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认识人体的中枢命脉
——肝

“肝者,将军之官”,是人体的中枢命脉,是人体的先天之本,人体的排毒工厂,是管理人体气、血、水流通的“中央银行”。一旦肝脏功能不佳,亚健康就会迫不及待找上门来。

肝为人体先天之本,养命先养肝

“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曾经在中医学界形成了普遍共识。然而,大约两百年后,又有人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说法,“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人身元气萌发之脏”。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体的元气虽然根基于肾,但却萌芽于肝。

肾属于泌尿系统的一部分,负责过滤血液中的杂质、维持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最后产生尿液排出体外;同时也具备内分泌的功能以调节血压。

肝,是高等动物身体内以代谢功能为主的一个器官=,是体内最大的脏器。有储存、合成、分泌、解毒和防御等功能。

其实,这两种观念都有一定的道理。

“肾为先天之本”论是从自然生命源头的角度来讲的。肾脏孕育生命的火种,如果没有肾脏纳藏的生命火种,就不会有生命迹象的存在。

“肝为先天之本”论立足点则是自然生命运作过程。我们知道,胚胎是每个生命乐章最开始的地方,而胚胎生命必须仰仗母亲肝血的供应才能生存下来。如果母亲肝血供应不足,也就不会有健康生命的存在。可以说,肝脏早在生命孕育的过程中,就已经在发挥作用了。因此,肝是生命能量的源头,生命能量依靠肝血得以储存。

肝是生命能量的源头

早在生命降临人世之前,肝脏已经在发挥作用。每个胚胎必须仰仗母体肝血的供应才能生存下来。如果母体肝血供应不足,将不会有健康生命的存在。肝是生命能量的源头,生命能量依靠肝血得以储存。

《黄帝内经》有“血气者,人之神”。有了肝脏供给的血液,人体才能吸收大自然的能量,生命运作过程才得以继续。肝脏每分钟处理的血液量达1500毫升,由此,我们认为肝脏是人体的血库,即所谓“肝主藏血”。肝脏的藏血功能,说的就是肝脏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的功能。其具体运作原理为:当人体活动时,血液由肝脏流到周身各处;当人体休息时,血液又回到肝脏储存起来。如果肝脏藏血功能正常的话,还可以有效凝血。因为人体所有凝血因子几乎都是由肝脏制造的。当人体突发“流血”状况时,肝脏既能发挥凝血功能,又能保证人体足够的应急血量。一般情况下,肝功能与人体凝血功能紧密相连。肝硬化患者出血过多甚至死亡是临床常见的病例,这是由于肝功能衰竭加重了人体的凝血障碍。

肝脏的藏血功能除维持自身正常活动以外,还将纳藏的生命能量输送给五脏六腑,供应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凡是肝血供应不足的地方,就会有不健康的症状表现。

由此可见,肝脏是自然生命在孕育之后得以正常运作的活力源头。从生命运作过程来看,肝应为先天之本。

人体的排毒“工厂”——肝脏

额头无缘无故冒出小痘痘,不能化妆,浪费了这天生丽质。下巴也悄无声息地多了不少痤疮,又疼又痒,又红又肿,遮也遮不住,挤掉一定会很疼,还会留下痘印,怎么办?怎么办?心情也跟着变得很糟……

现在,上班族们生活节奏加快,总是遇到这样的尴尬。每到一个新岗位,每次接手新任务,总会承受来自各方这样那样的压力,自己也想“小试牛刀”,展示自己的能力。于是,加个班、熬个夜在所难免,可是之后呢?睡眠不足,皮肤没了光泽,花钱买化妆品也抹不掉、盖不住脸颊难看的色斑。吃东西消化不了,有难闻的口气,好不容易才甩掉的游泳圈又开始耀武扬威。明明忙乎了一整天,精疲力尽,但是到了半夜一两点还是睡不着。想不通为什么头很痛,即便喝了咖啡、浓茶,还是没有办法集中精神工作。工作赶不上进度,领导动不动叫去谈话,同事也开始埋怨,心情更加郁闷。其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藏在肝脏里的毒素在作怪。

痘痘长在脸上不同的部位,说明不同的器官毒素堆积。而额头上长满了痘痘说明你的肝部毒素过多,肝已经在超负荷工作了。

可是,我们身体哪里来的那么多毒素呢?

