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1 金融科技概述

2.1.1 金融科技的概念

金融科技英译为FinTech,是Financial Technology的缩写,可理解成为Finance(金融)+Technology(科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9年8月印发的《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的定义,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金融科技是促进金融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它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前沿技术带动,会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业务供给产生重大影响。

从金融科技的落脚点来看,金融科技能创造出新的业务模式及金融产品,满足交易双方的需求,不断拓展业务的新边疆。可以从两个维度理解金融科技:第一个维度是传统金融企业使用信息技术对原有的业务流程实行升级改造,高效使用数据,打通信息孤岛,使得前台业务部门、中台风险防控部门、后台清结算部门的信息流沟通更加顺畅,全面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第二个维度是使用信息技术拓宽金融机构的业态,对象涉及信贷、投资、风险管理和支付领域。

金融是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跨期资源配置的行为,其核心问题是收益与风险的匹配,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天然具有某种内在驱动力,原因在于信息技术可以高效解决金融业务中的信息获取问题,而这些信息又是收益与风险的重要载体,因而,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金融业务中的风险定价、投资决策等市场痛点问题。

金融业务以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载体,信息技术对金融业务的不断渗透,使得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流通过程越发通畅,因而大大促进了新业态的蓬勃发展。对于金融科技而言,科技是手段,金融是本质;科技是加速器,金融是压舱石。例如,针对实体企业与金融机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识别不精准、融资成本高等痛点,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优化信贷模型、降低信贷服务成本方面的解决方案,推动融资审批更加自动化、风险识别更加智能化,有助于疏解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再如,通过推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资金流与信息流割裂的问题,改良顶层架构设计,做到互联互通,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内各部门、各产品业务线的协同作用。

2.1.2 金融科技的发展阶段

业界一般认为金融科技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如表2-1所示。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金融科技处于1.0阶段,这一阶段金融机构逐渐摆脱传统的手工计算,开始以计算机取而代之,目的是提升服务效率、减少成本开支。这标志着金融电子化历程的开始。在1.0阶段,金融机构主要依托IT基础设施完成业务流程处理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交易系统、清结算系统均属于这一阶段金融科技发展的代表性产品。金融科技1.0阶段的突出标志是证券交易及支付清算实现了电子化,这使金融机构的服务品质及效率明显提高。

表2-1 金融科技发展的3个阶段

由于证券投资向来离财富最近,因而业界一旦出现更新、更快的先进工具,将会很快投入证券投资的应用当中。当前炙手可热的机器学习技术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广泛应用于华尔街对冲基金的量化策略中,交易员通过历史数据建立模型,用于未来价格的预测,若自己的模型能比竞争对手捕获到更精准的买卖信号,则能获得丰厚的收益。若将交易频率继续提升至毫秒级,就成为高频交易。高频交易与一般的量化交易相比,单笔交易可以带来的利润非常少,若交易速度稍慢就会导致交易不能达成,进而蒙受损失,因此高频交易对IT系统的低延时性能要求更高。为了满足该要求,从事高频交易的对冲基金会使用性能最好的IT设备,并不断开发性能更优的算法。

20世纪90年代末,金融科技步入2.0阶段,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金融业的大量业务场景从线下转移至线上,金融机构的业务渠道得以拓展,P2P网贷、众筹和移动支付等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快速发展,使金融在长尾市场的渗透率显著增加。金融科技2.0阶段使得金融服务突破了地理限制,不仅降低了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还提升了金融服务的客户触及率,提高了客户对金融服务的黏性。

金融科技2.0阶段显著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长尾市场的成本,科技驱动业务模式的快速迭代,使不同业务之间产生了协同效应。首先,电子商务的出现对于新的支付方式产生了需求,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金融机构开始探索金融创新,从而出现了网络银行、网上证券开户和互联网保险等业务。继网络银行之后,为了满足市场上因信用问题产生的交易摩擦,作为交易过程中信用担保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并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而迅速普及。此外,移动互联也为众筹模式提供了适宜的生态环境。一方面,互联网通过导流的方式使得小额闲散资金的聚集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众筹平台上项目的详细信息可以被投资人充分了解,缓解了投资方在信息不对称方面的劣势。

2016年至今,金融科技进入3.0阶段,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关键技术日益成熟,成为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金融科技从自动化转向智能化。个人计算机的出现催生了金融科技1.0阶段,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的出现催生了金融科技2.0阶段,与前两个阶段的不同之处在于,金融科技3.0阶段的到来并非某项技术的单点突破,而是多年来科技发展的成果在某一时点的涌现。一项技术通常涉及多个领域的内容,以人工智能中的模型训练环节为例,在硬件方面,为了缩短模型的训练时间,需要更适合实行张量计算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这属于微电子领域;在算法方面,需要根据数据特征使用不同的算法,以提升其收敛速度和精度,这又属于工程数学领域;在项目落地时,要考虑模块间的通信,以及系统的伸缩性与可维护性,这些内容又属于软件工程领域。

金融科技3.0阶段使金融业务流程链条中的信息采集、风险防控模型和投融资决策等多个方面受益。在信息采集方面,区块链、AI、生物识别等技术为用户身份识别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广泛应用于远程开户、账户管理和支付确认等业务中。在风险防控方面,区块链技术将多方有序连接、数据可信共享,实现联合风险控制;大数据可以建立用户画像,再汇聚多方面的数据;AI技术对违约风险进行预测,输出信用评分以供金融机构授信决策时参考。在投资环节,金融机构纷纷推出智能投资顾问服务,通过算法构建适合客户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其成本远低于传统的人工投资顾问。

2.1.3 金融科技的发展趋势

1.科技生态融合

从金融科技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AI、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只有相互结合,才能落地到具体的业务场景中,如表2-2所示。大数据通过“喂养”人工智能,才能不断提升其表现,而人工智能的运行和大数据的存储又离不开云计算提供的资源环境。区块链与云计算的结合可以大大降低相关应用的开发难度,加速创新进程。虽然这些技术在理论上有着明显的学科界限,但在应用过程中,彼此的边界正在逐渐变得模糊。多种技术交叉形成的通用及行业解决方案将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主流趋势。

表2-2 基础技术结合产生的新业态举例

2.监管成为金融科技的重要应用场景

金融监管成本的上升成为金融科技应用于该领域的契机,监管科技不仅有助于完善监管体系,还有助于监管效率的提升。传统的监管技术虽然能实现自动化,但智能化程度不够,无法满足当前实时化、全景化的监管要求。金融科技的发展为金融监管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手段。

目前,监管科技已经在多个领域产生成果。国内以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一些互联网公司已经将金融科技应用于“了解你的客户”(Know Your Customer,KYC)领域,通过将企业的现金流、销售状况和信用记录等指标与电力、税务等外部指标相结合,建立信用评价模型,对违约风险进行预警。IBM的WASTON系统提供了金融犯罪认知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内置6万条监管规则,能实现自动化筛选可疑交易的功能,大大减轻了合规工作的负担。未来,监管科技很有可能通过监管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的方式落地于多个监管场景,监管API的特征是对政策及法律法规实现编程后的封装,监管机构将监管API作为一项公共服务,供接受监管的金融机构调用,金融机构将数据“喂入”API后,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产生报告,将结果返回给监管部门。 ka6CS1vDYjmSl1efZCnqxs8iua0RHu7n29Xe5a2xqAnFhtU/MkdDfYVFPtsA8ny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