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人生·工作的结果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决定人生·工作结果的三个要素

我于1932年出生于鹿儿岛市,1955年从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后,来到京都就职。当时我完全是一个乡巴佬,大学时代跟老师之间的交流用的也是鹿儿岛方言,连普通话都讲不好。虽然大学的成绩还算优秀,但由于是地方性大学,所以我觉得从全国水准来看的话,成绩并不算好。在这种情况下,要拼命努力生存,该怎么办呢?我小时候是孩子王,有争强好胜的一面,所以刚到京都时,经常思考这个问题。

在这样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我开始意识到,人生的结果、工作的结果,似乎应该可以用“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三个要素的乘积来表达。

我并不具备出众的能力,像我这样的人,如果想要取得优异的工作成果,究竟需要什么条件呢?我最早想到的就是“热情”。我首先意识到了热情这个东西应该很重要,接下来意识到的就是“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意识到这些要素的契机,来自以下的经历。

当我还是孩子的时候,我的一个叔叔经常到家里来玩。鹿儿岛的男人很多都喜欢讲些豪言壮语,这个叔叔也是如此,喝了烧酒后,就开始吹牛了。比如说,他举出鹿儿岛知事 (相当于省长。——译者注) 和鹿儿岛出身的议员等人的名字,不屑地说,“那家伙小学时候远不如我,好不容易才上了中学。我脑子好,就是因为家里穷才没法继续上学的。”他总是这样扬扬得意地吹嘘,自己以前远比现在的知事更加优秀。

听到自己的亲戚这样了不起虽然也感觉不错,但另一方面我也好奇,“这样了不起的叔叔,现在却没什么成就,还老是到我家来喝着烧酒吹牛,而他所说的不如他的人,现在却成了了不起的知事。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孩子的我,心里总是感到一丝奇怪,想来想去,最后我是这么理解的——

“确实,在上小学的时候,就能力而言,可能叔叔更了不起。但他却因为‘我脑子聪明’而骄傲、懈怠,结果变成了这样一个无用之人。而脑子不如叔叔聪明的人,后来却拼命努力,最后成了了不起的人。”

这个叔叔还说过这样的话,有一次,为了将自己的游手好闲正当化,他说起了“傻瓜邻居早起干活”。他说:“我脑子好,所以睡懒觉也没问题,邻居脑子不好,所以要早起干活。”就是说,因为头脑不聪明,所以在别人还在睡觉的时候就要早起干活,叔叔对此很是轻蔑。

对于叔叔这样的言论,我觉得“这肯定不对”。实际上,早起干活的人才更了不起,但在叔叔的价值观里,这是因为头脑愚笨。叔叔这样的认知根本就不对,还是孩子的我在心中对叔叔的言论产生了抵触。

这个世界很奇妙,头脑不聪明的人往往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所以必须加倍努力”,而更加努力。这样一来,不管聪明的人还是不聪明的人,大多数人的人生都会有大致相同的结果。如果头脑发达,聪明伶俐的人比普通人还加倍努力的话,人生的结果就会差太多,不管不聪明的人如何拼命努力,都很难赶上。

但是,世界很奇妙,没有能力的人往往比较努力,而聪明的家伙往往偷懒耍滑,不愿真正努力,神就是这样平均安排的,这样就能让大家在这个世界上都能活得比较好。所以我觉得从结果而言,人生还是比较公平的。

“思维方式”从-100分到+100分

接下来,谈一谈三要素中的“思维方式”。在构成人生方程式的三要素中,“能力”和“热情”可以从0分到100分打分。与此不同的是,“思维方式”这个要素,实际上可以从负100分到正100分打分。

关于这个“思维方式”,宗教家经常会说,“不能有愤怒、悲伤、嫉妒、怨恨等负面的念头”,并且教导我们,“要感谢,要思考如何才能感受到喜悦,就是说要有正向、光明、正确的思维方式”。

我觉得我们从中应该可以隐约感受到,“思维方式”有从消极到积极、从负面到正面的属性。

假设有一个原本正常的人,从某个时候起,对社会产生了“一点偏见”。这“一点偏见”也许只是-2分。虽然只有“一点”,却是负值,因为他以否定、负面的态度看待事物。

所以,大家可以看一看,很多受过良好教育却任性自私的人,虽然头脑聪明,毕业于一流大学,却往往无法取得什么成就。

为什么无法取得成就呢?当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时就会发现,他们总是不愿脚踏实地,无法单纯地思考事物,所以“思维方式”总是负值。这样的话,套用“人生方程式”进行相乘计算,结果就总是负数。