医生说,人身体中的细胞、组织、器官等都会产生有害的物质,这些就是毒素。西医更明确地表示,人体内的毒素主要来自脂肪、糖、蛋白质等的代谢。

具体来说,这些物质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废物。吃进去的食物经过肠胃消化,会留下残渣,如果没能及时排泄出去,就会留在肠胃中成为腐败物。还有我们平时吃的水果、蔬菜,洗不干净,残留农药也会被一同带进肚子里。女性用的化妆品中可能含有重金属,时间长了,难免会沉积在体内。人吸进被污染的空气、喝了被污染的水都会在体内留下毒素。可见,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毒素的包围之下。

一旦人体积存太多的毒素,健康就会出现危机。所以,排毒是我们健康生活的重要内容。怎样才能把它们排出去呢?

其实,人体有自己的解毒器官——肝脏。我们知道,肝脏具有排毒功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工厂”。吃进去的有毒物质,有损肝脏的药物,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等都必须依靠肝脏来解毒。肝脏会分解胃或身体其他器官制造的废物,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中,最后将毒素排出体外。

举个简单的例子,人喝酒以后,胃、小肠先吸收酒精,然后进入血液,血液通过肝脏后进入全身循环。因此,流过肝脏的血液酒精浓度往往很高。肝细胞可以将酒精分解为其他化学物质,紧接着这些物质会被进一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然后排入尿液,或者从肺排出,这就是人体精密的解毒机制。因为肝细胞能够代谢的酒精是有限的,所以如果喝太多酒,肝脏是没有办法全部处理掉的,这样就容易得酒精肝。

排毒是肝脏的主要工作

人体积存太多的毒素,健康就会出现危机。所以,排毒很重要,而肝脏的主要工作就是排毒,它负责分解胃或身体其他器官制造的废物,然后以无害物质的形式分泌到胆汁或血液中,最后将毒素排出体外。

医生常常告诫我们,最好能在每天晚上11点之前睡觉。因为这个时间是肝经运行的最佳时间,也就是肝脏排毒的时间。而肝脏的排毒一般都是在熟睡中进行的,如果这个时间不睡觉,日积月累,肝功能会出现紊乱,解毒效率也会降低,到最后可能负荷过重引起各种病症。因此,早睡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管理人体气、血、水流通的“中央银行”——肝脏

痰多咳嗽,好像肚子里面全是痰一样,怎么吐都吐不完。以为是肺有毛病,清了好久,不但没见效果,反而长成了硬邦邦的大疙瘩!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肝者,将军之官”。意思是说,肝脏在五脏中就像国家的将军一样,随时调度蓄势待发的千军万马,负责指挥、调节人体活动,肝脏的一举一动事关人体健康和生命质量。

肝脏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液在全身的输送运行,主导气机的升降出入,管辖水液的输布与排泄,因此,肝脏是人体气、血、水流通的“中央银行”。

首先,肝可以说是我们身体里的大血库。当我们活动的时候,肝就将自身所藏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其他脏腑和身体器官的各项生理活动。当我们睡觉休息的时候,血又会回归到肝脏中贮存起来。

我们知道水库是有闸门的,它不会漫无目的地蓄水,也不会肆无忌惮地放水。如果水库只管蓄水,那么日积月累,堤坝崩溃,水库将不复存在。相反,如果只懂得放水,存不下一点儿水,水库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同样肝脏这个人体血库也有闸门,它并不是单纯地储藏血液,还可以调节血量,防止意外“流血”的发生,保证身体有足够的血液可以应急。

