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爱护维系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这条船

2020年的时光刚刚过半,全球性疫情的发展态势似乎仍然未见明朗,此时,大部分企业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多员工工作热情逐渐减退。如果把企业比作一条商海中沉浮的大船,显然这些船员正因为汹涌不定的巨浪侵袭而愈发士气低迷。

时间指针倒回到1997年6月,一艘名叫“本福尔德号”的美国导弹驱逐舰,也正经历着严重的水兵士气消沉状况,大部分人已经厌倦了长期待在这艘船上,只想着尽快退役。这是迈克尔·阿伯拉肖夫担任舰长前,所面临的真实状况。但仅仅两年时间,这位舰长让全体官兵上下一心,士气高涨,最终使得“本福尔德号”成为人人尊敬的王牌驱逐舰。

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迈克尔·阿伯拉肖夫上任后,告诉全体士兵:“这是你的船,所以你要对它负责,你要让它变成最好的,你要与这艘船共命运,你要与这艘船上的所有人共命运。所有属于你的事,你都要自己来决定,你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这种主人翁精神的感召下,每个人都努力维护维系着自己生存和发展的这条船,为了自己未来的命运每个人都不敢懈怠半分。

今天,我们身处波澜壮阔的市场海洋里,我们身处企业这条大船上,是否意识到,我们也正如“本福尔德号”上的士兵一样,对这条依托我们自身命运的平台产生发自内心的爱护和投入,我们是否也与共同奋斗的其他成员心系一处,互为协同,各自努力?我们是否真的想到,如果没有公司这条船,船上所有的人都将无法生存,如果我们有幸换一条船,这样的心态是否还会和之前在那条船时的命运相似?

2015年6月,早已宣布“登山告一段落”的企业家王石出现在深圳欢乐谷海岸,参与了皮划艇水上活动,实际上,近年来他一直在积极参与赛艇训练和组织相关赛事,实现他的航海梦想。

在《十三邀》节目的访谈中,他说自己以前不会和弱者一起玩,因为当时的他是一个极其强势的人,骨子里瞧不起弱者。但当他去剑桥读书参加皮划艇运动时,他学会了怎么去平衡整个团队,因为强者一味的强会改变整个皮划艇的方向,偏离既定轨道导致翻船。只有配合弱者的力才能保持整个团队的平衡,让皮划艇朝着目标方向前进。

航海和经营企业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不同层级的员工共同努力,就像一条船在迎风前行时,必须要全体船员协同努力,各司其职,才能顺利抵达彼岸。王石从管理者的角度经由航海运动体会到了协作的重要性。

今天,作为一名普通职员,当你加入了某家企业,道理也同样如此。当你踏上了这条前进中的船,你踏上的那一刻,就是你船员身份自我认同的那一刻。从此,在这条船上,你将与其他船员共同面临莫测的海况,是满载而归还是触礁搁浅,取决于你是否做到与其他船员共同努力、同舟共济。

被称为华为“芯片女皇”的何庭波,从北京邮电大学硕士毕业后,成为华为的一名普通工程师。

从小就是“学霸”的何庭波,把学习的那股拼命劲也用在了工作上。在华为,她比一些男性工程师都要拼命,因此不少人都称她为“拼命三郎”。也正是在这种工作态度下,何庭波很快就做出不小的成绩。这引起了任正非的注意。

2004年,任正非成立海思公司,并任命何庭波为总裁,由她主导芯片的研发工作。这是何庭波最为难忘的成长经历之一,她回忆说:“做这件事情非常难,一开始搞不出,搞出来了又跟先进产品相比差距比较大。”那段时间,她的压力非常大,经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但是她从不把压力传导给员工,一个劲地鼓励大家要坚持下去,只要一直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经过多年的努力,何庭波带领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终于造出了自己的芯片,为华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公司这个平台,离不开领导的提拔,当然也离不开团队同事的帮助。也正是公司为他们提供了自我发展的空间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才使得更多“何庭波”有机会在为公司贡献智慧的同时,依靠平台点燃自己的理想之光。

