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中,养育孩子既会让人兴奋,也会让人深感挑战。无论哪种文化背景下,孩子的成长过程都会受到父母、同龄人、老师以及他们所处环境的影响。我们做了大量研究后发现,孩子成长中的任何经历都会塑造他的大脑。所以,无论你是家长、其他抚养者,还是与孩子成长息息相关的老师、教练,都处在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上,都对孩子的发展负有重大责任。值得高兴的是,我们已从大量的科学研究中准确掌握了如何正确引导孩子的成长。
成年人与孩子交流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这背后的原理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过程就是一个能量传递的过程。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之为沟通。当我们沟通时,我们关注的是对话,关注的是如何赋予对话信息和意义。
大脑有一个简单的运行原理,每个人都有,了解它会让你从中获益,那就是:
注意力的流动引导着能量和信息的流动。从人际关系角度来看,这涉及我们如何相互沟通。在亲子关系中,我们将健康的沟通模式称为安全依恋。当特定沟通模式开启时,大脑相应的区域被激活,又叫神经元放电。当神经元反复放电时,新的神经元联结也就随之建立,而且是以一种科学的方式建立,这就是神经可塑性。
简单地说,成年人就是孩子大脑的雕塑师,在我们建立并完善亲子关系时,我们同时也在塑造孩子大脑的结构和功能。
全脑教养法建立在这些基本概念之上,我们还对它进行了具体的扩展。例如,如何通过父母与孩子的互动方式,让孩子的大脑得到最优发展?怎样才算最优发展?在我们回顾了数千项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成果之后,发现了一个虽出人意料但却频繁出现的答案——大脑整合。一个整合的大脑能给人带来健康与幸福。
整合意味着让不同的部分协同工作。大脑分为不同的区域,如左脑和右脑,上层脑和下层脑,它们之间相互连接。当它们连接在一起时,各区域都能各司其职。但当把它们整合起来时,就不仅仅是功能的叠加,而是协同作用的产生,实现了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总和。协同作用发生时,我们会体会到和谐,就像在大合唱时,每个人都在以一种流畅又有活力的方式歌唱。
我们所说的健康的、有韧性的人就是拥有灵活性和适应性的人。幸福健康的人生与大脑的整合有关。
如何帮助孩子创造整合的大脑?在《全脑教养法》中,我和我的同事蒂娜·佩恩·布赖森博士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策略——在生活中帮助孩子整合大脑,我们称之为全脑教养法。它会帮助你了解什么样的互动方式最有可能让大脑以一种整合的方式生长。由此,我们设计了全脑教养12法,旨在帮助你促进孩子的健康和幸福。
全脑教养法包括五个维度的整合。
第一个维度是整合左右脑。右脑是情绪的直接来源,负责非语言交流,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交流,说话的语气,身体姿势和手势,以及回应的时间点和强度。右脑还是我们自传式记忆的储存地。相比之下,左脑则是逻辑的、线性的、语言的。两者都很重要,也非常不同。
第二个维度是整合上下脑。从进化角度看,上层脑相对高级,下层脑相对原始。当我们遇到危险时会触发下层脑的应激反应,我们会变得封闭,不愿意沟通与合作。学会如何与处在防御式状态中的孩子建立联结对父母来说非常重要。有时仅仅需要父母对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情感同身受,然后再进行引导。
第三个维度是整合记忆。了解记忆的不同运作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这能让我们明确如何更好地与孩子沟通、更理解他们,还能帮助孩子了解每种经历都是有意义的。学会运用洞察力对经历进行反思,实际上是在发展理解他人、与他人建立联结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发展社交和培养情商的基础。
第四个维度是整合自我。一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的心理状态是由过往的记忆和当下情绪的综合作用形成的。正是因为存在不同的心理状态,我们才会拥有独特的个性。作为养育者,我们应该关注并尊重孩子的心态,然后通过特定的沟通模式教会他们理解自己的内心状态。已经有研究显示,这种深刻的自我理解能力可以强大人的心灵、促进坚韧性的发展。
第五个维度是整合自我与他人。这涉及如何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即一个人如何在与他人联结的同时保持独特的自我。这是将“我”与“我们”联结的过程。安全依恋就是指建立有益于双方的人际关系。它揭示了一个简单而深刻的发现:当我们尊重孩子的差异,意识到孩子不能总是满足我们的期望和情感需求,让孩子保持自己的个性时,我们就可以和孩子成为一个整体,孩子也不会失去他们的独特个性,这就是整合的关系。你可以学会如何实现这一点。当你这样做以后,你将促进孩子的大脑朝着整合的方向成长。
让我们以一种简单而直接的方式再说一遍:
幸福健康的人生源自整合的大脑,而整合的大脑源自整合的关系。这就是全脑教养法的全部要义。
丹尼尔·西格尔
美国第七感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