肝脏就像水龙头一样,能够调节人体血液流通的量,既不能开到最大导致意外流血,也不能开得太小导致身体供血不足。

中医中的“肝”并不像西医,单纯地表示肝脏,还包括与肝脏息息相关的一系列器官如:眼睛、筋骨、消化系统、生殖系统等。它们都需要肝血的滋养,倘若血库中藏血不足的话,它们的功能发挥就会受到影响。那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年纪轻轻的却看不清楚东西,看书的时候光线稍稍变弱一点点,眼睛里的字儿都在打架。还有一些人总是在纳闷,堂堂男子汉竟然拎不动一袋大米,还总叫嚷着手脚麻;明明睡了10个小时,可还是浑身没劲儿,不想干活儿,这也是肝血不足的原因。

因此,血库藏血充盈,各个器官能够得到充足的养分,抵御邪气的能力会加强,抵抗力、免疫力也会提高。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很多肝功能不好的人总是容易感冒。

由此,我们推断肝血不能虚,否则,不但肝的各项生理功能会受到影响,其他脏腑也会受到牵连,身体健康就没办法保证。

其次,肝脏可以调畅全身气机,推动血液运行。

人体中的气通过升降运动维持脏腑活动。气的升降活动需要多种器官的参与,其中包括肝脏,这就是肝对气的疏泄功能。我们知道血液需要跟随气机才能运行,如果气不通,血液也没办法流通。肝气疏泄正常,气血就不会瘀滞。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气血流通畅通,就不会觉得有压力,也不会无缘由地烦躁。另外,水液也需要跟随气机流通,气机畅通无阻,水湿就能正常排出体外,脸上也不会长暗疮。所以,维持肝脏正常疏泄功能是非常有必要的。

值得注意的是,保持肝正常疏泄并不仅仅是说肝脏可以让气血正常运行,还指肝不能疏泄太过。倘若肝疏泄太过的话,过于旺盛的肝气就会转化成肝火,肝火大的人,火气就大,即使遇到很小的事情也会生气发怒,没有熬夜眼睛也会充血,眼珠布满血丝,这都不利于肝脏的健康。

再次,肝脏可推动周身水液代谢。

正因为气具有推动作用,所以可以推动血液、水液的代谢。肝的疏泄功能,不仅会影响一身之气的布散,还会影响水液的代谢。如果肝脏疏泄失常,气机运行紊乱,会使水液的输布排泄出现障碍,导致水湿不能正常排泄,而蓄积停留在人体某些部位。水湿蓄积太多就成了“饮”。我们知道,中医中把人体正常的水液分为三种:精、津液、水,其中精最为稠密也最为精微。“饮”就是比较稀比较清的津液。

咳嗽痰多,别忘了检查肝

咳嗽痰多别只顾着清肺,肝不好也会形成痰。因为肝脏可以推动水液的代谢。如果肝脏疏泄失常,气机运行紊乱,水液不能及时排泄出去,就会蓄积停留在体内,形成痰。

“饮”累积过多,在热邪的作用下就会进一步变得黏稠形成痰。痰和饮除了吐出来的,大多数在体内是看不见的。中医所说的痰和饮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吐痰会非常吃力,必须用力地咳才能把痰吐出去,这是“痰”。而有的人很轻松一呼气痰就咳出来,而且痰的水分还很大,这就是“饮”。痰进一步发展,就会长得像身体里面的硬疙瘩一样。这是痰在热邪的作用下,进一步恶化转变成的痰核,西医管它叫脂肪瘤。脂肪瘤进一步恶化,就成了癌,可能会危及生命。

总之,肝好气血才充盈,心情才舒畅,水液代谢才正常,身体才健康。因此我们应该呵护好肝脏。

肝不好,亚健康找上门

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大、生活节奏快,很多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那么,什么是亚健康呢?

