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介绍自己的经历,对方会更快信任你

说话者的所有细节都被看在眼里

为什么说话的人是谁,比他说了什么还重要呢?

比如说,日本读卖巨人队前职业棒球总教练长嶋茂雄先生,先不论他的总教练工作做得如何,单就一个技术指导的教练来说,我个人就认为他的言行举止太过情绪化,似乎不太适合从事指导的工作。“你就啪地上场!然后哐地打出去!”一般人如果听到这种描述,应该很难理解是什么意思吧?但这番话从长嶋先生口中说出来,似乎就没那么难理解了。

即便到了今天,依然有很多人是长嶋先生的粉丝。就算他出了什么纰漏,也无法因此而厌恶他的人格。因为他是个有“德”的人。

为了球队全力以赴打出好成绩,他偶尔还会表演一些滑稽华丽的动作来讨好粉丝。即使把自己的孩子忘在球场上,或是把两只袜子穿在同一只脚上还四处寻找,大家还是因为了解他这个人的本性就是如此而死忠地爱着他。

所以,或许这就是为何球队选手和身旁的工作人员都肯“为了长嶋教练”齐心协力,让他得以以总教练的身份多次带领球队赢得优胜的原因吧。

通过言语完成的沟通只是“冰山一角”,人们真正看在眼里的,不管是领导者的人格特质也好,还是他的经验或实际业绩也罢,其实都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单纯。

在演讲的场合中,为了让听众了解我的过去,无论当天的演讲主题是什么,我都会先提起某些过去的经历,也就是我在大学毕业后,刚进日产汽车当业务员时期的事,以及我在从事顾问工作的过程中经历的种种挫折。

担任业务员那段期间,我每天都在外面见客户,曾经耐着性子听客户不断吹嘘自己的学历,也曾经被迫吞下一整根已经烂掉的香蕉。

尽管有这些不堪回首的经验,我依然努力地发出了两万张名片,最后这些努力有了成果,让我得以突破了前人的业绩纪录,也换来了社长奖的肯定。

那些专程来演讲会场听我谈论经营管理的人,或许会觉得“这个演讲者讲了好多无聊的事”,但我的用意其实是要让听众先认识我这个人。

我能够有幸坐上日本星巴克社长的位置,是因为我一步一个脚印、做了许多最基层的苦差事才换来的结果。

此外,我也曾经一边为了去美国的商学院进修而苦读英语,一边为了与上司之间的关系而烦恼不已,这些都是我的“背景”。

如果我不提这些过去,只告诉听众说:“我在美国念完MBA,后来成为知名游戏制造商ATLUS和日本美体小铺等企业的社长,还曾经担任过日本星巴克的社长。”这样听起来,或许就像是在自我吹捧而已。

光说这些光鲜的成功经历,一来无法让听众作为参考,二来也跟我实际走过的路大不相同。

我就像所有来听演讲的听众一样,因为体验过第一线的辛苦,所以才认为这些话题是有意义的。

换句话说,我这么做的用意是为了 介绍“能够在台上演讲的这个人”是“谁”。

即使说的是同一件事,有没有告诉听众说话者的“背景”,也就是有没有让听众知道“曾经担任日本星巴克社长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这绝对会影响到演讲内容能不能够打动人心。

如何让对方卸下心防

最近有些读过本人著作的企业经营者,委托我替他们公司设定企业理念或发展策略。

首先,为了分析该公司的SWOT ,我会与董事会的所有人一对一面谈。同时也要求在面谈之前,让我先进行九十分钟左右的谈话,内容当然也包括自我介绍。

因为如果能在面谈之前,先让大家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有过什么样的经历、我为什么要从事顾问这一行,我想,大家才不会对我有所防备。

请试想一下,如果今天有位陌生人来到你的公司,突然对你说:“我是顾问公司的代表。请问你现在主要负责什么工作?你觉得公司有什么样的问题?”

你一定会对这个人产生戒心,甚至担心“自己该不会要被裁员了吧?”所以我才希望先聊一聊自己的事情,就算只有一小时或两小时也无所谓,至少要先让对方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做过哪些事情、我对该公司的哪些理念有相同的共鸣,然后再表明:“贵公司的社长因为有这样的想法,希望让公司更上一层楼,所以才找我来帮忙,希望各位能多和我分享一些公司内部的情形。”唯有这样,员工们才愿意向我开诚布公,讲述关于他们个人或公司内部的事情。

先向对方敞开自己,然后表明:“我希望为各位尽一些绵薄之力。”如此一来,对方才愿意敞开心胸,告诉我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

谈论自己的背景,并聆听对方的背景。我认为这是沟通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考量对方的背景

比起一个人的头衔,我更想了解对方的背景,我在面试有工作经验者时,一向都抱持着这样的想法。

如果只看这个人毕业于哪一所大学、拥有哪些证书、之前的工作大约从事哪些方面做到哪个职位等这些从履历表就能看到的表面信息,而不去了解对方“为什么想在这家公司工作”“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为什么会辞掉前一份工作”等背景的话,根本无法判断这位面试者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就算同样做到部长,也有各式各样的部长。那他究竟是从最基层一路升上来的那种呢?还是曾经担任顾问、在外商公司打拼过的那种呢?

如果只注意那些眼睛看得见的经历,而不探究对方的背景,就无法真正了解这个人,也无法明白对方在说话时,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意图。

所以我在面试的时候,一定会问对方几个问题,比如“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请告诉我,在你目前为止的人生当中,最精彩的一段经历”,等等。

但即使如此,也不可能因此就完全了解一个人。要正确评价他人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况且才经过几次面试,一次差不多只有一小时,当然不可能真正摸透对方。即便是我自己也有过多次失败的经历。

评价一个人最好的方式,就是听听曾经和他共事的人如何形容他。可以的话,咨询越多人的意见越好。

我面试过一位董事级的人,对方说他曾任职于某知名顾问公司,而且不需要提前预约就可以见到大企业的经营者。我相信了这番话,并决定雇用这个人。没想到他被录取之后,竟然完全不工作,在他的连累下我受了不少折磨。

后来我经过深入调查,这个人在之前的公司也是同样的行径。因为我在面试时未经确认就相信他的话,结果害得公司出现各类状况。直到现在我依然很后悔,如果我当初确实查证的话,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了。

我听说近来也有很多人谎报经历。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尽量掌握对方的任何客观事实,而不要尽信对方的片面之词。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联络对方前公司的同事,尽可能全面地掌握对方的情况,以便更深入地了解他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提问”和“倾听”是沟通的基础。 想要确实传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先懂得提问,而提问的技巧,就是对他人说话的内容保持好奇心,并延伸出相关问题。

在某些情况下,私下采证也很重要。

了解对方的“背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唯有了解对方的背景,才有可能全盘接受对方的说法,从而踏出信赖的第一步。

或许有点绕远路之感,但唯有如此,人与人之间才能培养出信任关系。


7fzJuYedjy5kbDQeSOVYvu4lBTLP/AaFc3hpmsggp6b6QN+zobQUN8ot6U4eXYK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