如果人生方程式是相加的关系,那么有了“能力”,“热情”也很充分,这两者的数值都很高的话,即便“思维方式”是负数,整体结果也会是正数。

但人生方程式是相乘的关系。乘上“思维方式”的负数,结果就全部是负数,“思维方式”就是如此重要。


命运和立命——从《阴骘录》说起

精通《易经》的云游老人

到此为止,我们对决定人生方向性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进行了说明。但可能还是有人觉得“有点摸不着头脑”。

有些人可能知道,东洋思想家安冈正笃 有一本解释中国古代典籍《阴骘录》的著作。接下来,我想以此为基础进行说明,这样的话大家应该更容易理解。

安冈先生引用中国古人袁了凡所写的《阴骘录》,并撰写了《命运和立命》一书。在这本书里,他阐述了以下思想。

“命运是存在的。但是,命运绝不是宿命。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命运就是‘立命’,所以,命运绝不是宿命。”

袁了凡创作的《阴骘录》,距今将近500年,相当于日本历史上丰臣秀吉的时代,这本书并不是中国几千年前的古典。

袁了凡自幼丧父,和母亲两人相依为命,年少时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某个夏日的傍晚,有一位姓孔的云游老人从他们家门口路过。

老人看到了年少的袁了凡,对他说:“你就是了凡吧?其实,我是从南方遥远的宋国特地来看你的。”然后他又说:“我把《易经》钻研透了。”

在日本人看来,《易经》主要是用来占卦的。在日本,有“灵是八卦,不灵也是八卦”的说法,但在中国,《易经》却是高深的学问,是一门在天文学和统计学等领域被广泛使用的综合性学问。孔姓老人说自己精通《易经》,在钻研通透时受到了神谕,“这个国家有个名叫袁了凡的少年,去把你研得的《易经》的真髓传授给他吧。”所以老人不远万里,来寻访袁了凡。

老人提出想借宿一晚。于是少年袁了凡走进家门,询问母亲:“有个奇怪的老人路过,对我说了《易经》的事,希望能借宿一晚,应该怎么办呢?”母亲回答:“那就请他进来吧,好好地招待他。”

于是老人住进了凡的家里,一起吃了晚饭。他一边看着袁了凡,一边说出了预言,“母亲或许想要这个孩子当医生,但他应该会成为朝廷官员。”

预言完全应验的人生

中国古代就有的科举制度,类似于日本现在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因为几千年前人们就认为,集天下之英才来治理国家是最好的。于是,在那片辽阔的国土上,就形成了从全国各地招募应试者,通过好几个阶段的国家考试,以录用朝廷官员的考试制度。云游的孔姓老人说,袁了凡将来会参加这个科举考试。而且还说:这孩子会在几岁的哪个月第一次参加预考,这一次会落第。第二年再考,考了第几名,勉强考上。于是接着再考,这次在多少人中以第几名的成绩考中。然后又考第三次,这次是第几名……老者娓娓道来,甚至讲到了袁了凡很久以后的人生。

“此后,你会考中进士,进入国子监。很快就会被任命为四川某县的县令,在任三年半后你会提出辞呈回到故乡。虽然会结一门好亲事,但可惜不会有子嗣,会在53岁那年寿终正寝。”

了凡还是个孩子,所以对老人所言觉得很奇怪,但老人说的话却牢牢地留在了他的记忆里。

令人惊奇的是,长大后,了凡的人生完全和老人预言的一模一样。从“第一次县考第几名不中”,到“后来考中的时候是多少人中的第几名”,总而言之,所有的预言都应验了。

经过三次考试,合格之后,了凡成了“廪生”,可以获取俸米。没多久,他又考上了进士,马上就要取得“贡生”的资格。

这时,了凡想起老人曾经说过:“你拿到91石5斗俸米时,就会成为贡生。”

但当时了凡俸米拿到了70余石,似乎马上就能成为贡生了。袁了凡暗自思索:“自己学习认真,周围的人也都说,这次大家肯定能一起成为贡生。看来这一次老人的预言就不太准了。”