简单点说,亚健康就是虽然还没有到生病的程度,但人却感到不舒服。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明明没干多少活儿,却动不动就觉得累。中国有些学者把亚健康的表现归纳为“一多”和“三少”,其中“一多”就是疲劳多,“三少”就是活力减少、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弱。简单解释一下就是,年纪轻轻却什么都不想干,整天死气沉沉的没什么活力;遇到一件事情,不能马上想出解决办法;到一个新的环境或者新的工作岗位,又或者刚接手新的任务总是不能快速进入状态。

同时,亚健康还表现为:谁也没招你,谁也没惹你,可就是闷闷不乐,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没有熬夜,也没什么担心的事情,却总是不能集中精神工作。工作了一天,晚上躺到床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早上起来黑眼圈也出来了,脑袋还觉得沉沉的。可有的时候又会哈欠连连,见到床就能倒头睡,睡着却总也醒不了,还一直做梦。有时候会健忘,自己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自己都没有印象。甚至还会食欲不振,不管什么好吃的都不想吃。有的人会出现一种情况就是,没干什么重活,天气也不热,却总是汗流浃背的……总之,亚健康的表现还有很多,而这些表现中最突出的要数疲劳、精神失常和睡眠不好,而这些症状都与肝脏有着密切的关联。

首先,中医认为肝与疲劳关系密切。疲劳很容易理解,就是浑身没劲儿,不想干活儿,不想打球,不想走路……

《黄帝内经》中有句话,“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意思是说,肝脏是人疲劳的根本原因。因为肝血充足才会手脚灵活,伸缩自如。如果肝血不足,人四肢僵硬,想动又动不了才会感到疲劳。这说明肝脏可以通过藏血和调节气血运行来影响疲劳感的产生,调节疲劳程度的轻重。

通过上一节,我们知道,肝脏对于人体气、血、水的生成、输布和代谢有着重要影响。如果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不能保证气、血、水的正常运行,结果肯定是脏腑和筋脉得不到足够的养分,从而产生疲劳感。

另外,五脏相连,肝功能失常,可能影响其他脏腑的正常工作,从而造成其他器官的不适,这些都有可能引起疲劳。

其次,肝具有疏泄功能,所以心情不好要靠肝脏来调节。中医认为心情的变化与气、血有很大关系。如果气血运行通畅,人就不会觉得郁闷,而气血瘀滞肯定会影响心情。《黄帝内经》中说,“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意思是,精血过多,人就容易动怒发火;精血不足,人又容易害怕。这就说明心情的变化与肝血的盈亏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血随气行,精血需要跟随气运行,气机通畅,精血输布就不会受阻。因此,我们正常的情志活动,也要依赖气机的调畅。气、血的流通都需要肝脏的调节,所以,亚健康心理、精神上的一些表现统统都是肝功能失常的表现。

再次,失眠的发生也和肝脏疏泄功能失调息息相关。

心俞穴对治疗失眠、健忘有很好的作用。该穴位位于第五胸椎的左右两旁,约1.5寸的地方,患者趴在床上,另一个人以双手拇指指腹同时向下用力按压该穴位就能很大程度上缓解失眠。

引起失眠的原因有很多,或者精神受到刺激,神经始终是紧绷绷的;或者生了场病一直没有好,身体也被拖得虚了;或者吃东西没有节制,遇到自己喜欢吃的就胡吃海塞,吃进去又消化不了,只能在肚子里翻腾;再或者经常黑白颠倒,生物钟紊乱,在应该睡觉的时间睡不着,而该工作的时候又没精打采的等等。

很多中医学家都认为失眠的原因可能是血虚血瘀,而血虚血瘀又和肝功能密切相关,因为肝脏掌管血液的流通。同时,焦虑、烦躁、心神不宁等不良情绪也要依赖肝脏的调节,所以,养护肝脏是中医治疗失眠的一种重要方法。

