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七、水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技术

(一)保护生物学的基本原理

保护生物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是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结合,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原理和工具,并为科学研究和管理实践架起一座桥梁。其主要内容包括物种的灭绝规律、物种的进化潜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关系、保护区的设计、生境的恢复、物种的再引入和迁地保护、生物技术在保护生物学中的应用等。

保护生物学最基础的理论是岛屿生物地理学。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都可以看作是大小、形状、隔离程度不同的岛屿。如湖泊可以看作是陆地海洋中的岛屿。岛屿生物地理学是研究岛屿上物种数目与面积的关系,物种的进入、迁出规律和达到平衡的过程,为解释生物的地理分布和保护区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认为物种数随岛屿面积的增加而增加,并且有如下关系:

S=CA Z

式中:S为物种数,A为岛屿面积,C、Z为常数。

对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多种解释:①栖息地异质性假说。这一假说认为,面积增大就增加了更多类型的栖息地,因而可以容纳更多的物种。②随机样本假说。这一假说认为,物种在不同大小的岛屿上的分布是随机的,大的岛屿为大的样本,因而包含较多的物种。

岛屿上物种的平衡受如下两个因子的影响。

(1)面积效应。面积大的岛屿,物种数多。对于某一大陆边缘距离相等的一系列岛屿,物种从陆地迁到这些岛屿的速率是一样的,但物种的消失率不一样,小岛屿上的物种消失率高些,因为空间小,种间竞争激烈,允许容纳的物种数相对较少。

(2)距离效应。岛屿与陆地和其他岛屿的距离越远,其上的物种数就越少。因为在岛屿的面积相等时,岛屿与陆地和其他岛屿的距离越远,其上物种的迁入就越慢。因此,岛屿的片断化和隔离,将造成物种数的减少。

依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理论,Diamond(1975)总结了设计自然保护区的几点原则。

a.保护区面积越大越好。

b.单个保护区要比面积相同,但分隔成若干个小保护区好。

c.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越靠近越好。

d.若干个分隔的小保护区排列紧凑较好,线性排列最差。

e.有走廊连接的若干小保护区比无走廊连接的好。

f.圆形保护区比条形保护区好。

但是有人认为,物种数随栖息地异质性增加而增加,因此不赞成设一个大的保护区,而建议在一个较大的地理尺度上选择多个小保护区。

由于岛屿生物地理学在物种数变动的具体机制上不清楚,特别是对具体哪些物种有影响不清楚,因而其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尽管如此,岛屿生物地理学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岛屿化这一现象上来,研究物种迁入、迁出的动态变化和相关的因子,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仍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二)水生生物资源保护

1.天然渔业对象的数量保护

随着经济的发展,应当将渔业的重点逐渐从天然渔业转向养殖渔业,保护天然渔业资源和水环境。对现在天然渔业仍占相当比重的地区,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规定禁渔期,保护产卵场。同时进行科学的管理,控制捕捞强度。

2.养殖种类种质资源保护

对养殖种类应当采用高新技术培养新品种,而对它们的野生种则应予以保护,避免近亲繁殖与不适当的杂交。

3.慎重引种驯化

引入新种一定要考虑它对本地种的影响,控制引入种的范围。

4.保护栖息地,建立保护区

对一些重要的类群,如中华鲟、白鳍豚等,要重点保护它们的栖息环境。

由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对水体的干扰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河流的梯级开发,对水生生物资源影响极大。因此要选择适当的地区,主要是在多样性高的地区建立保护区。如长江上游,随着葛洲坝、三峡大坝、乌江大坝的建成,建立保护区很有必要。 ABpYmfNbqJKlQN/NWgxu0T7JtvnlYzhIuLW0fWQgME1vj4qkUC238GZF6nksbwF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