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执行官的执行
——不折不扣的执行

一、决策前100%的沟通,决策后100%的执行

民主集中制依然是行之有效的决策机制,企业的老板在做出重大战略决策之前,征求中层经理的意见是一种良好的工作方式,其目的有三个:一是听取不同的意见,达到兼听则明,让自己的决策更加全面和准确;二是在听取意见和交流的过程中,发挥达成共识的作用;三是体现尊重和信任,从而增强中层执行的精神动力。

作为中层经理,如果老板和高层征求我们的意见,我们就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便这些看法有可能是片面的,可能是不切实际的,也有可能跟老板的想法不一致,也要大胆地提出,只要是自己真实的想法、负责任的想法、善意的想法,就要毫无顾虑、直截了当地提出来。

我们反对那种当面不说、背后瞎说的恶习。作为老板和决策层,要敞开胸怀听取大家的意见,即便是不正确或与自己的想法存在矛盾的建议,也不要打压,说不说是中层的事情,是否采纳是老板和高层的事情,学会倾听是领导艺术的第一门功课。作为中层经理,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如果当面不说,背后就不要再议论了,更不要在决策之后心存疑虑,甚至心怀不满,带着这样的心态开展工作,是不可能执行好决策的,同时对下属也会有负面影响。

许多企业年初的计划决策了、发布了,但是到了年中还在讨论这个计划到底是否可行,这样的企业怎么能够执行好决策?由于考虑情况不够全面,或者某些因素发生了变化,导致当初制定的计划已经不再适用,我们可以在季度经营分析会上重新进行讨论和调整。这属于实施计划过程中正常的动态管理,但是如果没有出现重大的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我们的计划就不要轻易改动,要坚定地执行下去,要做到100%执行。

二、及时、准确、完整地传达上级的命令,让每位员工都知道

执行官的执行,首先就是不折不扣的传达,然后才是不折不扣的执行。

传达上级的命令有三个要求,即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

所谓及时性,就是在公司规定的时间或者是命令发出后的第一时间,向下属传达上级的命令,不得拖延。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某家企业上午9点召开了中层经理参加的会议,总经理布置了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员工隔离、通行码办理、入厂接送、安全检查程序、工作时间安排,以及自我安全防护等七项具体要求,并要求各部门经理现在回去立即传达。中午11点,根据总经理的指令,行政办公室到车间对安全防控要求落实情况进行抽查,发现有三个员工在外边抽烟聊天,口罩拉到下巴上,而且相隔距离不到一米。办公室主任上前询问:“你们不知道公司安全防护的具体要求吗?不能摘口罩,不能聚集聊天,相隔必须一米以上,每个人在厂区都要坚决遵守。”三个员工说:“没听说这些要求呀!”办公室主任找到车间主任,说:“你把上午开会的要求传达给一线员工了吗?”车间主任说:“我还没来得及传达,刚才生产线上出了点情况,我在抓紧处理,结果一忙把这传达要求的事忘了,吃完中午饭,我就开会传达。”办公室主任说:“在会上,总经理要求会后立即传达,安全防控是公司目前最重要的任务,万一员工出了问题,我们怎么跟家人交代,生产也会受到重大影响,这方面出了问题就是大问题。”

从这个案例当中,我们就能看出车间主任在执行上出现了问题,应当第一时间向所有员工传达公司的要求,真正做到让所有员工都了解知悉、提高认识。如果执行到位的话,还应该在公司安全防控文件上,让每个员工都签字承诺,但是他没有及时去落实。这是一种特别不好的思维和工作习惯,分不清哪件事是重要工作,分不清执行的前后顺序,经常会被突发的事件分散精力,牵着鼻子走,而忽略了应当去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所谓准确性,就是能够精准传达命令的真实意图,而不做任何内容方面的曲解和增减。如果自己没有搞清楚指令的真实意图,千万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更不能不懂装懂、似是而非、自以为是,应当及时向指令发出人再次询问或确认,直到彻底搞清楚、搞懂了为止。

讲一个小故事。张老板是做进口机电产品贸易的二级分销商,临近过年了,他让行政办彭主任去给总经销商李老板送一箱茅台酒。彭主任来到李老板办公室,李老板出去办事了,他把酒交给了秘书,秘书说:“李老板的太太在公司,要不你直接交给她,好吗?”彭主任一想,交给老板太太也好,于是当面交给了李老板太太,然后就告辞回去了,并告诉张老板酒已经送到了,因为李老板不在,我当面交给他太太了。张老板一听就发火了,他说:“我让你交给李老板,你怎么给他太太?来不及多说了,我马上打电话告诉李老板。”李老板没接电话,一会儿他回电话说:“我太太把那箱酒打开了,公司来了客人,她拿酒招待客人了。”张老板一听无奈了,马上就说再送一箱过去,他又把彭主任叫来,让他再送一箱,必须亲自交给李老板。彭主任不解地问:“不是刚送过了吗?”张老板哭笑不得地说:“这箱酒是李老板要送给客人的,不是自己用的。”彭主任也很无奈地说:“我哪知道呀?”张老板说:“我没有说清楚吗?我让你送给李老板,你却给了他太太了,你改变我的指令之前,不应当先给我打一个电话吗?”彭主任羞愧地说:“我以为他们是一家人,给谁都一样呢!”

