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二

以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发展和变革。我们正在加速进入数字经济和数字社会时代。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新经济形态,是将数据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并使其在整个经济链条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形态。数字社会是数字技术深度应用,形成政府、个体、企业等多利益相关协同作用的一种网络化、扁平化全新社会结构。数字经济正在开启一次重大的时代转型,带动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引发生产关系的再造、加速经济结构的重组、引发生活方式的巨变。数字技术向传统产业快速渗透,加速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信息技术在不同阶段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我们现在正在进入区块链推动金融创新时代。区块链在新金融创新中将起到数据组织平台的作用,成为数据组织、机构协同的基础设施。区块链通过数据的有序记录,基于协同机制的机器传递信任,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提升群体协作能力,从而帮助解决数据交易、信用传递和有效监管难等问题。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重点指出了金融科技的历史重任,包括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新利器。

从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来看,紧紧围绕现代金融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发挥区块链在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协同效率、建设可信体系等方面的作用优势,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金融行业普惠服务难、风险控制难、监管实施难、消费者保护难等问题。

为什么区块链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呢?区块链属于典型的跨领域、多学科交叉的新兴技术。区块链系统由数据层、网络层、共识层、合约层、应用层及激励机制组成,涉及复杂网络、分布式数据管理、高性能计算、密码算法、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众多自然科学技术领域及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众多社会科学领域的集成创新。

区块链技术是使用多中心化共识维护的一个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账本数据库技术。区块链由P2P组网结构、链式账本结构、密码算法、共识算法和智能合约5个DNA组成。区块链通过这5个DNA的组合,实现了数据不可篡改、数据集体维护、多中心决策等特征,可以构建公开、透明、可追溯、不可篡改的价值信任传递链,从而为金融与信用服务提供创新可能。

区块链技术是软件集成创新的新形态。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型主机时代到来,主机-终端型软件成为主流,带来的问题是:价格昂贵、单点故障、扩容困难。20世纪90年代,随着因特网的普及,网络化软件成为主流,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个性化弱、功能弱化,速度和安全性设计成本高。21世纪以来,随着网络系统越来越庞大,软件进入分布式形态,从功能分区到服务化、容器化、开源化,由此引发的新问题是跨系统、跨主体困难,多方协作成本高。计算机软件经历了软硬一体化阶段、软件产业阶段、网络化/服务化阶段3个阶段的发展,现阶段从“软件定义一切”的角度思考,软件已经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区块链能够有效解决跨系统、跨主体困难及多方协作成本高的问题,因此区块链技术是软件集成创新的有效途径。

在这一背景下,姜才康、李正等金融科技专家,凭借长期从事国家级金融基础设施的应用软件设计开发实践、行业标准制定实施、金融科技研究、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实践的经验,编撰了《区块链+金融:数字金融新引擎》一书。本书具有技术理论广度、应用探索深度、组织规范高度。

在技术理论方面,本书既介绍了区块链的基本理论、运行机理与关键技术,也阐述了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典型技术体系。通过通俗易懂的介绍,使读者朋友易于了解区块链与金融科技的内在本质,厘清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的关联关系,为后续集成创新与融合应用奠定了基础。

在应用探索方面,本书从不同维度、立体化地介绍区块链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实践情况,总结应用实践经验。首先,通过金融行业典型应用案例的统计分析,洞察发展趋势与应用特征,总结区块链适合解决的金融问题,厘清区块链应用与互联网应用的异同点;其次,以各细分金融领域业务发展的痛点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提供区块链解决方案,并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例证应用价值;最后,总结区块链应用实践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数字票据交易与供应链金融这两类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供读者实践参考。

在组织规范方面,本书既从标准规范的角度,介绍了国内外金融区块链的发展特征与趋势,普及标准规范的重要作用,又从技术、应用、产业等维度,分析区块链技术应用的机遇与挑战,使读者能够客观、理性地认识区块链技术,推动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发展。

总体而言,《区块链+金融:数字金融新引擎》秉持客观原则,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把区块链金融这个体系讲好、讲透,让读者学有所思,学有所用。本书既可以成为政府部门、行业组织、金融机构探索创新应用的参考依据,也可以成为科研院所、培训机构开展人才培养的参考资料。希望更多的金融科技从业人员、投资者、学者能够参与区块链金融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中国工程院院士
电子商务与电子支付国家工程实验室理事长、主任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移动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qwfaFCTYnqjiyIc9GNVsnTpTp2/AGv4IrHC3Tm24sqqW4KUREvC63Zr+2LwToX7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