可是,意外发生了,在眼看就要获得贡生头衔的前几天,了凡突然被取消了资格。

因为有一个考官说:“袁了凡这个人还没有能力考进士,不应该让他成为贡生。”遭遇这样的命运,了凡闷闷不乐,他成为贡生的事情就此被搁置了下来。

但是,一年半后,事情突然有了转机。其他考官看到袁了凡的论文,说道,“这样的人才居然被埋没了,如果不让他考进士就太没道理了”。于是,了凡终于成了贡生,获得了考进士的资格。这时,他的俸米正好达到了91石5斗。

了凡大吃一惊:“果然还是跟孔姓老人所说的一模一样啊,人果然是有命数的。”后来,了凡获得了贡生的资格,考上了进士,去往南京的国子监。

遇见云谷禅师

来到南京后,袁了凡拜访了当地知名的云谷禅师,并在他那里参禅坐禅。他与禅师对坐一室,三日不眠,禅定之深让云谷禅师惊叹不已。

看到了凡坐禅的样子,云谷禅师大为赞叹:“您太了不起了,是在哪里修行的?您的内心非常平和,没有一点烦恼。您到底是怎样修行到这种境界的?”

了凡回答:“正如您所言,我没有烦恼。”

于是云谷禅师问道:“您为什么没有烦恼呢?人活着总是会有很多烦恼,头脑里总会充满杂念。为什么您却没有烦恼呢?”

了凡回答:“是这样的,我在小时候遇到过一个云游的老人,这个老人算定了我的人生。从那时起直到现在,我的人生就完全像他所预言的那样。有好几次我都觉得这次可能算得不准,但结果却都被他言中了。我这次进入国子监也是他当年所预言的。

“所以,我没什么好烦恼的,我的生平命运早已被人算定,也就没有烦恼的必要了。所以我没有烦恼,内心没有一丝杂念。”

听到这样的回答,云谷禅师斥责道:“想不到你竟是一个笨蛋!”

“你年龄比我还小就已经能如此心无杂念地坐禅。像我这样的禅宗僧人,必须进行艰苦的修行方能追求解脱。就是说,为了能够开悟,要经受巨大的痛苦。但你坐禅时,却心无杂念。我原以为你很了不起,以为你是已经开悟了的圣贤,想不到你就是一个凡夫,一个大笨蛋。”

了凡问道:“禅师此话怎讲?”禅师回答:“你不要搞错了。虽然确实如你所言,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有各自的命运,当年的那个老人说的也没错,但是,命运虽属天赐,但绝不是宿命,绝不是不可改变的。它可以变得更好,只要‘心怀善念’就行,这才是最重要的。”

“善”是什么?

那么,这个所谓的“善”是什么呢?禅宗所说的善,在佛教中也叫作布施心,捐钱给寺庙,施舍给他人,这些都被称为“布施”。

布施是一种施舍,为了让这种施舍具体可见,需要布施某些东西。但实际上,布施不是给东西。布施的原意是布施关爱之心。所谓的“善”,指的就是关爱。

那么,什么是关爱呢?就是要思“善”。就是要能够把别人的快乐视作自己的快乐,把别人的悲伤视作自己的悲伤,要有这样的一颗心。也就是说,要具有充满善意、关爱他人的心灵。

佛教中用“布施”或“慈悲”这样的词来表达这个意思。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典籍中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的说法,说的是只要积善,就会有余庆。也就是说,“会有好事发生哦”。

另外,在中国,还有“积阴德”一说。中国人所说的“德”,实际上就是“善”。做好事,默默地积德,这就是关爱。

在基督教文化圈里,用“爱”这个词来表达这个意思,这也是关爱。“爱”这个词就是己所欲、施予人的意思。

爱也好,布施也好,慈悲也好,这些都是人类的“灵魂”中本来就有的东西。而这个“灵魂”,可以用“充满爱、真诚与和谐的存在”来表达。

换句话说,灵魂就是“真、善、美”这些词所表达的实体。这个“真、善、美”所表达的实体(灵魂)实际上是真实、善良和美好的。

所以,“真、善、美”就是人类自然而然前进的方向。为了求真,出现了科学;为了求美,出现了艺术和表演;为了求善,出现了宗教等各种活动。也就是说,人类在终极层面上,在不断追求与自己灵魂同质的东西。

仅仅顺从命运的安排就可以了吗?

现在回到袁了凡的故事。之前讲到云谷禅师怒斥了凡:“想不到你竟是一个笨蛋!”他接着说:“仅仅顺从命运的安排就可以了吗?”

确实,从出生时起,灵魂要走的道路,也就是命运,就已经被决定了。那么,为什么命运是天定的呢?

