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新型显示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产业,加快发展新型显示产业对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新型显示产业具有投资规模大、技术进步快、辐射范围广、产业集聚度高等特点,是一个全球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新兴产业。为了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业升级发展,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和制造强国的发展战略”,系统掌握新型显示产业技术的本质特征,深刻认识新型显示产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我国领导人高度重视新型显示产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于2007年6月19日视察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G5液晶面板生产线,2011年4月9日视察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肥京东方”)的中国大陆地区第一条G6液晶面板生产线,2016年1月4日视察重庆京东方光电有限公司的G8.5液晶面板生产线,2018年2月11日视察成都中电熊猫显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中电熊猫”)的世界第一条G8.6 IGZO液晶面板生产线。在合肥京东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显示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的制高点,一定要大力培育和发展。在成都中电熊猫,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企业抢抓机遇,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短短十多年来,在政策推动及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新型显示产业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7年,我国大陆地区TFT-LCD面板出货量和出货金额双双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我国大陆地区显示面板出货量稳居世界第一,营收规模居世界第二。截至2019年8月,我国已建成显示面板生产线43条,规划或在建显示面板生产线17条,全球建成或在建的6条G10以上超高世代显示面板生产线都在中国。显示面板生产线的投资总额已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2020年,我国在全球显示面板市场的占比将超过50%。

在我国显示面板规模稳居世界第一的当下,如何引领显示产业继续向前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未来几年是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进入由大到强、由并跑到领跑的关键时期,面临着产能规模大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配套能力薄弱之间的不平衡,技术储备和前瞻技术布局不充分,资源分散与集聚发展的要求不协调等诸多问题和挑战。深刻认识新型显示技术的原理、内涵和显示产业的发展规律,利用并坚持按发展规律指导显示产业布局,关系到我们是否能够引领新型显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否能够推动信息产业的转型升级。为了系统呈现当代新型显示技术的发展全貌及其进程,总结和探索新型显示领域已有的和潜在的研究成果,服务我国新型显示产业的持续发展,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了“新型显示技术丛书”。

本丛书共7册,具有以下特点。

(1)系统创新性。《主动发光显示技术》和《非主动发光显示技术》概述了等离子体显示、半导体发光二极管显示、液晶显示、投影显示等全部新型显示技术,《TFT-LCD原理与设计(第二版)》和《OLED显示技术》系统地介绍了目前具备大规模量产能力的TFT-LCD和OLED两大显示技术,《3D显示技术》和《柔性显示技术》完整地介绍了最具潜力的两种新型显示形态,《触控显示技术》全面地介绍了显示终端界面实现人机交互的支撑技术。(2)实践应用性。本丛书基于新型显示的生产实践,将科学原理与工程应用相结合,主编和执笔者都是国内各相关技术领域的权威人士和一线专家。其中,马群刚博士、闫晓林博士、王保平教授、黄维院士都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委员会致力于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科学决策,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技术推广应用和科研成果产业化,增强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由生产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本丛书是产业专家和科研院所研究人员合作的结晶,产业导向明确、实践应用性强,有利于推进新型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与产业化应用。

(3)能力提升性。本丛书注重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应用意识、兴趣和能力的培养,强调知识与技术的灵活运用,重视培养和提高新型显示从业人员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本套丛书内容着眼于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所需的专业知识和创新技能,使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学而有用,学而能用,从而提升新型显示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及工作效率。

培育新型显示人才,提升从业人员对新型显示技术的认识,出版“产、学、研、用”结合的科技专著必须先行。希望本丛书的出版,能够为增强新型显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我国新型显示产业迈向全球中高端价值链贡献一份力量。


中国工程院院士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委首席顾问
2019年10月30日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经历了20年的空前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关系、产业结构、教育方式和家庭生活的变革。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和显示已经与人类知识的获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紧密相关。其中,由于人类获取的信息的70%以上来自视觉,故与视觉息息相关的显示技术成为信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人机交互必不可少的载体,显示器在信息显示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直接关系到人们获取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时间等。显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带动了显示器工业的跨越式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信息显示装置从简单的指示灯、七段数码显示管、阴极射线管显示器,发展到大放异彩的液晶显示器(LCD)、等离子显示器及发光二极管显示器,全球显示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显示产品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回顾显示技术及其器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作为早期的主流显示器,阴极射线管具备高亮度、宽视角等优良的性能,同时也具有很多缺陷,如体积大、功耗大、无法应用于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等,目前已经逐渐被淘汰。20世纪80年代进入人们视野的液晶显示器,具有体积小、薄型化、质量小、无辐射、抗干扰能力强等优势,目前在电视、掌上电脑、手机等显示器件中是绝对主流的显示屏。但是,LCD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视角窄、对比度较低、响应速度慢、温度特性差、无法自发光而需要采用背光源等。等离子显示器由于器件结构需要屏障,使其只能应用于制备大尺寸屏幕。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新一代显示技术来解决以上显示器存在的问题。

2000年以来,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由于其具有其他显示技术不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受到了业界的极大关注。信息科学与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们对信息显示器件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高品质图像(高分辨率、高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宽视角)及便携性(超薄、超轻、低功耗)成为未来信息显示的发展方向,OLED恰恰满足了以上各种需求。此外,OLED还具有材料选择范围广、发光亮度和效率高、可以实现蓝光到红光光谱区域的全彩色显示等优点。毫无疑问,OLED能满足当前信息化时代对显示设备更高性能和更大信息容量的要求。

目前,全球OLED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其中,韩国三星、LG公司率先在全球实现了OLED量产。针对OLED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应用,我国后来者居上。2016年,第一条在四川省成都市的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开始建设,现已正式出货;随后,第二条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第6代柔性AMOLED面板生产线也已经建成,于2019年7月实现量产出货。国显光电在河北省固安县的第6代AMOLED生产线也立项建设。这些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线的陆续开工建设,宣布了OLED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电子信息行业的重点发展领域和新兴产业。

本书的作者于军胜教授和黄维院士都是长期从事OLED的科研人员,能保证本书的质量。本书从OLED基本理论、OLED基础知识、OLED功能材料、OLED驱动技术、OLED显示与照明技术、OLED封装技术、OLED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OLED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对从事OLED技术研究、相关产品开发和生产的有关工程人员及大专院校师生来说,本书大有裨益。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
2020年2月 IAHExmq/Q8cbDUS9iMo89ie/+HY2dRCMMYy+kLduEVp7wpps7bk7j8xaLE6LVA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