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E领导力的五种领导状态
1975年,美国网球教练蒂莫西·高威宣称自己找到了一个不用“教”就可以让任何人在20分钟内学会打网球的办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多人的质疑。美国ABC电视台以“质疑者”的身份组织了一次现场实验。他们给蒂莫西·高威出了一道难题:组织20个从来没有打过网球的人,要求蒂莫西·高威在20分钟内教会他们打网球,并现场计时。其中有一位叫莫莉的女士,当天穿了一条长裙,已经有多年不运动的她体重170磅(1磅约为0.45千克),笨重的身体连行动都不方便。结果,她成了第一个被教练的对象。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地看着蒂莫西·高威。
蒂莫西·高威站在莫莉面前,告诉她不要去担心姿势和步伐的对错,告诉她打网球其实很简单。当球飞过来时,就用球拍去接。接中了就说“击中了”(Hit);如果球落到了地上,就说“弹回”(Bounce)。在练习的过程中,蒂莫西·高威告诉莫莉,留意球飞来的弧线,留意聆听球的声音,把注意力集中在球上。慢慢地,莫莉击中球的次数多了,弹回的次数少了。
在最后三分钟的时间里,蒂莫西·高威开始教莫莉网球中最难的部分——发球。蒂莫西·高威对她说,想想你是怎么跳舞的,哼着音乐也可以。闭上眼睛,想象跳舞的样子。然后睁开眼睛,随着这种节奏发球就可以了!奇迹出现了——所有的电视观众看到了,在最后一分钟里,穿着窄裙的莫莉在场上跑来跑去,虽然很不方便,但可以很自如地打网球了!
这样的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采访中,记者询问蒂莫西·高威秘诀是什么?蒂莫西·高威说:“我并没有教她打网球的技巧,我只是帮助她克服了自己不会打球的固有意识,只是帮她将注意力集中在网球上,她的心态经历了‘不会’到‘会’的转变,就是这么简单。”蒂莫西·高威经过多年的教学与实践后提出“内心游戏”的概念。“内心”是指选手的内心状态。蒂莫西·高威认为,对于选手来说,“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也就是说,是否能够赢得比赛,选手内心的状态是核心关键。后来高威把这个发现延伸到商业领域,帮助组织和经理人通过激发和教练辅导的方式提高员工学习与工作效率,并提升有力推动员工绩效的创造力。在5E领导力训练体系中,我们运用了很多教练辅导的方法与工具,帮助人们提升自觉力、思考力、激发力、合作力和执行力,从而更有效地赋能组织,激发团队的绩效潜力释放。
一个人的内在状态决定着一个人的外在表现。5E赋能组织和赋能领导者呈现出五种能量状态:尊重、有好奇心、有勇气、有不同视角、会创建空间。当呈现出以上五种能量状态时,领导者或员工可以更好地发挥能力,更能够投入当下,主动探索未知,清晰目标并有效决策,发现并运用资源,擅于合作,聚焦重要事项并坚定地采取行动。
1.尊重
对人的尊重贯穿于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大半生的言论中。德鲁克曾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一篇题为《他们不是雇员,他们是人》的文章,文章中指出:“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伟大的关键在于寻找人的潜能并花时间开发潜能。”如果失去了对人的尊重,这里的“开发潜能”很可能被理解成仅仅为了组织的绩效而把人视为使用的工具。
在《孟子·离娄章句下》中也写道:“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认为:“君子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他内心所怀的念头不同。君子内心所怀的念头是仁,是礼。仁爱的人爱别人,礼让的人尊敬别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尊敬他。”尊敬与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卓越的状态。尊重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当人们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被接纳时,真实互动才开始产生。可以说没有尊重就没有坦诚的交流与信任的关系。当员工被尊重时,员工也会更愿意尊重领导者,更愿意坦诚表达自己的观点,积极主动地采取行动。
那么,在组织中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尊重他们的需求、渴望、思维、做法,尊重每个人具有不同的优势、劣势等,才可能真正把人的潜能释放出来,才能够更好地协作,以实现共进、共赢、共生。
2.有好奇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好奇心是个体遇到新奇事物或处在新的外界条件下所产生的一种注意、提问等的心理倾向。好奇心是个体学习的内在动机之一,拥有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
从小人们都听说过“十万个为什么”,而“十万个为什么”背后蕴含着人们的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成果。很多的科学成果与发明创造都与好奇心密切相关。牛顿对一个落下的苹果产生好奇,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对烧水壶上冒出的蒸汽十分好奇,最后改良了蒸汽机;爱因斯坦从小性格比较孤僻但有很强的好奇心,他对光电效应的主张推动了量子力学的诞生;爱迪生小时候看母鸡孵鸡蛋,自己也尝试孵了一天,这也是好奇心与探索精神的外在表现。
