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备孕时需要制订“有效目标”

所谓备孕,就是为日后的孕期和分娩提供身体储备,不要单纯地将其理解成“储备能量”,其实备孕是把孕妈妈的健康调整到最有利于孕育和照顾宝宝的状态,也就是其自身的最佳状态。备孕实际上是种促进自身健康的过程,所以孕妈妈的目标需要定位在“最佳健康”而不是“没病就好”上。这就是所谓的“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很多孕妈妈并不是觉得健康不重要,而是找不到一个心理痛点去让自己遵守这些健康生活的“小约束、高标准”。下面就给各位孕妈妈从心理的角度支几招。

不要制订“无效目标”

比如“生个健康宝宝,自己不太胖”,看上去似乎是个可期待的事情,但类似这样的目标就是“无效目标”。首先定位太宽泛,什么是健康宝宝?怎样算不太胖呢?当然这些都是合理目标,但是在制订时可不能这样笼统,否则是无法把目标对应到具体行动上的。还是用我来举例,我制订了一个关于宝宝体重要3公斤左右的目标——这是结合了我的出生体重、我的现有体成分,以及我希望宝宝不是巨大儿但体重也绝对不能过轻而制订的目标。所以,在孕期我才会对应目标,控制总热量、控制血糖、吃够各类营养丰富的食物,因为我时刻记得“宝宝的体重要3公斤左右”这样既对他有利,又能让我更容易顺产的好目标。

看到了吗?“生个健康宝宝”是谁都会想,但是并没有太多实际帮助的宽泛目标。而只有制订出“宝宝3~3.5公斤、不贫血、不容易感冒”这样具体的目标,才能真正落实到“控制饮食热量、补铁、补锌、日晒充足、运动适量、不生气、不焦虑”这样具体的行为上来,所以孕妈妈一定要学会制订这种“可执行”的健康目标。

多制订“反向目标”

要知道,我们自律与否并不是取决于我们想怎样,而是取决于我们不想怎样。

这不是“熬鸡汤”,而是要引导孕妈妈用一种更加有效的思维制订孕期的健康计划。

孕妈妈可能留意到上面我举例的目标“不贫血、不容易感冒”,都有一个“不”字。其实核心思维就是,我们会自律是因为我们不想变成什么样,负面结果的威慑力是非常强大的,很多时候远远大于正向目标的诱惑力。

比如说,很多孕妈妈觉得生产会变胖是个自然的过程,而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因此很多人觉得产后保持少女般的小蛮腰和纤瘦身材很难、很遥远,若是把“产后维持苗条”作为目标,往往非常容易败在“饿了就该吃”和“孕妇就该多吃”这些不合理的理念上。因为这部分孕妈妈打心底里就没觉得“产后维持苗条”对她们多有驱动力,认为那只不过是个美好的愿望罢了。这就是“正向目标”刺激力不足的一个例子。让我们来看看“反向目标”——“不想变水桶腰”的力量。孕妈妈都知道,如果产后恢复不好,身材很容易大走样,腰围迅速变粗,腹部松垮,直接变成“水桶腰”。铺设“反向事实”只是制订“反向目标”的第一步,第二步则是需要把这个“反向事实”与我们最想避免的情景联系在一起。比如我,如果我的身材变成不健康的模样——粗腰、有赘肉、肌肉松垮……那么我作为营养科学从业者的资质就很可能遭到质疑——你连自己的身材都管理不好,大家为什么要相信你的专业度呢?一想到这个,我自然就会觉得孕期对身材的管理实际上不仅关系到我的健康和外表,而且也关系到我的事业形象,这么一来动力自然比“保持身材”这种泛泛之谈强大多了。

同时也需要提醒孕妈妈,千万不要把这个“反向目标”与恐惧情绪搞混了。“反向目标”仅仅是指我们想要避免的生活状态,而不是害怕的状态。从心理学上来说,想要避免是种理性的愿望,比如“我不想40岁就患上慢性病”,而“我身材差了,就会被伴侣嫌弃,会丧失社会价值”就是种纯粹的恐惧情绪了。这是一定要区别开的。