用佛教的语言来说,人的灵魂在不断地“轮回转生”。由于前世或者更前的前世的某些原因或因缘,今生的道路已经被决定了。关于“轮回转生”,在后面会做详细的说明。

佛教把这些原因都称为“业”。有时会说,“那个人的业很深”。所谓业,就是因缘,就是由自己的灵魂在过往的经历中造就的原因。善业和恶业交汇,善缘和恶缘交汇,造就了现世的命运。

云谷禅师对了凡说:“确实,因为你的灵魂受到过往因缘的影响,你现世的命运已经被决定了。但是,如果仅仅顺从命运的安排,那么,这仅有一次的人生就变得没有意义了,你仅仅是按照过去的因缘果报在活着而已。

“不过,如果是这样的话,你活在现实世界的意义不就没有了吗?你在这个现世,必须成就新的‘因’,必须造新的‘业’。”

只要想即可

那么,要怎么样才能造新的“业”呢?就是之前所讲的行善。用基督教的语言来说,就是施爱。

善念来源于关爱之心,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只要祈愿自己的朋友、自己的太太或自己的先生能够幸福,只要从内心为他人的事业和人生的顺畅而感到由衷的喜悦就可以了。

但是,现实如何呢?请看看这个世界,早就不是大家都能为他人的成功而感到喜悦的时代和社会了。买本杂志看看吧,越是成功的名人或艺人,就会有越多的负面报道想要搞臭他们,这些报道用肮脏的语言,试图将他们拉下水,从中感受到的,只有嫉妒。

真正的灵魂,应该是祈愿对方、他人更好,将他人的幸福当作自己的幸福的,充满关爱的东西。

但是,有的人却不希望别人成功,明明自己已经很富裕,却老想为难别人。更有甚者,甚至打心眼里希望别人倒霉。这种想法非常龌龊,与真正纯洁的关爱之心截然相反,这样的人恐怕很多吧。

因为人心呈现这种状态,所以世风日下。事实上不仅世风日下,大家的命运本身也都在发生改变。为了扭转这种世风日下的局面,避免大家的命运走向衰败,我祈愿所有人都“心怀善念”。

大家可能会想:“仅仅心里想就行了吗?什么都不用做吗?”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说:“是的,只要想就行了,想要让这个世界更好,想要让自己的朋友更好,想要让自己的朋友成功,只要想就可以了。”

我们需要放下自我,将自己的事情置之度外,但要思考如何让自己的朋友们变得更好。就是说,必须具备这样诚挚的关爱之心。

竞相思考如何行善

云谷禅师对袁了凡说:“要造新的‘业’,就要思考如何行善,这一点非常重要。”“这将能帮助你改变命运,只要这样去想就行了,你的命运就会发生改变。”

听到了这样的开示,了凡深受震动。他马上回家和太太讲述了这段对话。了凡的太太没有很高的学问,但她是一个非常贤惠、高尚、善良的人,对于云谷禅师的教诲,她也虚心接受。

她说:“先生,禅师讲得太好了,我们一起按照禅师讲的去做吧。我虽然不是什么才女,但我也是这样想的,想让别人更快乐,想帮助别人成功。既然禅师说念想的程度会决定我们的人生,那么我们就做一张功过格吧。每天如果想了好的事情,就画个圈,如果想了坏的事情就打个叉。让我们每天都比一比,谁的善念多一点。”

就这样,了凡去往国子监后,每天都在功过格上画圈打叉,太太在家里也是每天如此。

每当了凡回家后,太太就会问:“先生,你今天有几个圈?我有10个,今天我赢了哦。”就这样,两人相互汇报,比较思善的次数。也就是说,两人都在积极地思考,如何让他人变得更好。

命运可以改变

据《阴骘录》记载,从这个时候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袁了凡老后,对自己的儿子说:“你看,你父亲的人生就是这样发生变化的,我现在已经67岁了。

“我以前也跟你说过,孩提时代遇到的那个云游老人预言我会在53岁那年死去。虽然会结婚,但不会有子嗣。可是,我却有了你这样优秀的儿子,而且我也没有在53岁的时候死去,直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自从遇见云谷禅师以来,我的人生和那个云游老人所预言的就完全不同了。在那以前,我的人生确实被孔姓老人言中了,因为我前世造的业,所以命运已由天定,我也按照天定的命运活着。但是,自从我受到禅师的训诫,改变了想法起,孩提时代的那个老人的预言就不再应验了。