“我以为”是一些执行者的思维习惯,他们在指令中附加了一些自己的认识,从而背离了指令者的本意。如果在执行中出现意外情况,应当先请示指令者,搞清楚之后再继续执行。

所谓完整性,就是传达指示时要保持信息完整、全面,避免出现信息遗漏等问题,导致接收方理解错误、执行出错,或者因为多次补充信息而增加执行成本。

举一个例子,老板给物流部经理打电话说:“你告诉司机,明天给客户送货时,把五件不合格品运回来,再免费送给客户10个包装箱。另外,客户那边有一个样品,带回来之后交给技术部经理。”第二天,司机到了客户那边给物流部经理打电话,说客户不给包装箱的钱,是咱们老板答应白送的,物流部经理这才想起来,赶紧告诉司机就是免费的。又过了几天,老板问技术部经理:“样品的工艺设计做好了吗?”技术部经理说:“哪个样品?我没有收到样品啊。”老板一路追问,才发现物流部经理忘记告诉司机把样品交给谁了。司机把样品交给了生产部经理,然后就直接放到车间了。

这是典型的由于信息传达不完整而造成的执行成本增加的案例,在我们繁忙紧张的工作中,老板的指示总是信息量大而且速度很快,有时还会一件事分成几次说完,中层经理如果没有很好的记忆力,没有有效的整理信息、传达信息的方法,就会造成信息遗漏。

确保完整传达信息的方法主要有四个:第一,如果是通过电话收到指示,就要立即归纳梳理,然后重复一遍,请上级确认是否缺少信息,再安排下属执行;第二,如果是通过微信语音接收指示,最好转成文字,将内容整理清楚,再发给下属,让下属清晰掌握命令内容;第三,如果是专项工作,就要请示老板建立一个临时工作信息群,将老板的指示发送到群中,中层经理只要按照老板的指示,做好分工和监督就可以了;第四,如果是常规性信息传递,应当设计好办事流程和表格,或者在信息化管理系统上增加标准化数据录入栏,用机制防止信息遗漏。

某家玩具公司的老板告诉设计总监:“明天有德国客户到公司考察,请你转告研发一部经理做好新产品的讲解准备,重点要讲解新产品在安全性、娱乐性、智力开发方面的功能升级,以及这次研发的最新亮点——多功能性和可替换性。这件事非常重要,新产品是我们公司的心血之作,这家客户是我们目前接触到的欧洲最大的代理商,一旦达成了合作,我们公司将进入一片新天地。”结果在汇报的时候,研发一部经理始终说不到点上,几次被客户提醒“请讲重点”,老板最关心的亮点也只讲了一个,最后只能自己亲自进行补充。在中午的招待宴会上,老板明显感觉到客户对产品价值的理解还不够全面,对公司的工作效率也略有微词。按照常理,马上就能表态的事情,客户却说回去再商量商量。虽然历经百转千回,最后合作成功了,但是这件事给老板留下了“心理阴影”,每当下属出错时,就会拿出来唠叨一番,责怪中层经理的执行力有问题。

这是一个专项工作,老板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由于信息量太大,研发总监的记忆不会非常全面完整,再加上传达时又隔了一层,信息难免出现遗漏,这种问题最好是用机制来解决。首先,要有一个新产品介绍会的流程,明确参加人的分工职责、协作程序和方法要求,主要内容包括主讲人提前试讲、展厅样品实物陈列、客商接待、现场使用体验、生产现场和研发现场参观等。其次,要有一个新产品介绍的幻灯片标准模板,只要有新产品推介,就可以用这个模板填充内容,再补充一些个性化亮点,就可以直接使用了。当然,为了避免现场失误,最好制作一个专题视频代替现场人工讲解。对于常规性工作,如果我们建立了这一整套模式,大家都执行标准流程,就会大大减少犯错的概率,用“机制的规范”代替“人的聪明”,这才是最聪明的做法。

老板在下达口头指示的时候,通常会“一股脑”地把话全说出来,没有进行结构化、条理化加工,其中还可能掺杂着一些“非任务信息”,比如强调任务的重要性,交流自己的看法,以及反复叮嘱等。这就要求中层经理必须要及时进行整理,逐条逐项列清楚,最好是经过老板确认之后再向下级传达。这么做看似有些慢,但是确保不出错才是真正的快。随着公司管理逐渐正规化,中层经理要学会用流程、工具和方法来传达上级指示和安排下属工作,信息传达的完整性才能拥有体系保障。

三、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理解

老板在下达指令的时候,要把指令的意图给中层经理讲清楚,让中层理解之后再去执行,这是最好的决策与执行方式。中层理解了指令的意图,心里就清楚了,执行的主动性和应变能力就会更强,也就是明明白白去作战,战斗效力才会更高。

但是有的时候,对于一些指令意图,老板不便于给中层讲清楚,或者是时机不成熟,还不到给大家讲清楚的时候,即使是中层询问,老板也不愿意回答,就只有一句话——别问那么多,照做就行了。这时候该怎么办?

