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能力体系 |
|
通过对弹性通信网络的作用进行全面、结构化的分类,构建出7项系统能力和18项细分能力。弹性通信网络能力体系如图2-2所示。
图2-2 弹性通信网络能力体系
7项系统能力定义如下。
(1)广域覆盖能力
建立大容量、远距离、高动态、全移动的天空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具备连续稳定的空间覆盖能力,包括网络覆盖区域能力和网络整体移动能力。
网络覆盖区域能力是指根据任务需要,在任务区域提供灵活、可扩展、可伸缩通信保障范围的能力,包括覆盖范围、节点数量、对上接入方式等。
网络整体移动能力是指在任务区域发生转移时通信保障范围随之移动的能力,包括移动速度及对应的通信能力、收敛性等。
(2)弹性组网能力
通过天基、空基、陆基和海基等节点综合组网,有机融合卫星、短波、超短波、微波等通信手段,构建具备自配置、自恢复、自优化和自保护能力的通信网络,为各类信息系统提供可信、可控和灵活的统一承载平台,实现网络的柔性重组和自主重构。包括动态组网能力、网络快速部署能力、多手段综合组网能力、网络抗毁能力。
动态组网能力是指在节点位置变化和用户移动过程中保持网络畅通的能力,包括动态路由能力、动态接入能力和移动性管理能力。
网络快速部署能力是指网络在不同区域环境下快速部署并具备向用户提供通信保障的能力。
多手段综合组网能力是指综合利用多种传输手段进行人机物综合组网的能力。
网络抗毁能力是指在节点、设备故障或毁坏时保持网络通信顺畅的能力,包括网络连通度、路由迂回能力、网络自愈能力、可靠性、可用性等。
(3)抗干扰大容量传输能力
综合运用各类有线无线传输手段、建立抗毁抗扰、手段互补的通信系统,在复杂地形,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可靠信息传输,包括骨干传输能力、接入传输能力、抗干扰能力和低检测/低截获能力。
骨干传输能力是指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传输能力,一般采用光纤、被复线等有线通信手段,以及卫星、微波、散射等无线通信手段。
接入传输能力是指用户终端接入到网络中的通信传输能力,一般采用卫星、移动、电台等通信手段。
抗干扰能力是指网络在复杂多变的电磁环境中和/或有针对性的通信干扰条件下完成通信任务的能力,包括设备级抗干扰能力、平台级抗干扰能力和系统级抗干扰能力。
低检测/低截获能力是指网络采用低探测、低截获波形等技术抵御恶意获取无线传输数据或信息的能力。
(4)泛在互联能力
实现传感器、应用和人员等要素的按需网络接入和可信互联,提升人到物及物到物互连能力,包括信息融合处理能力和人机物可信互联能力。
(5)服务共享能力
建立具备网络感知、实时分发和分布式协作等特点的网络服务体系,构建共享服务环境,按需提供计算存储、融合通信、网络传输等服务,包括通信服务能力和网络资源服务能力。
通信服务能力是指为各级各类人员提供话音、视频、会议、短消息、传真等通信业务的能力。
网络资源服务能力是指为用户或应用提供网络资源,构成网络传输通道,并按约定的服务质量进行传送控制的能力。
(6)运维管控能力
建立统一、灵敏的认知控制平面,能够根据通信任务流量特征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网络,支持网络资源和网络功能的虚拟化调度,根据用户和业务的服务要求按需提供虚拟传输通道和虚拟网络,实现通信网络无配置、零规划开通运行,包括网络规划能力和动态管控能力等。
网络规划能力是指根据任务需求和通信资源,对网络开通所需资源及运行参数等完成规划的能力。
动态管控能力是指在网络运行过程中对各网元、节点、网络状态进行动态管理、监视、控制和动态调整的能力,包括网络管理能力、频谱管理能力、网络控制能力、动态调整能力等。
(7)主动安全防御能力
具备多级安全防护能力,实现网络一体化安全防护,能够抵御来自外部及内部的信息窃取、攻击,保障各类信息的可信及可靠传递。包括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和信息安全保密两大能力。
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是指防御假冒接入、抵近、窃听、重放等无线入侵与网络攻击,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空间的能力,包括接入安全控制能力、无线入侵检测能力。
信息安全保密能力主要包括信道保密和网络承载信息的保密能力。