经过折回点,总计跑了25公里至30公里时,所有人都会感到筋疲力尽。先前一直处于第一梯队的人也会放慢脚步,于是不断有人掉离第一梯队,最后只剩两三个人跑在最前面。换言之,25公里至30公里处是关键,如果能够心想“今天状态不错,我还可以跟上”,就真的会感觉脚步变轻快了。反之,如果心想“脚都发软了,我不行了”,那就真的会被落下,接着被后来的人纷纷超过,等到抵达终点时,原本在前30公里属于第一梯队的选手,最后竟掉到20名左右。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所以说人的心态很重要,一旦觉得自己不行,那就真的会不行。

说了这么多,其实我的意思是,不管把销售目标定为两倍还是几倍,关键在于各位当领导的心态。如果觉得“翻番简直是小菜一碟”,那么这份自信就会渗透至下属心中。反之,如果自己都觉得“翻番无法实现”,那么这份胆怯也会影响到下属。而下属一旦缺乏信心,跑客户也很难有所成效。

纵观业绩不佳的公司,上至干部,下至普通员工,往往都畏缩不前。一旦畏缩不前,就会变得缺乏信心。哪怕业绩有所恢复,增幅也不会很大。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彻底改变心态。比如可以对自己说“我已经今非昔比,我现在信心爆棚”。

(1984年) zY03EmGhhCPeOV14WROGxgYkJ2583nzQk5MZ9SWQNTlgKSDzZlvb75SfdwIH13H9



4

极度认真地思考

从早到晚,一天24小时,持续思考达成目标的方略。领导者这种“极度认真”的态度,便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

人生也好,事业也罢,我认为其实都能够心想事成。关键在于这份心念是否够强烈。如果只是心怀愿望却不够强烈,那它必定无法实现。换言之,必须抱有“非实现不可”的强烈意志。

领导者作为众人之首,肩负引导整个集团迈向幸福的责任。也正因为如此,一旦定下目标,不管遭遇何种困难,领导者都决不能放弃。要由里至外都在释放一种“气场”,一种对目标近乎执念的气场。

毫不夸张地说,一个集团的未来,取决于其领导者的意志。意志有多强,整个集团达成目标的可能性就有多高。

以京瓷为例,每个部门即一个“阿米巴”单位,一旦立下新一年的销售额目标(一年的基本经营计划),不管遇到何种意外的阻碍,都要完成计划和目标。这种坚如磐石的意志至关重要。

反之,意志薄弱的领导者即便定下目标,之后一旦出现经济下行等意外情况时,其首先想到的不是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去克服困难,而是以困难为借口去修改目标。

更有甚者,由于觉得反复修改目标不合适,于是干脆在制订目标的阶段就只定下一个容易实现的小目标。倘若领导者如此缺乏魄力和意志,那么集团的发展便无从谈起。

心怀“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强烈愿望,具备“无论如何都要完成”的强烈责任感,再加上能够感染下属的满腔热情,能够以这样的特质和态度去挑战目标的人,才是合格的领导者。

拥有渗透到潜意识的强烈愿望,一心以实现目标为己任,从早到晚,一天24小时持续思考达成目标的方略,领导者这种“极度认真”的态度,便是达成目标的关键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极度认真”的态度,究竟源于何处呢?

在我看来,其直接来源于灵魂深处。它犹如发自内心的“灵魂呼唤”,是一种信念的体现。这种“无论如何都要实现”的执着,强烈到似乎要把自己逼至绝路一般。但作为领导者,就需要这种精神。

此外,领导者还必须与下属共享自己的目标和意志。如果仅靠一两次提及,自然无法让集团全员真正理解领导者的想法。必须反复讲、彻底讲,让自己的言语如能量般迸发,从而使下属的意愿和热情提升至与自己相同的水平。

关于这种实现目标的心境,我所尊敬的哲学家中村天风先生曾有过十分贴切的描述。

他说:“新计划之成就只在不屈不挠之心,以此集中心力,理想高远,憧憬宏大。应一心不乱,愿景崇高,意志坚定。”(出处:中村天风著《研心抄》)

他所说的“新计划”,我们可以理解为目标或企业的经营计划。要想实现目标和计划,就必须拥有“不屈不挠之心”,不管发生什么,都决不气馁言败。

而为了具备这样的精神,就需要时时提醒自己,以强烈的热情,在心中持续描绘崇高的愿景和蓝图。换言之,要去除“也许无法完成”之类的怯意和疑念,不断强化“无论如何也要实现”的意志,且保持高尚、坚定、专注的态度。这样一来,目标势必能够达成。

而达成目标后的自信和满足,则能升华各位的人生,使各位的人生变得更加精彩纷呈。

所以说,人生也好,事业也罢,其实都能够心想事成。我衷心希望各位能够意志坚定,达成各自人生和事业的目标,并打造优秀的企业,度过更为精彩纷呈的人生。

(2006年) fAt4cS622wqN3Qd+YYZagYK7TRL9aMrKkdPoviMnct2JR0X8FffpE9xC4OMXy9N3



5

以纯粹之心发愿

心怀强烈愿望,加之不懈努力,便能获得成功。描绘愿景的心灵越是美丽,心境越是清澈,则成功的概率越高。而以这种纯粹之心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方式,必能将企业带向成功之路。