在剑桥大学,英国著名哲学家G. E. 摩尔有一位学生叫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有一天,伯特兰·罗素问摩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摩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一位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
相传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小时候很贪玩,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了。有一次,他看到一位老婆婆在磨一根铁棒,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走到那位老婆婆面前询问后才知道,老婆婆是想把铁棒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开始用功读书,最后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成功在于他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好奇心带领他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还有很多管理学方面的思想与工具的诞生都与创作者的好奇心与科学探索的精神息息相关。相信大家也有充满好奇心的时候,好奇心给你又带来哪些影响呢?
在组织发展中,领导者保持的好奇心是对人和对事的好奇。领导者带着好奇心去工作会发生什么呢?你会更深刻地感受存在即合理,去探究更多的可能性。你不会纠结于员工为什么犯错,而是通过员工的错误看到背后的成长机会;你不会因为前进受阻而沮丧,而是将障碍与挑战转化成前进的礼物;你不会再对未知担心、恐惧,而是带着好奇去迎接新的可能;你不会因为员工的绩效未能达成而焦急,而是陪伴员工去探索可能的影响因素并一起共创新的解决方案。
3.有勇气
中学毕业后,因为经济形势不好,家庭遇到了困难,他留在农场一干就是十几年。本以为将会这样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结果,在他33岁的时候,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应征入伍了。
有一次,在战场上,德国人的炮弹落在他们附近,士兵们惊慌失措,到处逃窜,担心被毒气伤害。慌乱中,士兵纷纷被摔下马,他也不例外,他的战马惊慌中差点把他压碎。慌乱中,他爬了起来,凭着心中的一股信念,稳稳地站在那里,他开始用最难听的脏话骂人,用各种方法激发士兵的斗志,让他们回到战场,让大家重拾信心和勇气,那一刻,他的领导力被唤醒了。他不仅自己从巨大的恐惧中站了出来,也成为队伍的信念和精神支柱,带领大家重新组队,奋起抗战,最终赢得了胜利,安全地回到美国的家中。自此他带领这些人经历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士兵余生都忠诚于他并信任他,而他也依靠自己心中的这份勇气和信念,证明了自己。而在此之前,从来都没有人相信他是一个领导者或把他看作一个领导者。他就是20世纪唯一没有上过大学的美国第33位总统杜鲁门
。在担任总统时他还被评为美国最受爱戴的总统第五名,是美国人学习的榜样。
在这个故事中,杜鲁门的各方面条件都很一般,甚至有一些平凡。30多岁还是一个农场的工人,接近40岁时才找到他真正的工作,看起来一事无成,也不是当领导的料。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当面对新的选择和困难时,他一直坚信自己,面对挑战充满勇气,并时刻准备超越自己,最终,命运眷顾有准备的人,他成为美国最出色的总统之一。
再把目光放到中国古代,据说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司马牛去请教孔子如何去做一个君子,孔子回答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不大明白,接着又问:“不忧愁不恐惧,这样就可以称作君子了吗?”孔子的回答是:“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也就是说,如果自己问心无愧,那有什么可以忧愁和恐惧的呢?当然,君子坦荡荡,不仅是一个行为端正的问题,同时也来自人的内在品德。
古人认为,君子有三种基本品德——仁爱、智慧和勇敢。孔子在《论语·子罕》中也讲道:“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底宽广、胸怀坦荡。
在《孙子兵法》中也给出择贤臣的标准:“智、信、仁、勇、严。”孙子认为,将者,勇武非常重要,狭路相逢勇者胜,将勇则兵强,勇能生势,所谓兵之势也。
作为一位赋能的领导者,有勇气非常重要。在工作中坚定并挑战高目标,积极面对竞争,不畏惧任何困难,能够坚持到底不放弃,同时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相信并创造奇迹便是有勇气的最佳呈现。
4.有不同视角
这里所说的“视角”重点是指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人、事、物。视角不同,看法不同;看法不同,感受不同;感受不同,行为不同;行为不同,结果不同。人们经常听到的“退一步海阔天空”便是对视角的一个有效诠释。换一个角度,发现不一样的世界。
一个人请一位盲人朋友吃饭,他们一直吃到很晚。后来,这位盲人朋友说:“很晚了,我要回去了。”主人应答并起身给他点了一个灯笼,这位盲人朋友却很生气地说:“我本来就看不见,你还给我点一个灯笼,你这不是嘲笑我吗?”