当然,你可能会说,“何庭波”们再普通,也是工程师打底,如果自己还达不到那么高的技能,公司的发展中,自己也就不会有什么可以贡献的机会。

我们来看来自华为,名叫张金的另一个例子。

张金学历不高,只是一名普通的技术员,但是他却是实践经验丰富的代表。一次,公司有一个项目必须排查处理网上几个VIP的话音质量问题。要想处理好这类问题,工作人员必须完成扛扫频仪、爬铁塔、调天线等高风险和高难度的工作。这等苦差事,别说找不到人,就是找到人了,也不见得愿意干。最后,当时负责网络优化工作的张金主动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白天正常处理工作问题,晚上还要参加关于工作进展的会议,忙得连轴转。

连续多日的紧张工作,让他看起来衣衫不整,灰头土脸,就像是一个泥瓦匠,但张金对此却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不管是衣着光鲜的白领,还是满身泥泞的泥瓦匠,最重要的,都是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来。

一条船,需要不同职位和技能的船员,每一个人都应该在自己所处的职位上,竭尽所能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份热情、技能和专注。只要心系这条船,所有的思考和行动都是在为自己打造这条“船”,你的同事、老板和客户就与你有了深度链接。你投入的精力越多,你所能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也就越会设身处地地觉察到这条船运行的速度和质量。

今天,无论你已身处船板之上,还是准备踏上这条船上,你都应再次发自内心地问问自己:我是否准备好了要将自己的命运和这条船捆绑在一起?如果你的答案是坚定的,那么,就请面对自己内心的答案,做好以船为家,不让它中途抛锚的准备,为此,请贡献你自己全部的能力吧,你值得为此贡献你的全部能量,毕竟,这里也蕴藏着你的梦想之光! OOcUwbZjzyg8DrDP0Nv39Ij3V9o9Jc7/COBTV/DjYZ2lHV+QRMvA0YaVGetiXeQQ



大船最需要阿甘式船员

一条大船安全行驶在海面,是很多无名船员默默坚持、奉献和努力的结果。没错,谁都希望自己可以在这条船上成为指挥船员的船长、大副、二副、三副等等,但是如果没有密切的分工协作,人人都是指挥官,这条大船会自动、安全且高速地行驶在海面上吗?

因此,真正的大船往往最需要阿甘式船员的付出、坚持和对于本职工作超人的投入精神。认识到这一点,无论对于个人还是整个团队,都意义重大,很多商业大佬也都表达出对于“阿甘”的欣赏及对阿甘精神的积极倡导。

2014年,阿里集团在美上市,马云在接受CNBC采访时说,他心中的英雄是阿甘,《阿甘正传》看过不止10遍,来纽约之前他又再次看了。“我想我是阿甘,每当感到挫败感的时候,我都会看这部电影。因为它告诉我,不管发生什么,你都是你!”

2015年1月,他出席达沃斯经济论坛的“对话马云”环节,讲到自己早年处处碰壁的经历时,他再次提及阿甘。他说,2002年,当他正为如何走电子商务这条路发愁时,看到了《阿甘正传》,“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我很喜欢这句台词,要相信你正在做的事,不管人们是否喜欢。”

周鸿祎在2015年年初发给全体员工的新年信中说:“就像阿甘一样奔跑。阿甘不聪明,但他倔强、执着、坚韧。无论其他人怎么看,怎么想,他都会坚持奔跑下去。永不放弃,就能得到好的结果。”

2015年4月20日,俞敏洪在绿公司年会演讲时称,“我特别喜欢《阿甘正传》里的阿甘,我这个人不算太聪明,其实马云也不算太聪明,否则我们两个人不会高考考三年。《阿甘正传》里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我知道我不够聪明,但是我知道爱在什么地方。所以在座的每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生命投入真正的热爱,对你周围的员工和管理者以及朋友投入真正的热爱,对企业,对你的事业投入真正的爱,对你的客户,你的衣食父母投入真正的爱,没有任何商业模式是变不过来的,因为商业模式是外在的,而爱在你的内心”。