最后,肝功能受损波及其他脏腑。

我们知道,心脏负责血液的调度,而肝脏这个大血库却是它工作的前提。因为肝藏血充足,心才有血可调。同时,肝能促进血液的正常运行,也可以减轻心脏的负担。所以,肝功能受损或者患肝脏疾病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脾负责全身能量的补充,有了脾提供的能量,人才能活动。而气机通畅脾胃才能正常运化,气机通畅又需要肝脏的参与。所以,肝正常疏泄,人体活动的能量才能得到保障。反过来,肝功能受损,脾胃功能也会受到限制,人体活动所需能量得不到补充,当然会觉得疲惫。

身体能量的产生和肺也有很大关系。肺吸收空气帮助心脏管理血液的运行,气血循环正常,人才会精力充沛。如果气机不畅,肺的正常呼吸就不能正常进行。

中医理论认为,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生。肝血依靠肾精的滋养,肾精又因为肝血不断得到补充。如果肝不好,肾精得不到补充,从而影响肾功能。

总之,亚健康状态的异常表现实质上是肝脏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所以,当心肝不好,亚健康就会找上门。

五脏是兄弟,肝好才能五脏安

延年益寿,几乎每个人都有这个想法。当今社会,人们在面临强大的生活、工作压力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保养自己的身体。一些人把注意力放在补肾上,如果真是这样,就应了一句俗语:“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当然,“肾虚”或许是普遍病症,但盲目滥补,却会损害身体健康。因为不管食疗还是药疗首先都会伤害肝脏。补肾食材往往是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而当这些食物进入人体后,首先要经过肝脏的分解,才能被人体所吸收。补得越猛,肝脏的负荷就越重。有人想借助药物达到强肾壮阳的目的,但“是药三分毒”——就是说,药都有一定的毒性。而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工厂”,这些毒素也会进入肝脏。因此,肝脏功能正常,补肾才有效。

五脏是人体内心、肝、脾、肺、肾五个脏器的合称,五脏相互连通,相互配合,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肝与心:心主血、肝藏血,肝血充足才能心安

心为五脏之首,《黄帝内经》中称为“君之主官”。心肝之间相互配合、相互依存。

心主血脉,肝藏血。肝脏所藏的血液,经由心脏输送到全身各处,维持五脏的正常活动。心脏行血功能正常的情况下,血流顺畅,肝脏才有所藏。肝脏藏血充盈,能够自如地调节血量,心脏才有所主。若肝血不足,则心失所养,导致心血虚;若心血不足,则肝无所藏,造成肝血虚。心血虚与肝血虚通常同时出现,表现为失眠多梦、头晕目眩等。

心藏神,统管精神、思维活动。肝主疏泄,调节情志、心理活动。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如果心肝功能失调,情志就会出现异常,心悸、失眠、心烦、易怒等是常见症状。

肝与脾:肝脾相连,肝脾失和精神差

脾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黄帝内经》称为“仓廪之官”,负责补充身体能量,与肝相互为用。肝脾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疏泄与运化,统血与藏血。脾的运化离不开肝的疏泄,肝的藏血又需脾化生的气血来供养。只有脾气健旺,生血有源,肝才有所藏,肝血才会充足。肝血充足便能正常疏泄,促进脾气运化,发挥脾统血的作用。

肝与脾相互配合,共同维持血液统藏。如果肝脾失和,则气血流通不畅,出现瘀血、呕血、鼻衄等症状。

肝与肺:肝藏血、肺藏气,肝肺协调才能气血旺

肺主肃降,《黄帝内经》中称为“相傅之官”,与肝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气血的升降运行方面。

肝居膈下,肺处膈上。肝的经脉由下而上,贯膈入肺。肺在五脏中位置最高,其气以下行清肃为顺。肝气主升发,肺气主肃降。肝升肺才能降,肺降肝才能升,肝肺安和,升降得宜,人体气机的正常运动才能得到保证。肝藏血,调节人体血量;肺主气,掌管一身之气。肺主气功能的正常发挥需要血的滋养,肝向全身各处输送血液需要气的推动。因此,肺与肝相互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气血的正常运行。