“所以,孩子,虽然命运是存在的,但却是可以改变的。改变命运的唯一手段就是‘思善’啊。”了凡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经历教育儿子的。

大家理解了吗?命运虽然存在,但它并不是宿命。大家需要在现世造新的因,在现世造业。所谓造业,不是造恶业,而是造善业。这样,就能靠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

佛教里有“思念造业”的说法。所谓的“业”,会成为原因的“因”。所以,坏的想法会造就罪孽,而这个罪孽的原因就是恶业。也就是说,坏的想法最后会发展成罪孽。

因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大家会觉得“只是想想的话,应该也不会带来什么灾祸”。但是,我们的内心所想会造业,这个业一定会显现出来,而业显现出来的就是命运。

因为思念造业,所以这意味着,想好的事情还是想坏的事情,结果会大不相同。

就像我前面讲的那样,人生的结果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所决定。我想说的是,要让这个“思维方式”更好,就一定要想好的事情。

“思维方式”是有正负之分的。实际上,如果我们每天都想好的事情,就能大大改进“思维方式”,就会让自己的命运向好的方向转变。


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可以扭转人生

倒霉的过去

我的孩提时代充满了挫折,身体不好,经常生病,还得过肺结核,而且想做的事情一件也没能做成过。

学校的配给物资的抽签就是一个证明。战时物资缺乏,所以在学校里,要想得到衣服也好,其他东西也好,都需要抽签。50人左右的班级,只有十来套配给的服装,我从来没有抽中过。在抽签前我就知道,一定抽不中,我与这些好事一向无缘,反而是坏事,经常会让我遇上。

我虽然是从鹿儿岛市立高中——鹿儿岛玉龙高中毕业的,但在那之前,上的是位于天保山的鹿儿岛商业高中。我初中上的是旧制私立鹿儿岛中学,但这所学校由于学制改革,上了三年就被撤销了。所以此后我就升入了鹿儿岛商业高中,学了两年,最后三年级的那一年,是在鹿儿岛玉龙高中度过的。

高中毕业后,我一度想在鹿儿岛银行就职。但班主任劝说我无论如何也要上大学,所以我转念想去上大学,因此要复习备考。

就在我要专心学习的时候,学校竟要求我们参加新校舍建设的土木作业,用土筐运土。我到现场一看,整个高三年级就来了我和另外3个人。仔细想一想,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高三年级正是高考前夕,没人会蠢到来干这个的。所以,第三天我也就没去。

但是,第三天偏偏就点名了。这一天大部分学生都去了,只有我这样不得要领的人,偏偏在点名的那一天缺席了,学校老师大为光火。

老师说:“稻盛学习虽然不错,但这样厚颜无耻,太不像话了。大家都在义务劳动,他却不参加,真是个自我中心的家伙。”我听到这样的话,也是敢怒不敢言。

改变思维方式就能改变命运

此后,我的命运还是没有改变,从鹿儿岛大学毕业到找到工作的那段时间,我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糟糕的倒霉蛋”。找工作的时候,面试了很多家企业,但没有一家录用我。

没有办法,只能来到京都,就职于一家名为松风工业的公司。但去了才知道,这是一家非常糟糕的公司。不仅业绩很差,还连年亏损;不仅发不了奖金,就连工资都无法按时发放。到了发工资的那一天,公司会说:“麻烦再等几天。”

虽说已经进入了这家公司,被分配到了研究岗位,但心里还是很不甘心,想着“这种糟糕的公司,还是赶紧辞职吧”。但即使辞职也无处可去,因为这家公司也是好不容易才进来的。所以当时的我已经进退维谷,只是嘴上还在逞强。

即便如此,我还是下定决心要辞职,并打算加入自卫队。我们那个时代,毕业的时候并不一定能找到工作,所以有几个同学根本就没找工作,直接进入了自卫队的干部候补生学校。

我在京都那家企业工作了大约一年,还是觉得“当自卫队军官更好一点”,于是和另外一个出生在熊本县天草、毕业于京都大学化学系的同事一起,跑到兵库县伊丹的自卫队驻屯地参加考试。结果还真考上了,于是打算前去报到,就让家里把我的户口副本寄过来,但我终也没收到。那位同事很快就拿到了从故乡天草寄来的户口副本,加入了自卫队。而我却没去成。最后,就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了公司。到了这般田地,我只有重新振作精神,认真地投入公司的研发工作中了。