2014年6月,任正非首次接受国内媒体采访时说,“年轻人要简单,阿甘就是一个傻孩子。别人说你要好好向雷锋学习才有希望,他就向雷锋学习了,当了班长。然后还要学,就变成排长,才有机会当连长、营长。作到旅长、军长后……他就能把社会的负能量变成正能量。”

同样在达沃斯会议上,他与马云不约而同地讲起阿甘:“华为从上到下都是大傻瓜,为什么呢?好不好都使劲干,因为人多了,自然而然就能给你摸到这个方向,而且我们号召大家听听外面的东西,这个社会阿甘很可爱,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聪明人,如果满社会都是聪明人,谁来种粮食?”

看来,阿甘精神真正地影响了这些商业领袖,然后发自内心地倡导员工也成为阿甘式的员工,这无论对个人、对公司乃至对一个民族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当年,任正非选择自主创业时,并不了解市场的他,认为通信行业产业大,应该好干,就一头撞了进来。进来以后才发现,这个行业的产品太精准化了,这对于小企业来说,非常残忍。爱立信的CEO曾经不解地问任正非:“为什么要选择通信行业这个门槛这么高的行业?”

任正非诚实地回答:“自己并不知道这个行业的门槛这么高。”换作一些聪明的人,对待这样的事情,可能会选择及时止损,另谋他路,可任正非偏偏有些“傻”,他相信,只要付出了,就会有回报,所以既然走进了这个行业,就应该勇敢地继续走下去。

事实证明了,任正非的做法是正确的,如果他当初稍微“聪明”一些,那么恐怕就没有今时今日令全世界瞩目的华为了。

而在华为内部,任正非也经常用“阿甘精神”去鼓励员工。他教导那些年轻人,不要太在乎社会对自己的评价,也不要担心没人肯定,白白做贡献。他要华为员工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但要学会无私地贡献,最终一定会有结果。

公司发展困难时期,很多人感觉华为要倒闭了,或是觉得那些更大的公司才是他们的理想之地,所以纷纷选择辞职,偌大的办公室里,几乎都要空了。但仍旧有一些人选择了留下来,他们没日没夜地加班,却甘愿拿不高的薪水。当华为起死回生时,这些能够放弃自己的利益,与华为共患难的员工,最终都成了华为元老级的人物,收获了最初想都不敢想的财富和荣誉。

还有刚刚加入华为的新生代员工,他们也多是在蜜罐中长大的独生子女,没有在成长时期经历太多苦难。进入华为后,除了薪资和能力上的增长外,他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吃苦了。

华为在巴格达拓展业务时,办公楼刚刚盖好,他们还没有搬进去,就遭遇了炸弹袭击,其中华为的三名员工就在现场,被炸的满身是泥,满脸是土,当他们汗流浃背地从硝烟中逃生出来时,发出来的照片,仍旧是一脸灿烂的笑容。

除了面临这种生死的考验外,华为人还要经受当地严峻生活条件的考验。在刚果建立基站时,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很多地方连最基本的公路都没有,而项目交付的工作都是在野外。他们常常要连续驾车好几天,才能到达工作地点。如果赶上条件恶劣的野外站点施工,甚至连基本的吃喝问题,都得不到解决,只能靠自己带水和干粮,吃住都在车上。当时的刚果办事处服务工程师高学新,因为长期野外工作,操劳过度,多次染上疟疾,但是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苦,依旧坚持在最前线。

任正非说,奋斗的路上,没有终点可循,华为的成功,也没有所谓的秘密,不过就是一个“傻”字,像阿甘一样,认准一个方向,朝着目标,不计回报地付出与投入。

身处大船之上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一点阿甘精神,才能在遇到负能量时,化负为正? OOcUwbZjzyg8DrDP0Nv39Ij3V9o9Jc7/COBTV/DjYZ2lHV+QRMvA0YaVGetiXeQ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