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推荐序一

正值我们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医药预防医学分会在中医预防学科建设之际,接到包丰源老师的《心转病移》出版书稿,欲邀写序!作为有着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的医务工作者、宣教者和中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我对患者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之余多会重复了解患者的疾病问题,包括心理状态。在疾病面前,多数患者六神无主,忧心忡忡,特别是重病患者,见到医生更是战战兢兢,一脸茫然,不知大夫会给一个什么结论?古今精良大德名医,都会高度重视患者的心理状态,巧妙化解这一状态更利于患者的疗愈。

“医,可为而不可为。必天资敏悟,读万卷书,而后可借术以济世”。因此,读到《心转病移》,我颇有豁然开朗、爱不释手之感。它通俗易懂,贯穿儒、释、道和中医的文化精髓,在疾病预防过程中有很好的临床参考价值与社会意义。同时,包丰源老师所提出的“心智医学”也是我所向往研究的方向,他已经积累了众多的人群实践经验与康复案例,多年矢志不移,学习、研究、探索、实践、应用,在预防疾病与疾病康复中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舵柄在手,可免沉溺之患”,该书的出版是可喜可贺的事情。

当今罹患疾病的人群中,因情志导致的疾病者为多。情志是指人体的一系列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为心所主。心是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涣散则身弱。故,《黄帝内经·灵枢·邪客》说:“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包丰源老师所提出的“心智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情绪致病机理入手,通过认识理解、体会总结、应用研究、案例分析、实践经验,帮助人们看清疾病的真相,除掉封闭内心疾病的壁障,打开一个个心体,追溯不同情绪产生的源头“种子”。掌握心智运行的规律,不同情绪形成的致病因素,成为一个会看病的明白人。邵尧夫在《渔樵对问》中说:“能用天下之目为己之目,其目无所不观矣。”挽救生命,呼唤快乐!这不但是医务工作者的心愿,更是大众的心声,为此,我愿为本书出版作序。

中医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了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很值得深入研究与探索。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独立科学,坚持“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今天,应化繁就简,以简驭繁,彰显中医“治未病”的文明符号。衷心祝愿本书的出版能够给更多的读者有所启迪,带来不同收获。值得提出的是,临床不能把看病只当成是一种医疗技术,看不到其“凝聚着的深邃哲学智慧”,要理解中医中的情志对生命的影响与重要性,善用“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这把钥匙”。

走出情绪困扰,唤醒自愈潜能。在国家把中医药发展作为国策之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宣布实施之际,我们要大力弘扬祖国中医药传统优秀文化,让中医这颗璀璨的明珠闪烁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为,它能给人类带来永久的健康。

李桂英教授
中国民族卫生协会中医药预防分会会长
《家庭医学》杂志主编 ohIAzk7rKOgJtlD5g6rUj3fzfdFLmKfK+ahsme/kR6GV6XduaR+SvzT1aka0CgY/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