“真要投入研发工作的话,那就干脆转变心态,放下抱怨牢骚,积极乐观地干吧。”从那个时候起,我整个人都一下子变了。

当时的工资只有9000日元,其中2000日元寄给母亲,我从剩下的工资中拿出2000日元作为交际费,招待自己的部下。

虽然我自己也刚大学毕业两年左右,但偶尔还是带着实验室的徒弟和部下出去吃饭喝酒。说是吃饭喝酒,但也就是吃些素乌冬面,喝点烧酒而已,不过这些也要花费2000日元左右。我自己做饭,省吃俭用,靠着最后剩下的约5000日元度日。

自从决心积极面对人生以来,在从事艰苦研究的过程中,我开始逐渐意识到:所谓人生,可能是由这样的一个方程式(“思维方式×热情×能力”)决定的。从那个时候起,我的命运开始出现180度大转弯。

因为我意识到,人生重要的是要让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始终保持美好、积极、正向、健全、健康的好状态。

让人惊奇的是,一旦这么去做了,命运这个东西就开始发生变化。就像安冈正笃先生所讲的,这就是“立命”。也就是说,人一旦立了命,人生就会向好的方向转变。


以感谢的心态面对灾难

如何面对灾难

我另外想讲一件关于前面我讲过的“思念即因”的事情。

不相信轮回转生,不相信前世和来世的人,没必要强求,这样的人过好现世就可以了。对于那些“我只相信现在活着的这个现实世界”的人来说,也没有问题。但我希望大家知道一点,那就是在这个现世,我们的所思所行,是会造业的。

就像我前面讲过的那样,我们的行为当然会造业。造业的最根本原因是我们的想法和念头。这样的业将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所造的业,一定会以某种形式呈现出来,这就是命运。也就是说,这样的业造就了我们的命运。

人总是会在人生的某些时候遇到一些挫折,但这和活在现世当下的我们并没有什么关系,而是由我们在自己不知道的过去的某一世,在世界上造的因缘,或者业所造成的。所以,在我们的人生中会遇到某些无法预知的挫折,这些挫折一般被称为“灾难”。

这些灾难往往避无可避。如果想要避免,就只有现世活着的时候努力心怀善念。但即便如此,无论我们怎么努力,由于过去的某些业障太深,有些灾难还是会无可避免地出现。

但实际上,就是在遇到这种灾难的时候,人才能彰显出真正的价值。

每当遭遇灾难,大家都会痛苦纠结,坐立难安。如果我们每天看报就会知道,人生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其中当然有很多是这个当事人的责任,因为他犯了某些罪过。但实际上,还有一些灾难和这个人本身并没有关系,有时候即便没有作恶也会遇到灾难。这个时候,如何面对灾难,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在遭遇灾难的时候,如果立身处世的方法不对,会导致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遭灾就是消业

大体上,遇到挫折时,这个挫折往往还会进一步带来其他挫折。要怎样做才能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呢?我有一个“不传之秘”,在这里透露给大家。

这个方法不仅对大灾大难有用,对小的灾祸也有用,甚至对称不上灾难的挫折也有用。哪怕是生病这样的小事也管用。这个方法就是当我们遭遇灾难的时候,要感到高兴。虽说要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可能有难度,但至少要努力让自己高兴起来。

高兴是需要理由的,为什么要高兴呢?因为灾难可以消业。大家能理解吗?在过去积的业消失的时候,灾难就会发生。这个发生,意味着“结束”。过去造的业消失了,不会再呈现出来。如果不发生灾难,业是不会抵消掉的。

例如,生了一场大病,必须为此感到高兴:“还好,还只是这种程度的病,只要动手术就可以活下来,太幸运了。”

就是说,出现这样的现象,意味着过去的业被抵消掉了。所以,只要没有因此死去,就应该想:“还算不错。”就是说,要以积极的,而非消极的思维方式去面对。

所以,当遭遇灾难的时候,要向好的方向去解释,这个方法非常重要。“啊,还好,很幸运,只是这种程度的灾难就结束了。”只要这样去想,就能心生感谢。这样的话,事情到这里就了断了,挺过了这场灾难,往后就顺畅了。

大家能理解吗?

虽然命运是存在的,但命运不是宿命。我们必须在现世创造新的因。也就是说要在现世造业,不是造恶业,而是造善业。这一点非常重要。 kml3Ut+IyTK9q1x7C4lA3Vz9QUc9gH/zU2WvWY10qzTmdIQ8zib4DLJ4P/EHfmi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