主人说:“因为我在乎你,我才给你点了这个灯笼啊。你看不见,别人看得见,这样你走在黑夜里就不怕别人撞到你了。”此时,这位盲人朋友有些惭愧误解了朋友的好意,于是道了谢,便拿着灯笼高高兴兴地走了。
在以上这个故事中你是不是也能够感受到,对于每件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见解不同,结果自然也会不一样。
再请大家看一下图2-3。在图2-3中你看到的是6,还是9呢?6和9这两个答案都对,因为人们所在的位置不同。位置不同,看法就截然不同,得到的结果也截然不同!
图2-3 6还是9呢
在组织中可能经常会看到大家有着不同的观点,甚至为了坚持自己是对的而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导致合作力与执行力下降;或者在遇到困难与挑战时被过往的知识和经验所限制,在“我也没有办法,我尽力了”的思想中打转,而不是换一个视角探究或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又或者在与人交流或团队协作时不能换位思考,不理解他人的想法与做法,让自己陷入无谓的“不可理解”“无人理解”的孤独与烦恼中。当处在“有不同视角”的状态时,人们便可以跳出当下的思维局限、摆脱情绪的困扰、理性地观察所有的事情,看到更多新的可能性,朝着目标采取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更自信、更轻松地带着觉察继续前进。
5.会创建空间
空间就如一个场域,无论你是否说话或做事,你的存在就已经创建了一个空间,这个空间会带给人们相应的影响力。也许人们都会有这样的体验,当你和某人在一起时,这个人没有说话,但是你也能够感受到他的状态是尊重的、接纳的、信任的,还是不尊重的、不接纳的、不信任的,这种感受直接影响着人们与该人的互动。同时,是否给对方创建一个自我反思、自我觉察与探索的空间也是支持与激发他人内省并做出改变的关键。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有一天他发现一个男生正想用泥块砸自己的同学,他当即上前制止并让这位砸人的学生放学后到校长室去一趟。
放学后,陶行知来到校长室,男生早已等着挨训了。可是陶行知笑着掏出一颗糖果送给他,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来到这里,而我却迟到了。”男生接过糖果。
随后陶行知高兴地又掏出第二颗糖果放到他的手里,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你立即住手了,这说明你很尊重我,我应该奖你。”男生惊讶地看着陶行知。
这时陶行知又掏出第三颗糖果塞到男生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你砸他们说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跟不良行为做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男生感动极了,他流着眼泪后悔地和陶行知说道:“陶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而是同学……”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颗糖果递过来,说:“为你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错误,我再奖给你一颗糖果,我没有多余的糖果了,我们的谈话也可以结束了。”
在以上这则故事中,人们感受到了陶行知校长创建了一个安全、信任与尊重的空间,通过心平气和的对话,从正向的角度看到孩子错误背后卓越的方面,从而引发了孩子的自我反思,令其愿意在未来做出改变。试想,如果当时陶校长换一种方式,用训斥、苛责、批评、要求等方式和孩子互动,孩子的感受会是什么呢?害怕、担心……相应的行为会有所不同,报怨、不服气、找借口……创建不同的对话空间,带来不同的互动感受,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组织中,创建一个安全的、接纳的、信任的空间就如空气之于人,文化之于团队。当员工感受到安全、被尊重、被信任、被关怀、被认可、被激发时,员工的自觉力与创造力就会被大大地释放出来。
5E领导力的五大核心能力