我们的执行理念是理解了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要在执行中理解。老板不便于说清楚决策意图,自有他的原因,“事成于密”是许多老板的做事原则。这时候中层就必须先去执行,在执行当中理解,而不是非要搞明白之后再执行,以避免贻误战机。

2013年年底,阿里巴巴在人力资源盘点时发现,在一年之中公司居然增加了5000人,当时的阿里也就不到两万名员工,增长幅度有些大。马云觉得不对劲儿,就做了一个决策:2014年不再增加新员工,员工总数保持出二进一,而且明年的业绩指标保持不变,但是“粮草”不会增加,让各部门经理自己看着办。

这是什么状况?这不是开玩笑吧?下属们有点懵了。现在公司正处在高速发展期,不管是支付宝,还是淘宝,要做的项目太多太多,急需扩充团队,我们在打仗,你却在断粮草,这是啥意思啊?但是当大家看到马云一脸的严肃,不像是开玩笑,这事必须要办,也只好去执行。结果,阿里巴巴2014年的业绩不仅没有退步,还实现了大幅增长。

这是什么原因?其实马云看到了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惯性旋涡”。什么是“惯性旋涡”?就是雄心勃勃的部门为了开拓新项目,创造新业绩,往往会把项目越做越大,战线越拉越长,再加上部门之间攀比,就会拼命争抢人员和资源。此时如果管控不力,就会导致一些项目失败,产生许多资源浪费。此时,为了保持高速增长,又必须补充“粮草”,一方面接连出现失败,另一方面为了弥补失败的漏洞而急速扩充组织,让公司陷入恶性循环。

老板之所以是老板,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通常优秀的企业家都会有超前的眼光和独特的思维,这是许多中层经理达不到的境界。因此,作为中层经理能够理解命令意图更好,如果理解不了,就先执行起来,可能在执行中慢慢就理解了,也可能到最后才理解,甚至执行结束了也不理解,这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绝不能不理解就不执行,也不能执行打折扣。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情,只要不是违背道德的事情,“干就行了”。

四、在战略执行上,不是量力而行,而是全力以赴

刘强东曾对员工说过:“我请你们来,不是想让你们证明我的决策是错误的,而是让你们把我的决策落实到位、执行到位。如果执行中遇到困难,你要主动想出办法,坚决落实到位。”虽然这番话有些简单,但是却说出了执行中的一个道理,只有心无旁骛、全力以赴地做一件事,我们才能拥有最后的成功。

为什么有些企业执行效率低?因为大家没有全力以赴。为什么没有全力以赴?因为总想给自己留后路。为什么要留后路?因为人们都有躲避风险的本能,这些风险包含很多内容,小到丢面子,中到丢饭碗,大到丢性命。

在企业中,通常没有丢性命的事情,但是担心自己的利益或者名誉受到损失却是普遍心理,所谓成长就是抑制或者摆脱人性的弱点,彰显或者弘扬人性的优点。

我们再讲一位阿里巴巴的员工——彭蕾,她从大学教师的岗位转行到阿里巴巴,先做了10年的人力资源管理,为公司挖掘了许多顶尖人才,然后在39岁时出任支付宝CE0,42岁时出任蚂蚁金服CEO,蚂蚁金服的市值一度超过6300亿元。彭蕾有一句名言——无论老板的决定是什么,都要把老板的决定变成正确的决定。

有一年,马云看了电视剧《历史的天空》受到启发,让彭蕾给阿里招聘一位“政委”,通过思想文化工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彭蕾琢磨了一段时间,成功推出了一项“阿里政委”的工作机制,天天给员工送温暖,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员工的向心力大大增强。还有一年,随着马云的一道任命,让只做过人事和财务工作的彭蕾去管理支付宝。彭蕾二话不说,立即赴任,日夜兼程,对内提升管理水平,对外提升用户体验,终于把支付宝做成了“中国新四大发明”之一。

天马行空的老板,加上执行落地的中层,这是经营团队的黄金组合。不给自己留后路,不给自己留面子,不给自己找借口,没有什么量力而行,全部都是全力以赴,这样的“硬核中层”未来就是老板事业的合伙人。

面对公司的战略,面对老板的决策,中层的角色就是执行官。这个执行官,在战略决策前要同频,在执行过程中要同步,取得成功后必然会同庆! kKWrYkWS915vInu7VoHb0J3Oz66m/U42SUvO9m3Nr6ZjY9gi5RObe4QKChI0RcN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