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谁是人类的祖先?

从各个民族的神话传说中不难看出,人类很久以前就迫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祖先是谁,但直到19世纪才有科学家提出人与猿同祖的猜想。但在当时,还没有找到任何一块化石来证明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所以这种猜想不时受到怀疑。

近百年来,陆续发现了一些古猿的化石,可以证明人类是由古猿演变和发展而来的,但由于人们所能找到的古猿化石及遗物数量极少,又很零碎,无法彻底了解古代猿类和古人类当时的真实面貌,所以至今国际学术界对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仍然争论不休。

一部分学者认为,全世界的人种是由各种不同的古猿演化而来的,这一派的学说称为“多祖论”。另一部分学者认为,全世界人类起源于同一种古猿,这一派的学说称为“一祖论”。大多数学者倾向于“一祖论”,然而古猿种类很多,究竟哪一种古猿才是人类真正的直系祖先呢?

有些学者主要从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入手,分别从卵的发育、躯干和四肢的比例、脊椎、骨盆、头骨、手、足一直到脑的结构等方面做了比较,推测类人猿可能是人类的祖先。很多学者却不同意上述论断。他们认为,类人猿在体质结构和其他许多特征上虽然与人类相似,但“相似”不等于“相同”,因此只能是旁系亲属,不可能是直系亲属。用分类学的术语说,类人猿和人类都属于灵长目,但不属于同一个科,两者相距还比较远。也就是说,这二者都是由某种更早的古猿演化而来的。

那么这个更早的古猿又是谁呢?很多学者认为,这就是腊玛古猿,可以把它们作为人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的活样板。美国科学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发现腊玛古猿牙齿珐琅质上的菱形晶体呈锁柱状,与人类的颇为相似,而与类人猿的显著不同。美国古人类学家甘特指出,这个特征是腊玛古猿作为人类远祖的“第一个最有力的证据”。

英国人类学家里基在对非洲腊玛古猿上颌骨化石的研究中发现,其犬齿窝与人类的很相似。犬齿窝是用来固定一块有助于说话的筋肉的,使发音器官可以发出比较清晰的音节。由此可以推断,腊玛古猿很可能已经有了说话的能力。经考古研究发现,腊玛古猿虽然还不会制造工具,但能够使用石块和树枝等天然工具,而且有吃植物和动物的习惯。然而,近年来有些学者对腊玛古猿的所谓似人科特征提出了怀疑,甚至持否定态度。他们认为,腊玛古猿不是人科的最早成员,只是人类发展系统中的一个旁系。

于是,又有一部分古人类学家提出,南方古猿是从猿的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人科早期成员,代表着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或一个发展阶段。一般古猿的脑容量为400~500毫升,而南方古猿非洲种中有一支其脑容量达到了680~775毫升,相当于现代人脑容量的1/3~1/2。由此似乎可以断定,最早跨入人类门槛的是南方古猿。

另一些古人类学家却对此持否定意见,他们认为,“完全形成的人”是同时并存的。南方古猿虽然具有“正在形成中的人”的某些特征,但没有发展成人。它们只是人类发展系统中的旁系,距今约100万年前最终灭绝了。 pxGjn1VXNzpy3OI7IZ1G+IGVkVQxfiGS9i7mcZyMT6uL5OixIJPPNAyjqvd0s/2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