如果肝肺功能失调,就会使人体气血运行不畅,表现为:咳血、咳嗽时胸胁隐痛等。

肝与肾:肝肾同源,养肝即养肾

肝肾之间关系极为密切。肝藏血,肾藏精,肝肾之间血精互生互化。肝血的生成,有赖肾精的资助;肾精的充盈,仰仗肝血的滋养。因此,中医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的说法。

肾精足则肝血旺,肝血旺则肾精充。换言之,如果肾精亏虚可能导致肝血不足,表现为眩晕耳鸣、两眼干涩、四肢麻木等。如果肝血不足也可能造成肾精亏虚,表现为骨质疏松、健忘、耳聋等。

轻松看懂各类医嘱和药品说明书:与肝相关的中医名词

肝血——一处血液供全身

肝是人体的血库,负责储藏血液、调节血量,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因此,中医中有“肝主藏血”的说法。如果肝脏出现问题,它的藏血功能可能就会出现障碍,造成肝血不足。你是不是经常会感到眼睛干涩、容易流泪?指甲干脆、很容易就断了?四肢僵硬、总感觉很累,关节还会时不时地感到酸痛?……这些都是肝血不足的症状。一般来讲,患有地中海型贫血的人,容易肝血不足,这类疾病在我国北方很少见,而在我国的广东、广西、四川较为多见,长江以南各省市也有散发病例。这部分地区的人们,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肝脏保护。此外,体形消瘦、吃了东西却不能很好地消化吸收的人,也往往容易有肝血不足的情况出现。

肝阴——津液滋润不会燥

肝阴,就是肝的阴气,中医中是一个与肝阳相对的概念,表现肝柔润的一面。眼睛、指甲、筋脉、消化系统等与肝相关的器官的滋养液都来自肝阴,因此,肝阴不足常常会反映在这些器官上。如果你最近感觉皮肤干燥脱屑、瘙痒发红,或者眼睛总是干涩刺痛、总觉得眼睛里有东西,再或者发现指甲变得软薄而且很容易分离、甲壁粗糙……这个时候,你要当心,可能这些都是身体发出的干燥信号,因为体内的滋养液已经分泌得不够了。虽然肝阴体质会遗传,但是吃对东西,作息规律却能帮助我们改善阴虚体质。我们建议阴虚体质的朋友们一定要少吃炸鸡、羊肉串、十全大补炖汤之类的燥热食物,贪一时的口福让身体遭罪,当真是最不值得的事情了。另外经常加班熬夜、抽烟喝酒的朋友们也要当心保养身体。

肝风——风吹神经肌肉动

中医所说的“肝”,除了西医所谓肝脏的功能以外,还和神经及肌肉系统都有关系。肝风就像一阵风吹过来,树叶随风摇曳一样,神经肌肉会有一些抽动性的表现,因为肝脏的一部分功能会表现在神经和血压上。最常提到的病症就是“肝风内动”,头痛眩晕、眼皮不停抽动、脸部肌肉异常抽搐、脖子紧绷难以转动、四肢难以伸直或弯曲等都是“肝风内动”症状。它是因为肝肾阴液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肝阴不能制约肝阳,而肝阳亢奋无制所导致的,肝阴血不足,是肝阴虚弱的进一步表现。这类人群,首先要清气,解毒,凉血,救阴,一般平肝祛风,要配合医生,内服中药、外用针灸进行治疗。