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认为:一位能够激发团队,带领组织不断变革与发展的赋能领导者应该具备五种核心能力,即自觉力、思考力、激发力、合作力和执行力。
著名领导力大师拉姆·查兰在《高管路径:轮岗培训领导人才》中指出,并非每个人都能成为领导者,领导力是通过不断地实践和自我修炼培养出来的。首席执行官和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要求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巨大的飞跃。他认为21世纪领导者的主要能力特征有:高成就动机与自我激励;崇尚团队协作与激励他人;擅于识别机会与风险;具备见微知著的战略洞察力;勇于创新与变革;擅长识人、用人、育人;擅于学习与不断进取;乐于接受新的挑战与坚韧不拔;能够有效协调各利益相关者。这和我们提到的五大核心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共同之处。
1.自觉力
自觉力即自我认知、自我驱动、自我刷新的能力。
●自我认知。能够主动探索自我,保持对自己的好奇,进行觉察与理解;相信自己有无限的可能性,同时也接纳自己的局限与不足;清晰自己的愿景、使命、价值观及个性特点,清晰自己的工作角色与胜任力并不断探索。
●自我驱动。不断开发自己的潜能,向内在探索动力;专注目标,全力投入,持续保持自动自发的状态;不找借口,直面挑战,坚持行动。
●自我刷新。能够持续学习,探索未知;敢于否定自己,主动迎接改变;不执着于自己过去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勇于自我更新与迭代。
2.思考力
思考力即具有战略与创新思维并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能力。
●战略思维。视野广阔,能够全面系统思考,具有逻辑性;志向远大,面向未来;做事以终为始,谋定而后动。
●创新思维。能够突破常规思维局限,运用独特视角看问题;站在时代的潮头,把握时机,追求卓越;能够大胆尝试,提出与众不同的解决方案,不断创造新颖的、独到的行动成果。
●问题解决。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探求问题本质,觉察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面对问题不回避、不逃避,知难而上;不犯重复性错误,积极探询最佳解决方案。
3.激发力
激发力即文化塑造、激发卓越和赋能团队的能力。
●文化塑造。意识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并以身作则,持续传播正能量;保持正直、诚信、乐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努力营造自主、创新、激发、信任与执行的文化。
●激发卓越。擅于发现自己与团队成员的优势与卓越性;相信每个人有独特性且资源具足;能够运用有效方法激发团队潜能,创造卓越表现。
●赋能团队。关注团队优势,用愿景与价值观引领团队;相信团队的创造力;能够鼓舞团队朝着目标坚定不移地采取持续有效的行动。
4.合作力
合作力即能够优势互补、换位思考、共进共赢的能力。
●优势互补。突破资源匮乏的思维局限,看到资源的丰富性;主动开发与运用资源;不单打独斗,擅于发现并运用他人优势,通过优势互补有效协同。
●换位思考。在着眼共同利益的前提下,首先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并同理他人;努力探索更多可能性,最终达成共识,促进合作。
●共进共赢。从生态系统看发展与合作关系,关注共同利益;主动利他,为共同目标贡献价值;能够真诚对待内外合作关系,取长补短,合作共赢。
5.执行力
执行力即对成果负责、一次把事情做对和反馈复盘不断优化的能力。
●对成果负责。能够以成果为导向,不仅关注过程,更关注成果的达成;在执行过程中,始终坚定不移地朝向目标,对成果负责;不拿到成果决不罢休。
●一次把事情做对。既要做正确的事情又要正确地做事;保证符合标准、要求与规律,追求尽善尽美;通过刻意的专业训练,保证执行过程中的高效与零差错。
●反馈复盘。能够给予及时有效的反馈;擅于总结与反思,不断聚焦高回报事项;不断优化和完善相关机制和流程,确保策略有效,品质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