只要是你特别在乎的合理目标,比如不想在开家长会时成为身材最差的那个妈妈,不想让同事觉得自己产后的工作能力下降,不想当一个因为产后精力不济而不得不辞职带孩子的全职妈妈,不想让宝宝一出生就是巨大儿,等等,都可以作为你的“反向目标”。通过对这个“反向目标”的强烈抵触,你会非常自然地对自己进行管理。同时记住,它不是恐惧,而是理性思忖后的结局。

警惕“扭曲的目标”以及产后抑郁症

除前面的恐惧情绪要警惕之外,这里还要提醒一点,千万不要把“反向目标”与“不合理信念”联系在一起,后者与孕期情绪不稳定和产后抑郁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生育是对我容貌和身材的摧毁”这种扭曲的想法与“反向目标”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把健康层面的变化强制拉升到了价值观乃至人生观层面,认为身材不好就等于没有价值,外貌变化了等于不值得被爱,等等。所以孕妈妈要制订健康层面的理性计划,而不要投射到价值观和人生观层面,这样也能有效避免恐惧情绪的产生。

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大前提。而心理健康,最重要的就是有合理的信念。

假如说你的目标投射点是扭曲的,你的行为也会非常扭曲,而扭曲的行为会让你的内心更加纠结,从而容易陷入抑郁和狂躁的情绪中;要知道,自律是理性而自然的选择,而狂热的自律则是扭曲愿望下的扭曲行为,一定会因忍无可忍而导致最终爆发。你一旦相信了一个扭曲的观点,比如胖了将不值得被爱,就难免会做出产后疯狂节食的错误行为来伤害自己。所以健康的目标一定是在心理和身体都“理顺”了的前提下才能实现的,如果孕妈妈对任何扭曲的目标有执念,我建议先做心理治疗。

拥有一个健康平稳的心态和妥善处理情绪的能力,对孕期养护和产后恢复非常重要,且重要程度不亚于我们学习营养知识。要知道,孕期不仅仅带给孕妈妈身体上肉眼可见的变化,因为激素的剧烈变化,也会使孕妈妈的情绪产生非常大的波动。尤其在面对日后的生活角色将发生永久性的改变时,很多孕妈妈会觉得焦虑、抑郁,这个层面上的问题很难单纯通过饮食、运动去疏导,及时求助于朋友、家人、心理治疗师,才是更加合适的做法。

同时,足够的营养知识和良好的健康状态,在很大程度上能保护妈妈不受情绪的困扰。比如一个产后恢复比较快、宝宝健康的妈妈,无论如何都会比恢复慢、宝宝时不时生病的妈妈有更少烦恼和心理负担。

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也与产前的心理调节有很大关系。虽然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原因,但是几种危险因素都被发现了,比如遗传因素、内分泌(激素)因素、生产困难(难产、胎儿滞留、使用辅助生育工具)带来的恐惧情绪,以及生育后身体的不良症状(乳腺炎、恢复不佳)等。

除了不可控的遗传因素,其他的因素基本都能从身心双重健康的角度来避免。比如平衡激素,科学已经多次证实了良好的膳食、充分的睡眠和适度的体力活动能减少激素紊乱的程度,因此我非常推崇在孕期和产后一定要“从战术上当好一个妈妈,从战略上做好人生的中场休息”,孕期放宽心才能有稳定的生理状态。

充分学习备孕知识,就相当于用科学的武器去降低身体和心理的种种不适。千万别小看这些准备,你越了解事情的困难度,必然就越有自信面对它,即使遇到挫折也知道“这都是正常的,没什么大不了”,这才是真正健康的心理。 pPR3ANr9mB7ZPlfU5Sl8PAlhg3TbKBDw3z4Pudhd97Co7ihJjpoCzoYIMfqdtml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