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尼安德特人到哪里去了?

杜塞尔多夫城是德国著名诗人海涅的故乡,在离城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名叫尼安德特的河谷。1856年,采石工人在河谷南侧的石灰岩峭壁上发现了一个山洞,在洞中的土层里发掘出了一副人的骨架化石,上边有14块骨头,还包括一个头骨。据测定,这是一个男性个体,年龄为四五十岁,额骨向后倾斜,枕骨突出,头骨高度较小,但脑容量较大,约为1230毫升。

这些化石出土后,曾引起过长时间的争论。1864年,爱尔兰的解剖学家金氏经过详细研究后肯定,这是一个人类新种,并把他定名为尼安德特人,简称“尼人”。

尼人代表着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化石在欧洲、亚洲等广大地区都有发现。这说明一二十万年前的地球,曾经是尼人的世界。

尼人比起他们的前辈直立猿人,有了很大的进步。他们已经能够制造出相当精致的工具,出自他们之手的石器很薄,刃口锋利。北京猿人只会用火、借火、存火,而尼人则学会了用燧石摩擦取火。尼人还开始思考生命的活力来自何处、人死后到何处去这样的问题。在罗马附近的一个山洞里,有个尼人的头下放着石器,在他的周围整齐地排列着74件石器工具,身上还放着红色的氧化铁粉。很显然,这是有意安葬的,似乎是希望死者能恢复生命的活力,到新的世界里继续使用陪葬的工具。

但是,大约在7万年前,兴旺一时的尼人突然销声匿迹了,从历史舞台上悄然消失,智人走上了人类历史舞台。尼人到哪里去了呢?这成了人类学上的悬案之一,也是人类学界热烈争论的问题。

第一种观点认为,造成尼人灭绝的直接原因是他的语言能力低下。科学家们对尼人的头骨化石与现代成年人、婴儿、黑猩猩的头骨进行比较,塑造出尼人的声道模型,用计算机测定尼人的发音能力,结果发现,尼人的声道像婴儿和黑猩猩一样,还是单道共鸣系统,发音能力十分有限,只能通过改变口腔的形状来改变声音。语言能力落后就势必影响到思想交流和种群的进步,因而尼人发展滞缓,逐渐趋于灭绝。

第二种观点认为,尼人灭绝是由近亲通婚造成的。尼人生活在较小的群体内,实行群内通婚。由于近亲交配,这就必然造成人种退化。尼人眉脊突起,额骨收缩,直立姿势反而不如猿人,走起路来一定踉踉跄跄。落后的直立姿势使尼人行动缓慢,反应迟钝,在狩猎、御敌中处于不利地位,渐渐地就灭绝了。

第三种观点认为,尼人是被智人消灭或同化掉了。智人的体质形态和智慧要比尼人发达,在与尼人的斗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他们就像先进民族消灭落后民族一样,消灭了尼人。很多出土的尼人化石上有受伤的痕迹,这可能是与智人搏斗后留下的。也有可能剩下了一小部分尼人,他们在与智人通婚后,就慢慢地被同化了。

对于尼人灭绝的原因,人类学家至今还不能做出确切的回答,但随着古人类学研究的深入和考古发现的增多,人类历史上这朦胧模糊的一章,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科学小讲堂

尼人与野人

尼人当时分布非常广泛,其踪迹遍布欧亚非三大洲,数量一定很可观。据此有些人类学家认为,智人既不可能把全世界的尼人消灭干净,也不可能将他们全部同化。最大的可能是在与智人的斗争失败后,一部分尼人被迫退居荒野,停止了进化,成为人类发展道路上的旁支。

苏联学者基米特里·巴耶诺夫在翻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后,认为尼人确实留有后代。罗马古籍中曾有这样的记载:公元前86年,罗马将军苏拉在地拉琼遇到过森林之神,他口齿含糊,音调刺耳,说话像马嘶鸣。公元2世纪时的地理学家波桑·尼斯曾留下这样的记录:“森林之神只有人的形状,没有一般的人性。”这里所说的森林之神就是尼人。在迦太基人制造的陶瓷上也描绘了一种人形动物,很像是尼人。据此推测,尼人一直生存到有史时期,与人类并行生活着。巴耶诺夫认为,现在通常所说的野人,很可能就是尼人的后代。 WfjzLGRyodYI1lUJMJMTeoAbuF/vgFEJkPvW3jzFByxY42xbM76QQkrPz5gmU/y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