肝风其实就像自然界的风一样,肝风太大,肝脏连接的神经肌肉、血压等就会受到影响,人体就会出现头痛眩晕、眼皮不停抽动、脸部抽搐等症状。

肝气——一身之气不能堵

人体周身流通不息的元气就是肝气,它是肝脏正常活动的保障。如果人的情绪受到刺激,肝气循环不顺畅,就容易出现一连串的不适,如:感觉胸口闷,睡眠质量差,没有胃口等。这就是肝气郁结,通俗地讲就是生气了、心情郁闷了。一般肝气郁结在哪里,哪里就会感觉闷,或者痛、胀。生气了、上火了,人们往往喜欢喝杯冷饮、吃个雪糕来“下下火”,其实,这等于将肝气中的火生生地压在了身体中,不能散发出来,这样更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同样肝气郁结的人群也不适合吃辣椒、大蒜等过于辛辣、燥热的食物。爱生气、肝气郁结于身的人,一定要懂得调适自己的情绪、遇事不要钻牛角尖,以豁达平和的心态待人接物,同时多到户外走走,看看身边的花花草草、听听孩子们纯真的笑声,压力就会得到释放。所以,平常的生活中,一定不要经常动气或生闷气,这是保肝养生的关键。

肝火——火气上冲易发怒

肝气长期郁滞,很可能转化成肝火。肝火大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火气大,表现为情绪激动,暴躁易怒。如果火气上冲,还会出现眼睛红肿充血、头痛头晕等现象,肝火过旺还会出现一些出血现象,比如:吐痰夹杂血丝、流鼻血、吐血等。经常熬夜、爱发脾气等都会有肝火上升的症状。一般而言,只要出现1个上述症状,就应该开始保养了。我们最好能够做到生活作息规律,晚上11点之前入睡,这样肝脏就能进行正常休息,排毒功能也会得到很好的发挥。保持心情放松能有效预防肝火过旺。常喝平肝息火的茶饮,如菊花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肝经——经脉连通众器官

肝经就是足厥阴肝经,它与肝脏直接相关,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我们会经常听到的症状可能是“肝经风热”“肝经受寒”等。因为肝经连接着眼睛,所以“肝经风热”也会表现在眼睛上,如眼睛发红刺痒、流泪过多甚至流脓,有黄白色眼屎。另外,肝经也经过乳房,环绕生殖器官,所以这两个器官的疾病都与肝经密不可分。女性月经延后、量少、经血呈暗黑色并夹带血块等都是“肝经受寒”的症状。乳房发育不良、月经失调以及子宫、卵巢、前列腺等生殖系统肿瘤,也需要从肝开始治疗。另外,眩晕、胁痛、黄疸等肝炎所表现的症状也与肝经有着直接的关系。

肝脉——起于足趾贯全身

肝脉就是肝的脉象,是指肝脏的经络循环体系,也就是肝经。肝经的循环路径是:从足背大拇指后开始,沿第一、二脚趾间到内踝,经小腿内侧、膝内侧上行到大腿内侧,环绕外生殖器周围,进入小腹,经过胃两侧,连通肝胆,向上经过肺,沿着咽喉后侧进入鼻咽部,然后连接眼睛。之后继续上行经前额到达头顶。连接眼睛的分支又下行,环绕口唇。如果肝脏有问题,也会反映在肝脉循环体系中其他器官和组织上。如:眩晕目涩、面肌痉挛、黄疸等。

肝经即足厥阴肝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该经一侧有14个穴位(左右两侧共28穴位),肝经出了问题,人体会出现头晕目眩、腰痛胸满等症状。

糖是保护肝脏的重要物质,糖得不到补充,肝脏势必会受到影响。一般来说,糖类主要来源于米、面、糖、水果等。除糖尿病患者以外,摄入一定量的糖还可以合成肝糖原,储藏在肝脏中,负责防止体内毒素对肝细胞的伤害。

当肝脏受损时,它储存维生素的能力也会随之下降。适当补充A族维生素,能够有效抑制肝细胞的恶化或者癌细胞的增生。如果说A族维生素能够保护肝脏恢复功能的话,B族维生素则能加速肝脏代谢,起到修复肝功能,预防脂肪肝的作用。我们说,养护肝脏需要营养素,但营养素不宜过多食用,尤其是肝功能受损的人群。 nNd3OJL1uPoFnBsT29cVwM95gy9i8b2da5xUWP4HUcFzrWA6oJ6QZRxgLforiQ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