自私的人只顾自身利益,从不考虑他人。这种一心利己、自私自利者,也能得偿所望。比如一心念想“不择手段也要成为亿万富翁”,只要拼命努力,也能获得成功。换言之,不管心灵是美丽还是丑陋,描绘的愿景皆有实现的可能。但区别在于,后者即便实现,也难以长久。最后势必会由于其丑陋的心灵和邪念而导致梦想或成就破灭。

一般来说,大多数人的愿望往往关乎自己,比如想过好日子、想发财等。至于企业家,过半数的创业动机也都是想赚钱。但企业家或管理者好歹手下有一帮员工,但凡有点儿良心的人,就不可能只顾着自己了。于是,“希望公司业务顺利,从而提高员工福利”之类的利他思想就会自然地涌出。当然,也包括让自己和自己的家人幸福。

记得当年京瓷创立后不久,我们招了20多名新员工。当我得知日本企业必须“保障员工一辈子的生活”时,我下定决心把“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定为公司的经营理念。

让京瓷员工在60岁退休时,不后悔为公司奉献了青春岁月。为了该目标,我开始拼命努力地埋头于经营。一努力致力于经营,业务就得到增长。而随着业务增长,就必须雇用更多的人。原本养活20多人就捉襟见肘的小企业,员工数渐渐增至50,为了养活这50号人,我更加拼命努力。于是业务进一步增长,公司的员工增至百人,后来到千人,直至3万人。起初觉得养活20多人都够呛,可最后仅日本员工就增至15000人,还有15000名海外员工。换言之,我与许多人都素未谋面,却要保障他们的生活。

但既然决定要“追求全体员工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就必须让公司经得起经济萧条的风浪,必须打造稳健的财务体质。为此,我不停思索,提出方案。我的这种愿望绝非出于利己之心,而是基于利他思想,包含一种为他人做贡献的爱心和关怀。而以这种善良、美丽的心灵所描绘的愿景,自然拥有非常强大的力量。

不仅限于自己和家人,而是希望周围的人都能幸福,希望全体员工都能幸福。公司如果能顺风顺水,我希望就基于一颗体恤和善良之心,反哺公司所在的地域,从而实现整个地区居民的共同幸福。世界上贫困人口众多,非洲甚至仍有许多受饥饿折磨的赤贫户。我希望也为他们尽一份微薄之力,因此决心强化财务体质,打造一家经营稳健的公司。

与之相对,也有人心怀截然不同的动机,他们毫不在乎别人的感受和利益,为了让自己谋利,不惜排挤或伤害他人。想骄奢淫逸,想一掷千金,想住豪宅,想四处游乐。为了这些目的,他们不择手段地赚钱。这便是在以丑陋的心灵描绘愿景。

前面讲到,这两种不同的心境皆可能实现梦想,但基于美丽心灵的愿景拥有更高的成功概率。

距今大约3000年前,印度就已经拥有了灿烂的精神文化。其中,“吠陀哲学” (“吠陀”是婆罗门教和现代印度教最重要的经典。“吠陀”意为知识、启示。——译者注) 可谓典型代表,其产生的时期早于佛教。在吠陀中,有句用梵语写的格言:

“伟大人物行动的成功,与其说凭借其行动的手段,不如说凭借其心灵的纯粹。”

换言之,伟大、优秀的人以行动取得成功。究其根源,是因为他们拥有一颗纯粹之心。这里的“纯粹之心”,我们可以理解为美丽无邪的心灵。但在吠陀哲学中,其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比如,佛教通过坐禅,吠陀通过瑜伽和冥想,从而来抑制我们凡人充满杂念、妄念的意识。于是,我们的意识便进入了一种精妙的入定状态,就如同丝毫不起波澜的寂静大海。如果进一步入定,进一步抛弃杂念妄念,意识就会到达一种透明美丽的境界。如果进一步“深潜”至深层意识,据说就能够抵达佛教所说的“开悟境界”,也称“三昧境界”。到达该境界的佛教高僧和吠陀的瑜伽冥想大师,据说会被难以名状的幸福感所包围,喜极至身体抖动、泪流不止。这“三昧境界”便是最为纯粹的意识,也正是佛性之所在。因此,佛教说“众生万物皆有佛性”。

作为拥有肉身的凡人,我们平时的所思所想皆有杂念。唯有抛弃一切对有形的执着,才能体会到佛性的纯粹意识。这便是吠陀哲学所指的“纯粹”,而耶稣基督则把这种纯粹称为“爱”。

总之,以这种美丽、纯粹之心为基础的企业经营方式,必能将企业带向成功之路。

(1993年) fAt4cS622wqN3Qd+YYZagYK7TRL9aMrKkdPoviMnct2JR0X8FffpE9xC4OMXy9N3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